平等:反对歧视,追求起点平等,公益助力

平等:反对歧视,追求起点平等,公益助力

00:00
28:15


说到平等,可能很多人都把它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身处优势群体的人,可能在嘴上说的多,行动当中不一定完全认同,因为占着便宜呢。可是身处劣势群体当中或者是欠发达地区的人们,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呼唤着平等,追寻着平等。

平等究竟是不是人类应该去追寻的目标,或者是不是人类未来社会应该去发展的方向呢?我们首先从人类的起源看一看。

人类生而平等的自然根源究竟是什么?

近代社会已经验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他们经历了类人猿、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逐渐过渡到现代人。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人类是一点起源还是多点起源,一直争论不休。

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线粒体DNA的检测,得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结论:他们发现全世界70多亿人都来源于20万年前在非洲的一位老祖母。天哪!我们所有现代人实际上在不太久远的过去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就意味着所有的人是生而平等的。

当然也有人挑战说不一定是这样的,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在分子生物学层面,在基因表达层面,我们都可以看到人类——所有的人类,不管种族、肤色、各方面的客观差异,所有的人类在基因层面是99.99%的高度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什么理由把我们的同类当做异己来看待?我们有什么理由把不平等当作一个正常现象来看待?甚至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喊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其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仔细思考的。

回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发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是相对缺少平等的基本概念的。在中国古代的这些所有的发明创造当中,有一样东西,大概是最讲究平等的,比世界其它地方的很多游戏都平等,就是围棋

围棋的黑子白子之间是平等的,每个子也是平等的。没有军长、师长这种级别,也没有国王、王后这样的身份,每一个子的子力都是一样的,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它才会显现出不同的作用。

但这是一个个案。在中国,绝大多数思想文化的成果都是跟平等无缘的

孔夫子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作为中国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他对于平等的观念是有点问题的。

《论语·颜渊第十二》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到齐国的时候跟齐景公见面,齐景公就问他:什么是政治?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君为君,以臣为臣,以父为父,以子为子。用大白话说就是:君有君样子,臣有臣样子,父有父样子,子有子样子,君臣父子这个等级顺序是不能变的。孔子在他信仰当中最根本的基准上,就把平等给否定掉了。

景公也很高兴,一听,好啊!善哉啊!“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如果君臣父子都乱了套了的话,没个规矩、没了大小,那有好吃的也轮不上我吃了。

别忘了齐景公就是君,是既得利益者,他当然喜欢维持君臣父子的级别。孔夫子是臣,但是他这个臣却对君臣父子的观念坚守不弃。

孔夫子是一个总体而言脾气很好,很有优厚教养的人,轻易不骂人的。但是他痛心疾首的有一次骂人,对他特别痛恨的一种现象,用了一个词叫是可忍孰不可忍”——要这都能忍,我什么忍不下来?说明他看到的那件事已经达到他的极限,突破他的底线了。

有同学知道是什么事吗?他跑到鲁国的一个大夫家里,发现这个季孙氏居然用八八六十四个人的跳舞方阵——这叫八佾,八佾舞于庭。孔夫子就急了,这是天子才能用的呀!你是一个大夫,你怎么敢用天子的仪仗?反了!反了呀!在他心目当中,他认为这个大夫犯上作乱不可接受,而他的理论根源,就是君臣不应该平等

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大儒家叫董仲舒,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子的学说带到了庙堂之高。

这位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里面就明确提出三纲五常之说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谐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他以阴阳之说认为,阳是要统治阴的,道理上,天道就是这样,所以君要统治臣,父要统治子,夫要统治妻;君是臣的指导纲领,父是子的指导纲领,而夫是妻的指导纲领。在君臣父子和夫妻之间没有平等一说。

如果按照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纲严格来执行的话,中国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可能拥有相对比较完整的、独立的人格?自古以来活过的中国人,可能符合这个条件的也就是两三百人而已。

三纲对于人性的约束,是基于不平等的假设。而从孔子到董仲舒,对中国古典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所作出的探索和结论,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我们不能因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就把他形容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平等的元素,是我们直到今天都应该深刻反思检讨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追求平等,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反对一切歧视

歧视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身份歧视、级别的歧视,甚至学习成绩都可以歧视。我们今天说几个比较重要的。

 种族歧视 

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可能很多同学立刻想到了希特勒。希特勒对于所谓的劣等民族实行种族灭绝,600万犹太人被杀,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惨绝人寰的事情。

而二战中的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种族歧视。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们认为我们是支那人、是劣等民族,可以杀光。

中国有没有种族歧视?有人说好像不那么强烈。是的,因为中国文化有一种包容性,有一种文化认同,而不是太强调血缘认同,所以好像种族歧视没那么厉害。但其实中国也有。

康有为,近代最著名的改革家,在他的《大同书》里面写道:黑人)“性情太恶,状貌太恶或有疾者,医者饮以断嗣之药绝其种”。对于黑人,他认为长得太寒碜,或者样子太吓人的,还有有病的,要用化学阉割的方式让他们绝种。这是明确写在《大同书》里的,在康有为所设想的大同社会里是没有黑人的地位的。

当我们对康有为的改革变法思想竖起大拇指,说真正是代表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的时候,我们如果通读了这本书,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持有保留意见。

种族歧视不可接受。

 性别歧视 

清华大学女教授颜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这么一个故事。

面试博士生的时候,有的老师问这个女学生:作为一个女博士,你将来怎么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和冲突?

作为老师的颜教授立刻就提出来,说你不必回答这位老师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冒犯性的,是性别歧视。

旁边那个老师也说,我怎么就性别歧视了?女博士将来不得结婚生孩子,她不得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啊?那她如果耽误了科学研究怎么办?

颜教授明确的指出来,说你这就是性别歧视,因为你为什么不去问男生?男生难道就不应该承担家庭的责任吗?为什么只有女性被默认为要承担家庭责任?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颜宁教授本身对于性别歧视的问题是非常敏感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福斯特博士,她是哈佛大学的第28任校长。她将在今年学年结束的时候(2018年6月30号),卸任哈佛校长的职务。当初在她上台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非常非常有趣的事。

她的前任——第27任哈佛校长萨默斯博士是闻名全世界的经济学家,曾经担任过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部长,学术水平和从政经验都非常丰富。

当时2001年萨默斯校长上台的时候,哈佛大学简直是群情鼓舞,认为这是哈佛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可到了2005年,萨默斯犯了一个错误。在一次非正式酒会上,他以经济学教授的身份,而不是哈佛大学校长的身份去参加,结果有点喝高了,微醺状态下他说了一句话:在数理研究方面,女性的成就不如男性,可能跟她们的生理结构有关。说白了就是女人比较笨,她们玩不了理科那些高难的东西。

这话本来是醉后的戏言,但当时大家就急了,在场的很多人放下酒杯就走了,表示抗议,因为这样说话是对女性巨大的侮辱。随后,几个哈佛大学的学院提出了对萨默斯校长的质询,其中文理学院直接通过了对校长的不信任。

萨默斯酒醒之后发现犯错误、说错话了,赶紧道歉解释,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但怎么解释都没用,折腾了一年多,到2006年他还是被迫辞职了。

而在2006年他辞职以后,前任的一位老校长——已经70多岁的一位老校长——来代替校长执行了半年左右的代理校长职务。而福斯特是在那之后,在2007年正式就任哈佛大学的第28任校长。她说过这样一句话:“I'm not the woman president of Harvard, I'm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我不是哈佛大学女校长,我是哈佛大学校长。”换言之,你们不要拿我的女性身份当成新闻标题吸引眼球。我是女性,但是女性在哈佛大学校长这个位子上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福斯特校长在这件事情上跟颜宁教授的观念如出一辙!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是能够对这样的话题有足够的敏感呢?

台湾有一位作家叫李敖。他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的时候,曾多次提到过,说女性的地位如何不堪,如何不如男性。但是下面坐着的清华大学的教授,清华大学的学生,男学生女学生都有,跺脚、鼓掌、欢呼大笑,他们认为李敖说的太对了,太有意思了。

每次看到这个场面,我都觉得心酸。我们不怕犯错误,但是我很怕这种完全无知状态下、无意识状态下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再犯。

在当今的社会中对女性的歧视仍然存在。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过程当中,农村溺死女婴的事情频频发生,因为女孩会占据传宗接代的名额和指标。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理解,追求平等的第一要务是反对一切的歧视,否则是很难真正做到追求平等的。

欧州近代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是文艺复兴,第二是宗教改革,第三是启蒙运动。从13-14世纪开始一直到17-18世纪,欧洲就是通过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最终完成了其近代化,在思想文化上遥遥领先于整个世界,而平等是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力量一旦被焕发出来,就会点醒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

人文主义或者文艺复兴最根本的特征是把人性提到跟神性一样伟大的地步,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把所谓的神性拉回到人间,让所有这些假装拥有光环的神的代言人们意识到,其实他们也不过就是人本身。这种神性与人性的平衡和争斗,最终的结果是彻底打开了欧洲人民的思想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艺术当中是这样说的:

“人文主义者坚持认为,人只要有足够大的胆量是能够制服命运的。对于人的创造能力和塑造自己生活的能力这样强调,产生了对人的个性和提高自我意识的兴趣……”

▲ 这段话认为,人文主义者坚定的相信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历史不再被认为是天意的实现,而是人类的努力和失败的产物。”

▲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创造着历史。我们可能创造全人类全社会的历史,也可能只是创造家庭或个人的历史,但是历史不再是天意的实现,而是人意的实现。

“它(文艺复兴)所代表的思想,对人的经验的价值和中心地位——即人的尊严——的坚持,力量是太大了,它们一旦被恢复和重新提出,就无法加以永远的压制。尽管在十六世纪末要认识到这一点是困难的,但是未来站在它们一边。”

▲ 换言之,从13到16世纪,经过了两三百年的早期文艺复兴之后,人们开始渐渐地意识到,人是有尊严、有价值、有能力的,人性跟神性是平等的。

虽然在那个时候,这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把这些结论真正地根植到每一个人心中。其实即使到今天这个任务也没有完全完成,但是阿伦·布洛克说,未来站在“它们”一边,人文主义的号角一旦吹响,未来属于人本身

 宗教改革 

在Reformation里,宗教改革本身强调的内容就是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当然并不是说上帝跟人是平等的,因为那是造物主和被创造者的关系,它不平等。但是在上帝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提倡的最基本的宗教教义,就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崇拜上帝

余英时先生在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一书中,引用了英国学者汤姆生教授在《平等》这本书里的一段话:

“宗教平等的兴起正是否定宗教的划一性”。

▲ 这句话比较难理解——宗教平等就是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兴起是要否定宗教的划一性。换言之,宗教如果想实行大一统,都由罗马天主教会来管,是被宗教改革否认的。

“复以强迫划一信仰的废案”。

▲ 不单是民间的宗教组织,或它的权威性要被废掉,而且划一的信仰也要被废掉。

“此一运动终于发扬光大,蔚为壮观。它不是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信仰同一上帝”。

▲ 此处已经有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去信仰自己心中的神,叫什么都可以,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信仰。

“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需在同一方式下信仰上帝”。

▲ 你可以去跟上帝默祷,可以去礼拜,可以去忏悔,甚至可以采用玩游戏的方法来信仰你的神。

“相反的,它意味着人人都应有同样的自由,根据他们自己良知所指示的方式来信仰上帝”。

▲ 我们只求反问内心,我应该怎样去崇拜我的神,就足够了!

如果良知不让他们这样做的话,他们还根本有不信神的自由……

▲ 换言之,宗教信仰自由是包括不信神的自由的,这一点是宗教改革在16世纪开启以来,对欧洲、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启蒙运动 

Enlightenment——使有光。

启蒙运动是以理性的光明照耀黑暗,是把人类从蒙昧状态引入到一个理性的时代

在启蒙运动的最早期的阶段,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就明确的提到:

“‘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利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极为明显,同种和同待的人们既毫无差别地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

在洛克的《政府论》和其他的著作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对于平等的论述,人生而平等

深受洛克影响的人当中,有一位是法国最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大师伏尔泰。他坚定地相信人生而平等。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初,托马斯·杰斐逊等人提出的独立宣言中,其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人生而平等。这样的一句话对于后世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我们有了世界人权宣言,其标志来自于联合国。

二战结束以后,人们开始反思,整个20世纪里面的两次世界大战所带给人类的灾难性的后果到底是从何而来的?人们开始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够永久性的消除这样的战争?

1945年,在联合国初创之时,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已经热切地参与到了世界人权宣言相关条款的讨论当中。而1948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人权大会最终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并且把它作为联合国的一份指导性文件,要求所有的会员国必须遵照执行。

这个世界人权宣言一共30条,摘录几条如下:

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他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这是强调人生而自由,人生而平等。

第二条:“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换言之,这些区别都在,但是这不是你享受权利、出现差异的原因,不应该是,所以人生而平等。

第七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权享受平等保护,以免受违反本宣言的任何歧视行为以及煽动这种歧视的任何行为之害

这份法律性文件是约束所有联合国会员国的。中国是联合国的缔造者之一,我们当然参加了这样的宣言签署。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合法席位以后,我们也随后签署了跟它相关的两个附件性的宣言。

如今我们回头去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的国际人权宣言多达27项。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是非常重视的

如果我们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却不能了解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不能了解我们在世界面前所作出的关于公民权利的相关承诺,就是不合格的。

我们来说说关于平等的基本理念,这也是我在研究探讨平等这个概念的时候所想的一些东西。

下面这一幅漫画中有两个英文单词,都是平等的意思,一个是Equality,一个是Equity。 Equality跟Equity有什么区别呢?从这幅图就可以看出来。

Equality等于Sameness,那意思就是大家一样,换言之就是平均。而Equity等于Fairness。Fairness是公平的,承认每个人的身高不同,根据其身高和需求给予相应的支撑。

平等不是平均主义。如果事事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是要出大乱子的。

举个例子。

在中国近代史上,洪天王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土地制度,它明确的规定: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子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这段话是整个《天朝田亩制度》最核心的指导思想之一,鲜明地体现出洪秀全作为小农阶级的著名代表,他所提出来的最高理想就是绝对平均主义。其实这是一个假象,因为从他的角度来看,他作为一个农民,从来不会反对封建地主,他只是反对自己当不成封建地主的可能。而事实也证明,他做了天王以后,同样是要奴役“天国”的老百姓的。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这种绝对平均,本身就是小农意识的体现,既没有进步性,也没有可操作性。

平等的基本理念,有一个例子。下图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发榜图,应试的举人们,在发榜的墙边,热切的关注着结果。他们非常希望能够考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考中这一切功名,好改换自己的门庭,实现自己身家性命的陡然腾飞。

宋朝的一个民谣写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其实,科举制是隋朝初年创立,唐朝加以扩大,而宋朝的时候成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制度。不过是几百年的时间,中国政府选官的标准和程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科举制取代的制度叫九品中正制,再往前是汉代的察举制。那种靠人来给别人打分推荐做官的情况,在后世是不适用的,因为它造成了太多的腐败,以及权臣之间的秘密勾结和交易。而用科举考试的办法,把所有的人集中到一个考场里来,用同一张卷子来测你的学识,这可能是我们中国文官制度里面最大的一个发明创造了。

科举考试直接让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有可能成为“登天子堂”的将或者相。这首小诗反映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喜悦,因为将相本无种啊!那些贵族,那些当官的人,他们不是天生的贵种,我只要好好学习,我也行。

所以,虽然很多人在咒骂或者反对我们的高考制度是多么的摧残人性,压迫人性,但在中国目前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时代,高考是唯一的,至少是最不坏的方式

我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带高考班了,但是我仍然对高考保留着某种程度上的认可。

当我们不搞绝对平均的时候,我们把什么作为平等的最核心的要素来看待呢?

就是机会

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所以国家要有义务教育法,要让孩子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接受义务教育。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实行12年义务教育,换言之,在成年之前,所有的教育上的开销由国家来承担,这样为大家提供一个尽可能的平等的机会。

每个人的智商不一样,努力程度不一样,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从一开始的机会就不均等,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生下来的0岁到1岁之间是大脑发育最活跃的时期之一,而1岁到3岁、3岁到10岁前后,也就是从婴儿到幼儿再到少年的时期,大脑的发展将为未来的成就奠定最大的基础。在这个时期,是否有足够好的环境,足够的营养,还有足够的训练,这些都将影响到他未来的发展。

这个时期属于机会均等的部分,是国家应该去注重,去努力践行的。而后每个人的发展,更多的应该是你自己的事。

而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是促进人类平等的重要途径。很简单,比如北欧的福利国家,是由政府来做公益,政府靠税收来支撑,把贫富之间的差距缩小。

可是仅靠政府是不足以完成对于每一个弱势群体、贫困家庭的帮扶的。社会上的这种服务,包括慈善活动、公益活动,是具有促进人类平等的重要功用的。

比如,约翰·洛克菲勒、沃伦·巴菲特、以及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夫妇都是美国人,都是亿万富豪。他们除了有钱,除了有自己专业领域的贡献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都是慈善家,都是社会公益的志愿者和服务者。

最早期的洛克非勒,投资建设了中国的协和医科大。中国当年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学叫燕京大学,也是他投资建的,今天北京大学用的校园就是当年燕京大学的校园。当时中国正处在军阀混战一片黑暗的时代,但是他作为一个美国人,一个亿万富翁,他没有放弃掉这些在知识上和在身体上需要帮助的中国人。

沃伦·巴菲特是世界排名前几位的最重要的富豪,外号“投资之王”、“股神”。他现在已经决定,把他全部的财产捐给比尔和梅林达ž盖茨基金会。他在捐赠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他不认为他的这些孩子们,从一个特殊的母体当中出生,就应该享受什么不同的待遇。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孩子们没有一个人是靠他的财富发展起来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的成就,过的也都不错。

比尔·盖茨跟梅林达·盖茨也决定把他们几乎全部的财富都捐给自己的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他们的基金会的中文网站上,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四个大字:“众生平等”。基金会的指导思想就是:我们急切而乐观地投身减少不平等现象的事业

作为世界首富,他们把几乎全部的财富投在非洲,投在世界各地,投在那些最需要医疗、卫生、教育和卫生饮用水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去反思,也应该去学习的。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和他的华裔妻子,在女儿诞生的第二天,就把自己所持有的99%的脸书股份捐给了一个基金会。那些股份在当时(2015年年底)就值450亿美元。

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这些人发财致富以后,他们是如何来运用他们的财富?这里面是有智慧的。

这些亿万富翁们热衷于投身于公益事业,还有千千万万的这样有爱心的人,他们也在各个领域做着自己的贡献。有的没有那么多钱,他们可能只能贡献一小时的志愿服务,但无论大还是小,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削减我们业已看到的社会不平等,推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但是,中国的古话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两个YU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做公益做慈善,只是拿了东西去给他,这叫授之以鱼,而不如我们去教他如何打鱼,教他如何能够自立生存。助人自助,这是最高的境界

所以,就是在追求平等,减少不平等的差异化的时候,还有一个根本途径。

这一幅图,这是刚才我们在看Equality和Equity的时候做的比较,但是最重要的成就是第三幅图。

在第三幅图当中,所有三个来看比赛的人都不需要任何的支撑了,因为挡在他们面前的栅栏被推倒了。给他们一个支撑是做公益,而推倒这个栅栏是最大的公益。

当一切的不平等都能够从我们面前被移开的时候,我们发现那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自由的社会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52416523

    主播,求更新

  • 抛砖引玉_r6

    如今的社会,女人还是弱势群体吗,还要提高吗,快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