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休养生息的“文景之治”

第十六讲:休养生息的“文景之治”

00:00
10:02

【课程正文】

 休养生息的“文景之治”


大家好

上节课我们的讲述,结尾在两个大英雄的成与败上,楚汉之争,一个项羽一个刘邦,最终刘邦胜出。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司马迁的《史记》去做很详细的了解。不过关于《史记》中对于这两位人物的记载,很有意思,包括我自己在阅读《史记》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很有意思的联想,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比如在写项羽最终穷途末路的时候,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败给刘邦了,但是他当时还有一线生机,有个亭长在乌江边等待他,希望送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可以避免一死。但是他拒绝了这个亭长的好意,笑着对这个人说了句,“天之亡也,我何渡为!”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过这乌江苟活干嘛呢。项羽这里所说上天指的一定是一个人类主宰,是一个对人的命运的支配,项羽觉得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很无奈,不是靠人为就能解决的,而是有一种命运的安排。不过我读这个故事倒没有产生英雄末路的联想,我在怀疑一件事情,大家听听有没有道理?就是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距离项羽的死有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那当时项羽临死前说的这句话,我就怀疑了,是谁把项羽当时这么些具体的话记录下来,并且流传下来而且让司马迁知道呢。当时情况已经那么紧张了,项羽在那边很悲伤地感慨,我就要死了,上天要灭亡我了,有个人突然跑过来说,我要记下来。到时候告诉后面的史学家写作历史。而且你要知道当时记载不仅仅是这几句话,而是项羽讲了一大堆话。其实在当时的情况,要这样记下来是很难的,那司马迁为什么还要这么写呢?实际上史书的记载里面有些也是靠着街头巷尾以及有些人的转述,也还可能包括史学家自己的想象,正因为通过那些对话,司马迁就在《史记》里面塑造了项羽作为一个末路英雄的气短情长。所以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在读古代史书也好,或者是现代人写的历史研究也好,都需要我们在遇到一些历史信息的时候做出判断、做一些审视。现在同学或者老师们都在讲一个概念叫做批判性思维,其实所谓批判性思维,不是说看到东西就去批判,或者说用辩证法去看待问题,一个问题总是有好有坏的,其实不是这样。批判性思维是对于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要去验证前提、过程与结论。如果你能把这个事情的前提、过程与结论都能够做一个逻辑的验证、都判断它都相对准确,那么这个信息可能才是相对可靠的。那么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更要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检验。其实读司马迁的《史记》也是这样的,所以很多人说《史记》兼具文学性和历史性。文学性的意思是里面有很多想象的空间,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人的原因、也可能是司马迁个人的对于历史对于史书的理解。


好了,这是衍生出来的学习历史的题外话,我们回到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休养生息的“文景之治”。什么是休养生息?或者休养生息是从文景两个皇帝开始的么?实际上这个休养生息是从刘邦建国就开始逐步推行的,而后汉朝的文帝、景帝都按照汉高祖的方针政策延续下来,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繁荣,那么叫做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原因,一方面当然因为刘邦本人也是一个比较重视人民、是一个比较民本的人,就像他当时进入咸阳城的时候 ,就跟项羽形成鲜明的反差,项羽一进去就开始抢啊杀啊,但是刘邦进去,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本着爱民的角度,而不是横征暴敛。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情况,我们拿课本里面材料研读引用的《汉书》里面的一段话,是这样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样的一段话,你看描写了当时汉朝初年的生活状况,民失作业,人民丢掉了作业,是这么翻译么?不是的,之前有个同学暑假作业没有做,然后哭着跑到老师面前说,我想做暑假作业,可是我的作业丢了,很多同学应该都很希望自己的作业丢掉了,不用做了对么?哈哈。这里的作业,实际上指的是耕作劳动,民失作业的意思是,老百姓丢掉了要耕作的田野土地,很长时间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了。凡米石五千,就是一石米要五千钱,意思就是这个米很贵(当然这里我也有个小问题,同学们可以去探讨一下,就是一石米是现在多少斤的米,五千钱的话,相当于多少钱)。大家既没有耕作劳动,也没有钱买米,所以很多人就开始砍人杀人并且吃人,当时的社会情况还是比较可怕的,死的人不计其数。


所以一方面因为刘邦这个人比较温良、是个民本主义的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状况已经刻不容缓了,社会非常凋敝,人们活不下去了。所以汉朝初年的几个皇帝,都在追求休养生息。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农业生产;开始以农为本的国家政策,就是先要解决老百姓们的温饱问题。


那么休养生息政策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讲秦朝灭亡的时候说了秦王朝的几个暴政。还记得么?我们当时分析秦王朝为什么会灭亡,举例说了几个方面的暴政情况。一个就是赋税,秦王朝那个时候老百姓要交给国家的税是2/3;自己家里做了三个馒头,两个要给国家。到了汉高祖刘邦这里呢,刘邦把田税降低到了十五税一,也就是老百姓收成的十五分之一给国家。你想想,原本是三分之二,现在是十五分之一,老百姓的生活有没有很开心?到了汉文帝汉景帝的时候更狠了,这个狠是打引号的狠,把田税降低到了三十税一,就是将收成的三十分之一交给国家。那么老百姓交给国家的少了,留给自己的部分多了,生活当然一下子就美好了。那么你想,大家爱不爱护汉朝,如果以前生活秦朝,现在到了汉朝的百姓们一定是欢天喜地,秦王朝当时还有一件事情很惹大家生气。就是很重的徭役和兵役,汉王朝都一并减轻了。秦王朝当时还有很多的严苛残酷的法律,到了汉王朝一方面把这些残酷的不合理的法律去掉,汉朝提倡治国不是依法治国或者说以严苛的法律治国,同时也提倡“以德化民”,用美好的品德德行感化老百姓,而不是用法律去严格要求老百姓。用道德方式去感化,让老百姓的道德品质上升,这样触犯法律的概率就降低了。所以你想通过汉朝这样一系列的改革、一系列使得人民的生活逐渐轻松富裕的举措,经历过秦王朝时代的人们,突然进入了汉王朝,那种幸福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汉王朝经过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力在慢慢增强,大家生活越来越好,过上了好日子。


后来的人就把这段时期的美好,称作遗失的美好。哦错了是称作:“文景之治”。


【课后作业】

1、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指刘邦统治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时期

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2、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上期课程作业答案】

1、C


2、四、楚汉之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65309798

    为什么上期答案不选D呢,刘邦和项羽不应该更完整吗?

    复旦师叔林奇涵 回复 @听友65309798: 陈胜、吴广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两人相继被部下杀害。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所以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选C答案。

  • 听友111279563

    有意思

  • 星星妈咪

    有意思

  • n夏铭祯

    👍👍👍👍👍👍

  • 木星在下雨天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