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金刚经讲义 卷一 显体 明体义 辨异同

12.金刚经讲义 卷一 显体 明体义 辨异同

00:00
08:02
显体
明体义
所谓体就是指经的主体。佛凡说一部经,不能只讲几句就完了,往往千言万语、千头万绪。而读经人或听经人就好比来到大海,只见一片汪洋,难以辨别哪是渡口,哪是海岸,不免望洋兴叹。但应当知道,每一部经,它的卷帙(音至)无论怎样重大,条理又无论怎样繁多,可必定有它的归趣所在。换句话说:一部经必有一经的主要之点,千言万语,都趋重于这一点,千条万绪也都发生于这一点,则这个点,就是一经的主要之点了,也就是经之体。能从经中的千言万语、千头万绪中寻出主要的这一点,并指明它,这就叫做显体。读经闻法的人若能明得经中主要之点,那就掌握了它的纲要,不致于望洋兴叹,也不致于入海算沙,更不致于误入岐途了。可知显体等等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也可知古人在讲经之前,先要说一说玄谈的苦心了。(按:讲经、论时,先于文前分析一经之深义,叫做玄谈,或玄义。)总之,这里所说的“体”,是一经之体,不是指性体。 辨异同辨异同有二重意义: (1)先按经体和性体二者,辨别它们的异同之处。在上一节“明体义”中,我们知道:经体原来不是性体。但是,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所谓一大事,就是开示一切众生同具如来智慧觉性,使一切众生都能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一齐成佛。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就专为这一大事。这样说来,可知一切佛经没有不是开示一切众生本具佛性,是一切经的主体,都不外乎发挥性体。但上文所讲的显体,乃是经体,不是性体,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二者辨别呢?要知道:一切经虽都不外乎发明本具佛性,但各经的立说和旨趣各有不同:有重在除障的,有重在修福的,有说宿因的,有说后果的,因为众生的根机有千差万别(因而佛的法也得随机施教),并不是每部经都是直指本性的,并彻底发挥的。我们怎能笼侗颟顸,呆指经体就是性体呢(按:笼侗同笼统,模糊不清楚的意思;颟顸:糊涂,不明事理。)而且,即以直指本性而言,性体也包罗万有,如用一个性体的名称,却不可能尽其量,于是才不得已而立种种名,如叫做真如、如如、实相、法界、法身、性净明体、圆觉和自性清净心等等,这些名称无量,而它们所显的义理也是无量的。直指本性的经,有举这个名的,也有举那个名的,又有在一经内兼举数名的,这就要按说经的旨趣而有所不同。由此可见,虽同是直指本性的经,它们所显明的义理既各各不同,因而经中的归趣所在,也因而各各不同。所以,经体和性体,从彻底显性之经而言,虽二而不二,但又仍然不二而二的,不能混为一谈。因此,这二者的异同必须辨明。(2)再按各宗来辨别显体的异同。无论哪一宗,在他解说经题时,必须将经中的要旨,摄入而发挥它,方是言中有物。而分门别类、订立一定规格的,当推天台和贤首两家,但贤首的十门分别,有时不太适用,不及天台宗所立的五重,简明切要。再以显体而言,两家的归趣也极为不同,虽在显经体这点上相同,但在显体的命意上却大不相同。如贤首宗大多就通名的经字上显体,也就是按能诠(《辞海》:音全,意为:详细解释;阐明事理。)的经教显体;贤首宗的大德常说:一切大乘经,以诸法实相为体。圭峰的《金刚经纂要疏》说:以文字般若为体。这些都是按能诠的经教而言的。很明显,既然说:一切大乘经,以诸法实相为体,则一切大乘经没有不是文字般若了。若严格地指般若部而言,则佛在前后十六会上所说的经,都是文字般若了,岂独第九会是这样,岂独本经是这样。所以圭峰所说可通之于其他各经。所以说,贤首宗就是在通名的经字上显体的。而天台宗的显经体,则严格地指某一经,却不能移易到其他各经,也就是按:别名——金刚般若波罗蜜七个字上显明本经的主体,也就是按所诠的理、事来显体。所以说:天台宗所立的五重,简明切要。以上就是辨别天台、贤首两家显体的异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合合一

    显示自己真够胆大

    小西707 回复 @合合一: 感恩关注!

  • 听友189285293

    感恩!

    小西707 回复 @听友189285293: 感恩您的关注

  • 合合一

    显体发明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