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孔子入周问礼处

洛阳:孔子入周问礼处

00:00
03:42

鲁国是西周礼乐制度创立者周公的封国。至孔子时代,周公后人经营鲁国已达500年之久。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孔子的价值观、人生观无疑留下周公思想的烙印。对周公的崇拜、对周礼的认同和推崇,引发他对周都洛邑的无限向往。
史料记载,为了寻求周礼之源,汲取华夏文明的精髓,孔子曾走进洛邑(今河南洛阳),从而与洛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洛邑之行对他人生理想的强化,对他日后的出采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皇权日渐衰微,虽然如此,周朝仍然是皇室正统,在礼乐方面最有权威。在鲁国大夫孟僖子的二公子,也是孔子最早招收的弟子——南宫敬叔的帮助下,孔子得到了鲁国国君一辆两匹马拉的马车和一个仆人的赞助,并在南宫敬叔的陪同下,前往东周首都洛阳,实地考察、学习周朝礼仪制度。
孔子去求教的人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当时长期生活在洛邑,担任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有机会接触和研究周王朝大量的典籍,所以说老子对于当时正统的礼乐有很深的了解。
孔子问礼期间,老子对其大加教诲,并邀请孔子游览了周天子召见诸侯和举行国家大典的明堂、祭祀祖先的太庙,祭天地的社坛等,从而对制定了西周礼乐制度的周公更是崇拜。洛阳之行,孔子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回鲁国后,向他求学的人更多了。
现今洛阳市东关有条小街传说是老子故宅。当地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碑面阴刻“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9个大字。此碑是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河南府尹张汉与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时立的。
2400多年后,奥地利人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句话或许能代表孔子当时的心情:“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途中,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而为人的使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