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说人过,不覆己过

11.不说人过,不覆己过

00:00
11:00

                           11.不说人过,不覆己过

 

好好说话,好好听话,就是改变命运。

你好,这里是学诚法师的人生精进系列精读

 

在第八期的内容中,我们提到弘一大师曾于1933年在厦门妙释寺写了一段特殊的新年贺词,叫《改过实验谈》。有十条重要的开示,不仅在当时很实用,就是现在也非常实在,今天我们接着分享里面和沟通、语言相关的部分,共四条。

 

先来看第一条:不说人过

佛门里很忌讳说别人过失,戒律里也专门有详细的戒条。说别人的过失实际上是自己的内心不够清净,而且过患很大,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不好,对团体也不好。可能很小的事情,经过传递是非,就会造成更大的混乱。

对个人来说,说别人的过失,就是造口业。别人有过失是别人的事情,但是自己造口业,将来受恶报,非常不划算。

在佛门里有系统修行的人,就会懂得这个道理,慢慢训练自己不说别人过失的习惯。如果有了这样的习惯,这个人在生活中就会有很好的人缘,品德也很好,可以少灾祸,多福报。反过来,就会给自己增加横祸,让诸事不吉祥。

所谓“积口德”,就是说,人我是非面前,口要有把门的,不要轻易说出来。很多事情,可能就是别人有过失,但是传别人的过失本身也是过失。儒家讲“扬人恶,即是恶”。

不说别人的过失,一般人都可以认可,但是,到了事项上的时候,可能就把持不住,很多话会脱口而出。这需要平时就训练,通过持戒,通过思维,通过观察,乃至通过修行生活,慢慢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训练,最后就会练就出不说人过的好功夫。

 

接下来我们说第二条:不覆己过

佛门里有个专用的词,叫覆藏心,就是有人把自己的缺点悄悄藏起来,把那些不阳光的想法覆藏起来,心口不一,言行不一。

自己的过失不想让人家知道,不敢让人家知道,在佛门里,是被严格遮止的。出家修行人,心里怎么想的,不伤害别人的,都要如实说。

如说而行,如行而说。

一个不覆藏自己过失的人,内心清净,行为洒脱,无依无着。覆藏己过的人,内心就很辛苦。那些过失就成为心灵的负担和系缚,死死地捆绑着自己,甚至于需要用更多的错误去覆藏之前的过失。

事实上,纸里包不住火,人的过错早晚是会被人发现的;藏来藏去,自己辛苦不说,也藏不住,最终还是要露馅。

因此,佛门里,就要求修行人,一开始就要养成不覆己过的品质;天长日久,人生境界就会很不一样。

佛教修行很强调发露忏悔,如果不发露忏悔,就不会知道自己是有错的。人心的特点就是不认为自己有错,认为别人有错,遇到问题,就会指责别人,找出能找到的所有理由去攻击别人,无非就是认为自己对。

只有不覆己过,才能忏悔业障。不承认自己有错,就不可能真心忏悔。

做不到不覆己过,一旦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会百般辩解,不肯认账。

 

弘一法师提到的第三条:要闻谤不辩

 人生在世,人人都会被诋毁,被中伤,被误解。即便是佛在世的时候,也会受到种种的诽谤。

在佛门里,把这一切都看作是正常的,缘起的,是因果使然,只需当下领受,无须辩解。因为辩解就要起心动念,就与佛法背道而驰。

有个公案:一位禅师,被人误会,说他行为不轨,使一个女子怀孕了。禅师也不解释,任由大家误会了多年,其间他遭受了很多攻击、伤害,但禅师依旧过着平常的日子。多年后,大家发现原来错怪了禅师,就去向他道歉。但禅师并没有因为洗刷了冤屈而大喜过望,还是照常过着平凡的日子。

世间很多人可以受累,却不能受委屈,会把名看得很重,希望自己留个好名声。所以,名就成了生命的枷锁,处处要维护这个名。当然,好名声也很重要,因为好的心地和好的行为才能有好的名声。但是,世间人心各个不同,认识也是千差万别,事实上根本就无法存有一个完美的名。名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保护自己的名,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苦乐交给了别人。别人说自己好,自己就快乐一点儿;说自己不好,自己就痛苦。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我们根本就管不了别人怎么说,但是可以管得了自己的心如何领纳。

佛教丛林里,祖师定有“是非以不辩为解脱”这样的清规,这不仅仅是一个修行的理论,也是行持的具体方法,落实在生活中,真的做到了,就一定会有受用。

 

最后一条:做人要宽厚

以上三条,说人过,覆已过,闻谤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心胸狭小。

人生在世,尤其忌讳精明过头,忌讳人心的设计和雕凿。圣贤处事,唯宽唯厚。

宽是心胸宽广,厚就是厚道。在佛门里有一个很典型的公案,说是有一个人遇到一些挫折和伤害,内心很苦,找禅师问道。禅师让他把一撮盐放到一杯水里,结果,这杯水变得又苦又涩,没法喝了。禅师又让他把一撮盐撒进湖里,问他,湖水有没有变咸?

在这个故事里,水比喻我们的心,盐比喻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伤害。

我们一定要清楚,佛菩萨不是帮我们消除痛苦和伤害的,而是让我们学会扩大心量——心胸格局的。要知道,人生一世,挫折和伤害等无常一定会存在,心量大,就无所谓;心量小,就过不去。

宽广的心,就没问题。狭小的心,处处都是问题。

何谓厚道?儒家讲厚德载物,佛家讲的是慈悲,能容人、容事。你心里装着多少人,你的心就有多幸福。厚道的反面就是自私,心里只有自己的苦乐,就无法体会别人的忧苦,就会没有智慧。

据记载,明朝名臣杨荣,历仕四朝。他的祖父跟曾祖父以摆渡为生,当地曾发大水,他的祖父跟曾祖父“唯救人”,所有的货物都没有拿。当地人还笑他们愚笨:这么好的发一笔横财的机会都不要。

杨家宽厚豁达,后人也以此效学,为学和为官都备受尊重。在父亲去世的时候,杨荣回乡办理丧事,特意查点了乡里平时向家中借钱粮而无力偿还的人,然后将他们的欠条全部焚毁。又帮助族中贫穷的人安葬其家人;对穷苦弱小而不能自谋生计的人,帮助他们娶妻或嫁人;看到为家产而争夺的人,就把自己家的田地分给他们。后来朝廷下诏召杨荣回朝,宗族亲戚和乡邻都流泪为他送行。

历史上,能够成就事业,利益苍生的人,都有心地宽厚的品质。修道也是如此。宽厚不仅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就道业的基础。

宽厚是一个道理,如果不能践行,意义就不是很大,还是要成为自己内心的品质。这就需要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去培养,在与人交往,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多找自己的问题,少要求别人。

佛门里,有皈依、受戒、忏悔、发愿等方法,可以有次第、有步骤地让一个人的内心越来越豁达,越来越宽厚。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我们再来梳理总结一下

1、不说人过。说别人的过失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够清净,而且过患很大,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不好,对团体也不好。


2、不覆己过。佛门里有个专用的词,叫覆藏心,就是有人把自己的缺点悄悄藏起来,把那些不阳光的想法覆藏起来,心口不一,言行不一。一个不覆藏自己过失的人,内心清净,行为洒脱,无依无着。覆藏己过的人,内心就很辛苦。


3、要闻谤不辩。秉持“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的原则来修行,就一定会有受用。


4、做人要宽厚,说人过,覆已过,闻谤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心胸狭小。宽厚不仅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就道业的基础。

 

愿今天的内容能为你人生精进的路上多一份加持,我们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是旭东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