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故事 083 大珠慧海 禅师的学问

禅故事 083 大珠慧海 禅师的学问

00:00
09:06

每天听点禅故事,打开天窗观世界。


禅师的学问


    有位律师和尚法明对大珠慧海指责禅宗, 他说:“你们禅宗家,多落空。”禅宗除了讲明心见性,守着一个心之外,又是不立文字,又是非凡非圣,又是不讲戒律,这不是空荡荡,什么也没有吗?


    律师是那些善于背诵、讲解律藏的和尚。佛教经典由经、律、论三部分构成。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曾为僧众制定了各种约束的戒律。佛祖灭度后,弟子第一次结集时,由优婆离背诵出律藏。中国自南北朝至唐,形成“律宗”教派。创立者是终南山的和尚道宣,故又称“南山律宗”,“南山宗”。禅宗是不重戒律的,律宗和尚对他们有意见是必然的。


    慧海听律师指责禅宗“落空”,便反唇相讥:“哪里是什么禅家落空,却是座主落空哩!”


    法明一听,未免感到意外:“我怎么会落空?”禅宗指责他律师落空,真让他吃惊。


    慧海说:“你不用着急,听我说说座主是怎样‘落空’的,经也好,论也好,是不是写在纸上的墨字?既是字墨文字,就都是空设。念字有声,因声成句,以句表达法象,这些不都是空的?须指佛祖说这些经句,弟子们结集记录下来,都是为使人明心见性,自证成佛的教具,它并不是根本和归结。律师却执滞这些教体,丢了根本,岂不是守着外壳丢了内容,岂不是落了空?”


    法师不服气,问:“你禅师落空吗?”


   “不落空。”


   “你怎么就不落空?”


    慧海答:“文字就实而言,不是落在纸墨上的,它是从自性智慧中流泻出来的,是智慧的大用显现。明了此理,哪还会落空? ”


    慧海这几句简短的话,阐明了禅宗不立文字的真谛和底里。文字是不能“立”的,真正的文字是自性般若智慧升起时透出的光泽,是般若智的显相。曾有一人问过慧海:“言之与语,为因为异?”慧海说两表同一,“言者,一字表心也。”“谓言成句名语矣”。语是由言汇成的,所以言语就如“大川之流水,峻机叠叠,如圆润之倾珠,所以廓万象,号悬河,剖乎义海”。


    语言与智慧的升起,就如同喷发的火山,岩浆涌动时,正是火山在勃发。而“立”在纸墨上的所谓文字,又如同火山喷发后代堆积,只是一堆排泻之物。所以禅宗的“不立文字”并非不要文字,相反,他们追求的是因言成句,“一字表心”的真语言。


    法明律师并没有真正理会禅师“文字从智慧生”的话,又接着自己的思路说:“只是明心见性,并不充分,佛祖本名‘悉达’,故知一法不达,不名悉达。”


   佛祖的本名是“悉达多”,本姓是“乔答摩”。法明把属于专有名词的“悉达”,解释为诸法皆达的意思,是望文生训。这一点并没有逃过慧海的眼睛。


  “你不但落空,而且经论也没念好,把字都弄错了!”禅师毫不客气地说。


   法明对此感到太难堪了,勃然作色说:“怎么错了?”


  “你连梵音和华音的区别都没弄清楚,怎么就去讲经呢?”讲经也得讲基础,自以为是,却处处不是,真是连经也不好让他讲了。


    法明压着怒气,说:“那就请禅师指教一二吧!”


   “你怎么竟连‘悉达’是梵语音译都不清楚呢?”


    这一说,法明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处,但仍不服气,又问:“经、律、论可都是佛语,我们读诵奉教而行,怎么能不见性呢?”你们禅宗讲明心见性,我们读经卷不也能见性吗?


    “你们并不能见性,就像猛狗逐肉,狮子咬人一样,只知向外找寻,而不能发明内心。经律论只是佛在自性光明时显出的表象,而你们读经的人,却等而下之,以表象为根本了。”


    法明见在道理上论不过慧海,便想出个难题,难为难为禅师,这是有学问和自恃有学问人的通病。法明问:“阿弥陀的父母是谁?”


    “阿弥陀姓乔尸迦,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


    “这是哪部经典记载的?”法明问。


    “《鼓音五经》。”


     对把学问看作看家本事的人,就用学问对付他。慧海用自己厚实学问功夫告诉法明,禅师并非不重学问,没有学问,但超出学问之上的东西,是什么?法明和尚并不明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尔法龟

    诵经,抄经,打坐,参禅,这些都是筏子,能载人过河就是好筏子,何必争高低短长空有呢?

    史壮宁 回复 @阿尔法龟: 精辟!👍👍👍

  • 阿尔法龟

    话说,六祖惠能恰恰是因为听了《金刚经》中一句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

  • 苍凉一刀

    佛祖这个概念不够准确,请播主留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