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5 人际交往中的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

Vol.15 人际交往中的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

00:00
07:13

公众号:艺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微信:yibenzhengjing8888


生活中有完美的事物吗?

答案:没有。

不论是一场演讲,还是一次约会,再或者是一个广告一个产品一件事,都没有完美的。

但是这种“不完美”,是有底线的。

当底线被突破,结果就是服务对象转身离去。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绝不逾越“忍耐底线”的情况下,让峰值无限大,让终值回味无穷。


那啥是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呢?

讲个故事:

几年前我完成了一次漫长而有趣的“穷游”,结交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一位至今我还记忆尤深。

我还仍能回想起那个夜晚,昏黄的等下我们几个人在青旅的大厅喝着二锅头,红着脸颊开怀大笑畅谈过往。

他40岁,是一个摄影师,不算帅,但是是一个很有味道的男人。但在这之前,他自己创业,是当地有名的青年创业家,却被亲弟弟使手段夺了财产,下了狱。

我无敢想象在这简单的文字背后有多少痛苦,但他依旧走了出来,并且用“摄影”重新养活了自己。

之后我们在西安告别,又各自踏上了旅途。

2017年,他给我来了个电话,跟我说:“兄弟,我要结婚了。”

之后他给我详细的讲了他的爱情故事,听的我无比感动。


离开西安后,他辗转去了许多地方,最后到了西藏。

在纳木错湖旁边,认识了一个女孩,只是萍水相逢,却在那里定情。

一年之后,他带那个女孩再次回到无暇的纳木错,故地重游,并且在那里求婚了。


具体的细节我已经无法再回忆出更多,但是我即使是现在依旧能够清晰地记得他跟我说求婚两个字的幸福语气。

我们从感性中回来,讲一讲概念。

求婚的那一刻,就是峰值。

峰值,就是指“情绪”的顶端。


我们来说说“终值”。

我这个人特别喜欢喝酒,有一次去酒吧,那天的乐队特别的棒,整个场的人都被带动的嗨了起来(峰值),在最后结束离开的时候,女老板过来塞给我一张卡片,说:“女朋友这么漂亮,真有福气,下次拿这个卡过来,喝酒半价。”

转头和跟我一起来的姑娘说:“穿衣风格太有品味了。”

那天我们两个人都很开心,直到现在我还缅怀那家店(你说它为啥倒闭了呢)

我们离开的那一刻,就是终值。

在终值的时刻,必须再次获得一次良好的“情绪体验”。


好的,我们终于通过两个故事,明白了什么是峰值和终值。

最后说一说忍耐底线。

我有一次特别不愉快的用餐体验,甚至最后直接转身离开了。

原因很简单,我们等了一个小时还没有上菜,而在我们之前来的人都已经上了菜。

尽管老板一直在道歉,我还是没有继续等下去。

“一个小时”,就是我的忍耐底线。


我们在体验一个事物之后,能够记得最清楚最清晰的,就是峰值和终值的时候的体验,尽管在其他时间有不完美,只要这个不完美没有到达忍耐底线,基本是会被忽略的。


所以你明白了吗?我们无论是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抓准峰值和终值时给对方的体验是否良好,并且绝对不突破对方的忍耐底线。

那么这次的“服务”,就会让对方永久记忆。


细心的你或许已经发现了,我全程没有说演讲。

但是当你弄清楚峰值、终值和忍耐的线,自然能够轻轻松松的应用在演讲之上。

这个原则太广阔了,无数的领域都可以被灵活运用。

在大千世界当中,有无数或明或暗的规律,他们就像被包在石头里的玉,你可以选择不理睬,也可以选择小心翼翼的切开它。

我愿意帮你做那把切割的利刃,也愿你能珍藏。

因为说话,就是做人。


今日思考题:

1、你有没有不经意使用过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的原则?

2、你想怎么用它来完成一次人际交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奔跑吧浩浩

    我曾经用过终值,在一次给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在外面把蜡烛点燃,然后把饭店的灯关掉,唱着生日快乐歌进去,随后大伙都跟我我的节奏唱了起来!感觉气氛一下就好了许多!

  • 南海钓鱼佬

    这沟女技术

  • 悠着跑

    有两件事会让人记住 不好的东西必然存在,倒不如控制在忍耐限度内,提高峰值 所以实践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 sqs2i25d6tboh4uygjp8

    峰值 终值

  • xwzjswjjhxhy

    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可以用在(约会,商业,演讲)

  • 林昱箐1334134chnk

    峰值是把人的情绪带到高潮,终值是给人留下美好,忍耐底限因人而异,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忍耐底限去判断别人的忍耐底限,这个就像不同的植物所能接受干旱的期限是类似的,例如草莓和仙人掌的区别,我过去错就常错在这忍耐底限上,忏悔!

  • 付志辉_pl

    很精彩

  • w_ig7

    有,去宜家的时候,终值是最后的雪糕,峰值就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家具,我要怎么设计呢?

  • 一吨幸运

    请问这个峰值终值的心理学原理是哪本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