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咽不同喉?为何埃及能收回苏伊士运河,巴拿马却只能望河兴叹?

同咽不同喉?为何埃及能收回苏伊士运河,巴拿马却只能望河兴叹?

00:00
11:13

就像战场很大,但兵家必争之地只有那么几个一样。对于游弋在海洋之上的大小船舶而言,虽然天地如此广阔,但总有那么几个咽喉要地,让它们欲罢不能进而无语凝噎。

而这些咽喉要地中,苏伊士运河不仅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

而像苏伊士运河这样的地方,世界上还有多个,比如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等,但能够和苏伊士运河相提并论的,非巴拿马运河莫属。

作为咽喉要地,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实在是太相似了:

首先,它们都是人工开凿的联洋运河,比如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其次,它们都是在帝国主义的“努力”下完成的,比如苏伊士运河由法国修建,巴拿马运河经过一系列博弈,最终由美国完成;

最后,他们最后都是由所在国收回,苏伊士运河最终在1956年被埃及政府收归国有,巴拿马运河则在1999年被美国移交给巴拿马政府。

但是,同样是运河国有化这个“扬眉吐气”的事件,埃及的“暴力催收”大获成功,但巴拿马的全武行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反杀,巴拿马统治者诺列加甚至被抓到美国进行审判。

那么,为何会同样是国际咽喉的权力交接,为何巴拿马和埃及会有如此天差地别的待遇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河情不同

区位不同

外因不同

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区别,首先体现在运河本身上。

由于巴拿马运河整体由东向西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而大西洋和太平洋由于海水密度、洋流以及地球已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使得太平洋整体水位比大西洋高出50厘米左右。

因为高低落差的存在,使得巴拿马运河不能简单采用海平式运河的方式,流速较快的水流容易给穿越巴拿马运河的船舶造成危险,所以巴拿马运河最终采用了分级船闸的方式。

相比之下,苏伊士运河总体为南北走向,受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较小,且因为所经地区基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因此运河两端的地中海和红海尽管密度不同,但两端高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苏伊士运河最终采取了海平式运河的方式。

建造工艺的不同,决定了运河维护成本的差距,进而影响到了运河的整体收益和战略价值,而这,也让帝国主义国家在关注两条运河时给予了不同的关注度。

因为苏伊士运河连接亚非欧的特殊区位,所以苏伊士运河建造时间也早于巴拿马运河。

作为文明古国,埃及早在数千年前就挖掘了一条沟通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不过随着古埃及的灭亡以及各方势力的纵横捭阖,运河几经废立,最终在阿拉伯帝国时代被废弃。

拿破仑占领埃及后,曾计划挖掘苏伊士运河。但由于勘测的失误,运河计划只好作罢。后经历了英国和法国的激烈对抗后,法国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在1869年11月实现了苏伊士运河的正式通航。

运河开通后,战略价值迅速凸显,英国一改阻挠法国的政策,而后在1875年买下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股份,成为苏伊士运河的最大股东。

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苏伊士运河彻底成为英国资产并一直保持到1956年。

相比之下,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就短得多,虽然早在15世纪,殖民拉丁美洲的西班牙人就提出过修建运河的主张。但直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后的1824年,“拉美自由之父”玻利瓦尔才正式将运河开凿提上了日程。

只不过,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尤其是所在国新哥伦比亚一穷二白,不具备开凿巴拿马运河的能力,所以各列强很快就盯上了这块战略要地。

而相比于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的争夺,因为巴拿马地处拉丁美洲,所以美国的影响力相当大。

因为就在拉美革命刚刚结束的1823年,美国第5届总统门罗就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门罗主义”政策,主张“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欧洲也不得干涉美洲事务”,这成为美国在拉丁美洲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虽然“门罗主义”提出后,欧洲列强不以为然。但随着美国的异军突起,门罗主义政策开始逐渐发挥作用。而美国崛起的进程,也深刻反映在巴拿马运河的博弈中。

起初美国和新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条约,由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但由于独立后的新哥伦比亚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不接受美国的条件,转而寻求欧洲列强的介入,于是刚刚在苏伊士运河打得不可开交的英法等国迅速将注意力投向巴拿马,并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开始了巴拿马运河的勘测建造工作,而主持修建的,仍然是因成功主持修建苏伊士运河而声名鹊起的法国人雷赛布。

但巴拿马运河热带雨林气候的恶劣条件,决定了其开凿难度远高于苏伊士运河,再加上对大西洋和太平洋水位差的错估,照搬苏伊士运河的成功经验,导致巴拿马运河从建造的一开始,就是个烧钱的无底洞,更导致了数以万计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丧生。

在烂摊子难以收拾的情况下,随着美国实力的不断增强,用又打又拉的方式逐渐将英法等国势力排挤了出去。

而此时的大哥伦比亚政府依然是美国攫取巴拿马地峡的最大障碍,焦头烂额的美国最终另辟蹊径,通过在1903年11月3日武装策动巴拿马独立,最终同巴拿马政府签定了夺取巴拿马运河的《美马条约》。

而后,美国在巴拿马运河两岸成立了完全被美国直接掌控的面积达1432平方公里的运河区,并在一次性支付巴拿马政府1000万美元的费用后,从1913年起每年支付巴拿马政府25万美元。

美国介入后,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巴拿马运河最终在1920年6月正式通航。

尽管随后的几十年时间,美国不断增加给巴拿马政府的费用,但看着巴拿马运河日入斗金的豪奢,连零头也没有分到的巴拿马政府越来越不爽,并最终开始了反抗美国独占运河的行为,并深刻控诉美国不给巴拿马好处费的罪恶行径。

在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下,美国不断让步,并最终在1977年与巴拿马政府签订了新《巴拿马运河条约》,承诺在1999年12月31日期满后,将运河区的全部财产交给巴拿马政府管理。

但即便如此,巴拿马政府的不满也不曾停止。事实上早在1956年埃及政府成功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之后,巴拿马政府就深受鼓舞,并开始跃跃欲试。

1983年,诺列加攫取了巴拿马军政大权,随后美国制裁巴拿马,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并最终在1989年12月20日爆发了旨在维护运河权益的美巴战争。

在这场只有十几天的战争中,诺列加政府瞬间瓦解,其本人也被带到美国受审,于是巴拿马政府不得不接受继续被美国控制运河的命运。

作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美国即便对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但也绝对有完全控制的能量。

美国坐视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收回却不给巴拿马政府机会,一方面是因为拉丁美洲作为美国的后花园,导致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关注从一开始就高于苏伊士运河。

另一方面是因为苏伊士运河不仅距离美国本土太远,而且牵扯到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等国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还有苏联在不远处虎视眈眈。所以对美国而言,只要保证苏伊士运河的中立化,让美国能和其他国家一样平等使用运河就足够了,毕竟在世界的其他必经之路上,美国除了苏伊士运河,在亚丁湾、马六甲海峡都有势力存在,苏伊士运河不是不可或缺的唯一。

再加上美国作为英国的PIUS版本,想要称霸世界必须肢解英法两大殖民帝国,所以美国在第2次中东战争中抛弃了和以色列的传统友谊,放下了和苏联意识形态的对抗,伙同苏联打了英法一个下马威,彻底将两个殖民帝国踹下了神坛。

从此,埃及实力大增,作为阿拉伯世界老大对美国感恩戴德,美国得到的无形财富比苏伊士运河本身要大得多。

而回到巴拿马运河上,因为运河直接关系美国东西海岸沟通,所以对巴拿马运河寸土必争。但随着东西大铁路的修建,海运作用有所下降,再加上巴拿马运河开通以来,维修费用与日俱增,利润也大不如前。

更重要的是,巴拿马不仅承诺保持中立,美国更随时可以夺回巴拿马。所以权衡之后,美国最终在1999年的最后一天将巴拿马运河移交给了巴拿马政府。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虽然相比于以前从美国分钱的小零头,收回巴拿马运河让巴拿马政府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利润的下降,巴拿马并未因运河成为拉美富国。这也意味着,美国实际上是将一个包袱甩给了巴拿马,其精明再度展露无疑。

所以,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不同命运,基本取决于美国的意志。而这也给逐步走出去的中国敲响了警钟,毕竟在今天的世界,除了苏伊士运河,还有马六甲海峡这样的咽喉要地攥在美国手里,我们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同时,更要继续做好另辟蹊径的准备,唯有多管齐下,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有备无患。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