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福利篇】人这一辈子,要对得起自己

【赠送福利篇】人这一辈子,要对得起自己

00:00
05:53

人这一辈子,要对得起自己

人在死前是会回想往事的。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往事可想,所以很少回忆从前,多半会展望未来,因此小孩儿最喜欢说长大了要怎么样,而不会去想以前的事情。

可当人老了以后,就不太敢想未来,因为未来是很短暂的,未来就是面对死亡,所以老年人最常做的就是回忆从前的辉煌,那样心情会比较愉快。

人在临终的时候,也一定会回忆起一生的种种。

我们把它当作倒带,就像我们把一个片子放完以后,再把它倒回来,回想自己这一生到底怎么样,到底对不对得起自己,到底对自己有个什么交代。

从幼年到青年、中年、壮年,一直到现在,尤其是那种很重大的事,比如伤害过别人或者被别人伤害、救过别人或者被人所救的关键性事件,都会一一呈现。

诸葛亮也一样,这一路走来的各种事件,或欣慰,或懊恼,或感动,都会慢慢地回忆出来。

诸葛亮临终前,坚持出来看看营寨和将士。他不是舍不得把北伐这种博取大功的事情交给魏延、姜维,而是因为魏军的统帅是司马懿。

如果没有司马懿,诸葛亮会很放心地让魏延、姜维出去打仗,自己在后面练兵,然而这些人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只要曹魏让司马懿带兵,诸葛亮就非要自己出来不可。

诸葛亮每次听到司马懿被冷冻,就松口气,一听到司马懿又出来了,就有点儿担心。他看得非常透彻,其实当时整个曹魏难对付的就是司马懿一人。

所以,诸葛亮明知自己体力不支,也要出来看看士兵,这一招也是做给司马懿看的,因为他知道,只有他能吓唬得了司马懿。

当然,他也很想跟大家告别,但他告别的方式跟一般人不一样,因为他要维护全军的安全,所以要装得很威严,好像是出来巡视,而不是告别。

这种情况如果传到司马懿那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司马懿会以为诸葛亮的病好了。

将士不约而同下跪,请诸葛亮保重,一方面也是为他祝福,觉得他的病似乎好了,另一方面又感觉他好像离他们越来越远了,不像以前那样日夜跟军士非常亲密地接触。

诸葛亮当然很清楚,大家的感觉会传递到他的心里头,所以他感动得泪流满面。

公元234年,诸葛亮迎着秋风,望着“克复中原”的旌旗,叹曰:“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说完,羽扇落地归天了。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病故,蜀军退兵的消息,急忙率兵追击蜀军。当他远远看到诸葛亮的车子时,不禁大惊失色。

因为司马懿已经被诸葛亮吓坏了,他搞不清楚诸葛亮到底是真死还是假死,突然间看到诸葛亮,下意识就想赶快撤退。

诸葛亮早已预料到在他死后司马懿会来追击蜀军。因为如果司马懿不追,就无法向将领们交代,将来他的皇帝如果知道了,也会觉得他是怕得不敢打,那岂不糟糕?所以,他非追不可。

一旦司马懿追击,蜀军一定会损失惨重,所以诸葛亮就交代,照着自己的样子雕一个木头人吓一吓司马懿,让他不敢再追。

这就是诸葛亮,临终都不忘自己的重大任务,死了都不忘自己士兵的安危。

看到诸葛亮就这样走了,我想很多人都有不想再看下去的感觉。

本来看《三国演义》看得很起劲,看到关羽死了,就不想再看了,觉得后面没意思,但忍不住还是继续看,因为还想知道结果如何。又看到诸葛亮也死了,就把书一合,真的不看了。

谁是魏、蜀、吴的主人,谁最终一统天下,已经完全不重要了,他们不过是在那儿打乱仗而已。

唯一值得关注的司马懿,给大家的印象很不好,他再怎么厉害,也无法取代诸葛亮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很多人谈《三国演义》的时候,对关羽的事迹很清楚,对诸葛亮六出祁山很佩服,但对诸葛亮死了以后的事情,都不太清楚,觉得这些已无关紧要。

一个人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后代人的心理反应看得很清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周游世界热爱生活

    点赞您关注我一下点赞您!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周游世界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