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556.3平方公里

门头沟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到556.3平方公里

00:00
02:34

记者日前从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获悉,过去一年中,门头沟区生态治理与修复不断推进,植被覆盖指数上升0.18%,林地、草地稳步恢复,土地负荷指数下降0.26%,人工地表面积有所降低。

门头沟区是首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全市7个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是生态环境部命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门头沟成功入选国家级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恢复重建工作与韧性城市建设工作同步开展,是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体系的内容之一。

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淼介绍,门头沟区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河道水毁修复等9项已完工,山区困难地造林等22项有序推进。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56.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到93.9%,共记录到各类群物种4585种。地下水位最大回升点回升达23.35米,234处泉眼有106处实现再流。截至11月底,PM2.5累计浓度为30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254天,优良天比率76.5%,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2023年,门头沟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71.6,连续4年保持“优”的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生态环境指数同比提升。

在生态价值转化中,门头沟区创新构建了镇街可监测、可量化评价的生态产品总值关键指标体系,设置了反映地区生态系统资源特征、直观指导工作落实的25项核心指标。对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等重点工作安排,梳理出5大方面28项具体任务,还特别建立了生态环境领域“绿皮书”项目库,包括生态修复、生态基础设施韧性、污染防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共计31项重点工程项目,生态总投入达135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