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粟裕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生活中他却是一位低调谦逊的“老实人”。战争年代粟裕曾创造过三让司令的佳话,平时只争工作从来都不争职务和功劳。1955年,全军首次大授衔期间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人因为评衔过低和组织闹情绪,也有人因为军衔评得过高而提出降衔。粟裕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在开国十大元帅评选阶段他的名字赫然在列,以他的资历和战功可谓实至名归。但粟裕得知此事后却主动三辞元帅之位,毛泽东得知粟裕“不争”的高风亮节后十分感慨:“难得粟裕!壮哉粟裕!”但这个一不争权、二不争功、三不争元帅的人,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两次为儿子动用“特权”。粟裕和夫人楚青生育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粟戎生和次子粟寒生。夫妻二人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格,尤其是粟裕坚持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军人世家出身的粟戎生和粟寒生先后参军入伍,在部队这座大熔炉中培养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其中,粟寒生在海军服役多年后转业至交通部,曾任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1961年粟戎生考入哈军工导弹系,上学期间他刻意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几乎没人知道他是粟裕大将的儿子。从军校毕业之后,粟戎生本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但他曾多次向组织申请去前线。粟裕得知后对儿子说:“既然你选择当兵就不能怕吃苦,更不能怕牺牲。”面对粟戎生坚定的决心,粟裕决定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搞一次“特权”,将儿子调至云南地空导弹部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基层士兵。据粟戎生后来回忆,他所在的部队在边境战争的最前沿,为了躲避敌人的攻击只能驻扎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几乎每天都会拉响至少4次战斗警报。期间,粟戎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从普通士兵做到了排长,在担任连长期间还曾荣立三等功。几年后他所在的部队被调回内地,但彼时正值中苏关系跌至冰点之际。在珍宝岛战役打响之前,为了抵御苏军的军事威胁,在军委的命令下迅速建成东北边防军。粟戎生得知消息后再度找到了父亲粟裕,希望他能再为自己动用一下“特权”。粟裕非常赞同儿子的想法,不惜再度第二次利用手中的权力,将他调至冰天雪地的北疆地区服役。期间,粟戎生所在部队为了预防苏军的进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挖了整整三年坑道。后来,粟戎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多次经历生与死的重大考验,在战火中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很多人对粟裕两次动用“特权”,将儿子送到前线的做法十分不解,甚至认为他简直太冷血了。殊不知只有粟裕明白其中的道理,保家卫国绝不是一句口号。粟戎生在父亲粟裕的教导和支持下,凭借个人能力和努力立下了很多战功。期间,历任步兵第200师任师长和第67集团军参谋长。1989年,粟戎生调入总参军务部任副部长,并于次年荣膺少将军衔。时隔9年之后,56岁的粟戎生晋升为中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