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件作品是广东颜奕端老师入展《第七届兰亭奖》的作品,作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观感,赞赏者认为,此作天真烂漫,不拘一格,笔下的自在,阐释了脱俗的纯真境界;另一种的观感,却刚刚相反,认为无一字作正局,东倒西歪,结构松散,没有法度,显然缺少基本功训练,如孩儿体一般………
为什么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观点?这同观者的审美有极大的关系,宋代书画家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
拙规矩于方圆
鄙精研于彩绘
艺术创作时,一种是技术构成来获得视觉上的感官;另一种以追求内心世界,表达作者的独立性,很显然,一种是向外求,一种是向内求。现实中的书法创作,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追求方向,“创”蕴含着出新的含义,不与古人同,不与时人同是很多书法人的追求,有这种目标显然是好的,但实际创作时还会存在很多问题。
之一:熟悉的领域,会让创作形成定式
每个书者都有自己的创作模式,一旦自己的作品在展赛中获得了一些人的认可,创作时很容易重复自己,长期在熟悉的领域中徘徊,很容易形成格式化,便不能自拔,便很难跳出三界之外。
之二:向外求还是向内求
个性的表达和传统的追循既是统一的也是分立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度”,如何平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过分的追求法度,无形的受到了局限,约束之下创作很难放得开,久而久之在笔法、字法、章法中游离,不敢越雷池一步,便失出了创作力。
个性是建立在技法之上的,必须有技法的支持,单纯表达个性肯定是没有内涵的,会变成了恶搞,变成了即兴表演。有技法的个性、无技法的个性,能衍生出雅和俗两种状态,一种是修饰下的做作,装腔作势;另一种是不屑世俗,即兴挥洒,天真浪漫,意蕴敦厚。
之三:用笔墨描绘自己的内心
如今是一个展赛的时代,有极少的一部分人保持着自己的那份初心,作品是写给别人看的,还是写给自己看的,迎合和自赏显然是两个概念。有人说国展是戴着枷锁跳舞给评委看,用“点菜”模式来满足评委们的口味,带功利的创作不可能凸显探索和独创性。要保持那份初心,除了手上有几套技法之外,内心要有那份坚守。说到这里,笔者还是很佩服广东颜奕端老师,象颜奕端、金伯兴这一类的老师,他们的技法从传统中来,能写一手精美的唐楷和外形端装飘逸的小行草。但他们内心都保持着那份独有的挚爱,“两面手”的技巧,支持着那份初心。
颜老师20年来坚持学习谢无量,因为热爱从来没有放弃,带种研究的心态去学习,常写常新,乐此不疲,他喜欢谢无量的无拘无束,古朴天真中的那种魏晋神韵。学谢无量,学书之路定会受到一些人的恶评,这种个性太强的书风,常常不被人理解,那种精神表现是超越在技法层面之上的艺术, 从技法上升到空间,从空间上升到思想,散淡的笔调表达出纯粹的内心,没有刻意的修饰,素面朝天,以本来面目示人,心灵的洁净,兴笔挥洒下作真正的逍遥游,把拙朴发挥到极限,不消世俗,脱离世俗,这难道不是一种境界吗?
作者介绍:
颜奕端 广东普宁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中国书协全国展评委。其作品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等……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