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坚持守正创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2 坚持守正创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00:00
06:08
4.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适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鼓励广大作家用传统文化精髓滋养文艺创作,创作生产更多高扬中国精神、反映时代气象、体现中华审美风范的优秀作品。中央和地方媒体开设专题专栏,推出一系列专题片、纪录片,有关部门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主题展览,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航拍中国》,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传统文化主题动画片《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杨家将》、《百鸟朝凤》深受“小观众”喜爱,传统戏曲进校园、进乡村稳步推进,传统节日文化得到全社会进一步重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院博物馆,走进历史名城街区、走进名山大川、欣赏人文之胜,领略自然之美。文物热、非遗热、传统节日热、探索自然热纷纷兴起,全社会共同擦亮了历史文化金名片。
5.坚持以文明交流互鉴为平台,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
深化人文领域国际合作,健全中外高级别交流机制,完善对外文化交流机构全球布局。截至2020年,已在全球设立45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做强“感知中国”、“欢乐春节”、“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品牌。把文化遗产作为文明传播交流的“天然使者”,我国与2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协定。举办出入境文物展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援外文物保护修复和联合考古合作。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来自49个国家的400多件文化瑰宝荟萃一堂,呈现了亚洲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鼓励支持相关机构在国外主流媒体平台开设中国专栏、中国剧场、中国专区专页等,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认同。
三、参考范文
赓续千年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既深深镌刻于中华血脉,又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赓续千年文脉,厚植文化之根,中华文明之河才能奔腾不息,中华文明之树才能本固枝荣。
开卷轴如画,万里河山披锦绣,浸染书香墨韵。悠悠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大江大河奔腾澎湃,崇山峻岭绵延起伏,四季江山如画,朝夕气象万千。才子词人竞相歌咏,名篇佳作万古流传。翻开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从“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的琅琅雅韵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浩浩长歌,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魏晋风骨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两宋风流,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吟怀潇洒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豪气冲天……中华文化的薪火生生不息,中华文明的血脉代代相传。党员干部要牢记“开卷有益”的道理,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于书山中勇攀登,于学海中踏浪行,涵养“书卷气”,增添“翰墨香”。
数英雄如潮,江山代有才人出,赓续精神血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战火硝烟已然消散在历史的天空,英雄故事却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新。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少年英才霍去病到“善射能贯五重甲,能战三箭灭敌帮”的山西猛将薛仁贵,从“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的民族英雄岳飞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先烈夏明翰,爱国情始终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镌刻在华夏儿女骨髓里。党员干部要赓续英雄血脉,传承英烈精神,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将个人梦融入强国梦,把爱国情化作报国行,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撑起做中国人的豪迈志气、铮铮骨气、厚实底气。
看创新如风,满眼生机转化钧,增添文化活力。《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精心的制作、精彩的呈现为人民群众打造了一道道风味独具的“文化盛宴”,中国国家版本馆以精巧的工艺、惊艳的亮相让中华儿女看到了“版本里的中国”,敦煌四中将敦煌元素融入校服设计、让莘莘学子成为“行走的壁画”,专题片《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印尼语版、泰语版)的正式开播向海外受众揭示中国充满蓬勃生机的“密码”,创新让中华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为文化自信带来强大的底气。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创风”席卷全国,让“中国风”走向世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