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 要闻评论】粉丝群已经开通
欢迎加入前哨粉丝群,在这里你可以和科技投资人、创业者、各行业专业人士互动沟通,分享心得体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哨相关活动动态,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微信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如果您想洽谈合作,请添加创新地图的微信:innovationmap ,并附上简介。
本期要点:机器人的未来形态什么样?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11月23日,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造访了香港科技大学,被授予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并发表了演讲。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科技企业家,黄仁勋对于AI的看法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黄仁勋提到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以及人形机器人是三种最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机器人。
对公众来说,他将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纳入机器人的范畴,或许有些反直觉,在大部分人的脑海中它们怎么也不能算是机器“人”。不过其实从产业的角度,无人机一直是机器人里的一类。
黄仁勋还专门指出,人形机器人的产量会非常大,影响力将难以估量,在人型机器人热的背景下,这一点可能正好说到了很多人的心里面。
其实,这也不是黄仁勋第一次力挺人形机器人了。他认为人形机器人能够在人类建造的环境中高效运作,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为人类设计的,从门、楼梯到工具,无一不是为了适应人类的使用习惯。他甚至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人口数量,二十年内每个家庭都可能会拥有多台人形机器人,就像电脑和智能手机一样普及。这一观点与特斯拉CEO马斯克也不谋而合。
但是,我们认为黄仁勋有关人形机器人的判断并不正确,可能会对相信他的科技公司产生误导。
虽然黄仁勋确实靠着他的前瞻性和敏锐洞察,带领着英伟达获得了巨大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所有预测都是正确的。
他看到GPU在视频和游戏图形渲染中的应用,还发现了GPU在并行计算方面的巨大潜力,并让英伟达成为了当前AI数据中心几乎唯一的GPU供应商。不过回顾他以往的预测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增强现实(AR)和加密货币挖矿方面就出现了失误。
当然,黄仁勋的成功也在于他敢于大胆下注。即使十次预测九次失误,但只要押对一次,就可能取得最终胜利。而且,黄仁勋也不只押注于人形机器人,例如英伟达所搭建的Omniverse平台就不只用于训练人形机器人,在无人车、机器臂、四足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的训练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Omniverse平台中训练的机器狗
为什么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不是未来大趋势?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的只是机器人提供的服务,而不是它们的外形。
首先,有很多危险或劳累的工作确实需要机器人来替代人类完成,但这些工作并不适合人形机器人去做。
例如,下水道的清理工作,由蛇形机器人可能更加合适;危险地区的救援则是可以在全地形通行的机器狗更能胜任。
其次,我们制造机器人,是为了让它拥有强于人的能力,而不是模仿人的形态。
正如我们制造汽车是为了拥有更快的速度,而不是让它长得像马。同样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少机器人的设计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形态,做出人类无法完成的动作。
而且我曾多次强调,人类的形态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非最优的设计。就像人类要直立行走,是为了腾出双手使用工具,但是,四足设计必然会站得更稳、跑得更快。人形机器人试图模仿人类的双足形态,无疑凭空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和成本,却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未免显得有些愚钝了。
进一步来说,甚至机器人都不一定是一体的。
人类的合体也是出于无奈,因为生物体内的神经网络和能量供应系统断绝了分离的可能性。但机器人完全可以通过通讯模块实现传感器、运输设备、操作臂、运算中心等各部件的分离与协同,这种做法必然会比合体的机器人更加高效。
最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人形的机器人才能被社会广泛接受。
但实际上,家电和车辆等我们常用的工具,虽然形态各异,却并没有因此而被我们排斥。相反,如果机器人试图模仿人类却做得不够到位,反而可能引发恐怖谷效应,特别是当机器人的脸部特征不够逼真时,这种效应尤为明显。
因此,对于需要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器人来说,确实需要尽可能地模仿人类形态以避免这种负面效应。但在其他大多数应用场景中,机器人的作用是完成具体任务,外形其实并不重要。
此外,我们赞同黄仁勋所说的,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会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不过,相比之下,由于无人机续航能力和载重限制等方面的局限性,无人车的前景更为广阔。
例如物流配送,无人机虽然被认为是更为灵活快速的解决方案。但无人机在长时间、长距离和高强度的配送任务中并不占优势,无人车则可以在拥堵路段停下来等待,无需消耗额外能量,同时其载重能力也更强。
当然,黄仁勋还没提到一点,商用机械臂同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机器臂不仅可以在各种工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拥有视觉智能的机器臂会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为我们提供各类服务的貌似“不完整”的机器人。
我们正处在数字革命的重要的转折期,AI将给各行各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们预计2025年将进入人工智能和硬件广泛结合的爆发期。只有到产业前沿的现场,才能观察到这一未来动向,而作为即将上市产品的集中展示平台,CES无疑是最好的观察哨,所以2025年的CES不容错过。
我们2025年1月的CES观展团正在招募中,届时我会在拉斯维加斯全程带你看懂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让你用几天的沉浸式地观察和讨论,形成对于产业发展的深刻认知。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文章链接报名!→财富增长新视角:CES展上的学习革命与知识探索
最后,做个预告,今天晚上8点,我将和知名国际政治研究员张笑宇进行一场对谈直播,主题为全球化1.0终结,全球化2.0开始,欢迎在全球风口视频号预约观看。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长按图片扫码报名,先人一步,看清未来
八臂哪吒。 八臂机器人更好用。两只手负责拨小龙虾,两只手开啤酒,两只递纸巾,两只随时清理桌面。我只负责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