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死理”养成记 & “明事理”明的是啥

“认死理”养成记 & “明事理”明的是啥

00:00
19:41
你好,听音如面,我是K11。
今天要聊的是两个话题,
一是认死理的人。
二是明事理的人。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第一部分来自工业时代的月亮公号,
作者daphne12345
发表于2024年10月30日

经常有人会问:爱认死理的人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我家小孩很爱认死理?
为什么我先生那么固执,很爱认死理?
别人都说我很爱认死理?我该怎么改呢?

爱死理是一个表面现象,造成它的原因有很多。

今天我从现实的一些经验给出我的回答,解读一种常见的认死理是怎么回事。

一、认“死理”,是维护最后的“自我”不被侵占

看到认死理这三个字,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一个受伤的人。
这个受伤的人原型是我的一个表妹,她是周围亲戚眼里嘴里有名的“认死理”的人。

可是每当我从亲戚嘴里、表妹的父母嘴里听到这个描述的时候,都会看到表妹异常尴尬受伤,倔强执拗,不被理解的痛苦样子。

那个感觉很像歌手陈奕迅的一首歌的名字——“孤勇者”。

我的表妹就是个孤勇者,这种孤勇好像是从她中学时候开始的。当然她的孤勇就是表现为大家口里的“认死理”。

与表妹的认死理相对的,是她的家里人从小很喜欢纠正、批评、否认和指责她是错的,自己是对的。

在我印象里,没到青春期之前的表妹是一个非常“老实”,不善表达,不够自信,很乖的小孩。

只是从进入青春期开始,她就变得好像很执拗,不再很乖,而是很认“死理”。

我的舅妈热衷于在亲戚中批评自己的孩子,散布孩子如何让自己不省心,不听话的事迹,更喜欢在亲戚面前当众使唤自己的孩子。

从小到大,我很少听到关于表妹好的事情。

更多的是舅母嘴里的她是如何错,如何不行,如何出丑,而且舅母经常发动亲戚一起纠正她。

而很多亲戚在舅母长年累月的“催眠”下,确实也对表妹有很多异样的眼光和看法,有些甚至也加入了纠正表妹的行列。
我们对表妹的头疼、重视和重新看见,却正是从她开始“认死理”开始的。

据舅妈说,上中学后表妹开始不服管,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油盐不进。
我想,我理解表妹的难处。

因为所有人都想纠正她,都在告诉她:你这样不行,你得这样。

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小孩,她是很难有真正的「自我」——因为总是不对,不够好,总是要听别人的。
与这种畸形的环境对抗,于是发展出了一种抗衡的保护机制:认死理。
即,我一定要维护「自我」,坚决不能承认我是错的,不行的,不好的;因为那意味着无能、无力,又一次重复小时侯无能无力,只能任人摆布,逆来顺受的处境;而这是很可怕和很让人受伤的。

但是这个环境缺乏理解和共情别人的能力,ta们只会根据一些外部的表现去定义你。

于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听话,不顺着别人,就被定义成“认死理”。

一个不允许别人有「自我」,随意杀死别人「自我」的环境,自然容易造就出“认死理”的人。

在他们的生命经验里——
这不是认死理的问题,
这是维护「自我」,是保持精神存活的问题。

所以,每一个“认死理”的人,都可能是个孤勇者。这种孤勇的背后,是对人的不信任,警惕甚至敌意,以及对自己的彻底维护。
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二、改变认“死理”的人:不可被说服,只能被信任

当我们没有能力构建真正的「自我」,环境也不支持时,

我们只能用一个认死理的壳子,打造一个油盐不进的环境来保护自己。

就像蜗牛背着厚厚的壳,是因为内在有太多柔弱的、害怕被伤害的、需要被保护的部分。
所以,认死理的人是没办法被说服的。

对于所谓“认死理”的人来说——
被说服等于被入侵,等于失去自我,没有控制感,会很不安全。

“我很不行,我很差”的童年创伤会被激活,甚至「自我」都要崩解。
这背后是很深的恐惧,也是很深的自我拯救。

他们渴望自己的感受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总是被纠正、被划分对或错。
一个处处充满了对与错的家,是一个不允许“生命”存在的家。
因为生命是活的,活的东西是超越对与错的存在的。

在这样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地方,小孩要生存下来,何其艰难。
一个处处充满了对与错的家,还可能有一个总是用自身的标准去评判他人的人。
这个人无意识地把自己放在绝对中心、绝对真理的位置上;
他没有能力意识到别人与自己不同,别人不是自己的一部分;
他们会本能的入侵别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长,就像别人没有自己的意志和意愿一样。
如文中的舅妈。

这种“入侵”是一种没有分化的表现。
也就是说在这个家里,“病”的最厉害的其实是舅妈。
舅妈把所有跟她想象不符的部分,都定义为了“错”的部分,然后对表妹进行「精神绞杀」。
可想而知,生活在这样的妈妈身边,表妹要承受多少恐惧。

所谓外在表现出的症状——认死理,不过是在呐喊,是最后的求生。

这恰恰是顽强的生命力,在保护自我的最后一块地盘,以避免成为行尸走肉般的存在。
但是“认死理”这样的行为,往往又会加剧他们在别人眼中怪异的印象。

因为“认死理”会产生「拒绝沟通」的行为,没有多余的空间去发展其他人的视角。

因为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维护自己上,所以又会加剧与人的对立。
但是这并不能怪表妹。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难发展出一种他人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因为家里的大人都不具备。
舅妈表现出来的非要纠正别人,非要认为别人是错的,就是一种不具备他人视角的表现。

这种「非要纠正别人」本身才是一种更大的认死理,一种非常强的偏执。

只是这种偏执,披上了一层“我是对的”、“我是为你好”的正义的外衣。
然而他们干的事,其实是在彻彻底底的绞杀,甚至要剿灭别人的精神自我,让别人没有任何存在的余地。
说的直白点,就是在精神上“杀”了别人。

改变“认死理”的人,并不是要说服她,而是要相信她,信任他。
「信任」是一种生能量。
生命只有在与活的东西接触时,才能活过来——没有对错,没有听话,只有信任、理解、接纳,这些是活的东西。
就像给一盆快要枯萎的花浇水,把它放在合适的光照下,然后它自己就会活下来。
这是生命本身就有的生命力。

甚至有时只是阻止别人给它倒热水,阻止不信任,阻止不认可,阻止来自他者的定义,让它感觉到安全和稳定。
只有在温暖的环境里,人才有可能放下那个死死拽住的“理”。
就像蚌会在安全的环境里,舒展开自己柔软的壳——
因为你如此信任它,所以它也如此信任你。
这是生的力量,是心和心的相互影响,是生命的互相致意。

但当你拿着工具非要撬开它时,只会引起他们拼命的抵抗。

搞明白这些原因,而不是简单的贴一个标签,从而让别人改正。
当我们这样做时,生活会流动很多,活跃很多。愿更多的精神生命,因被理解而活过来,而不是被强迫顺从而死去。

说完了认死理,第二部分我们来说说,如何做一个明事理的人。

文章来自武志红公号,
作者武志红,
发表于2024年11月22日

成长是一个不断了解自我与他人的过程。
今天分享8句话,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 别人怎么对你,反映了他的内心
不要轻易被别人动摇你的心。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但是为什么我们偏偏很容易,被别人动摇自己的心呢?

因为我们不自觉地会有一个意识——
别人怎么对我,反映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很多时候,别人怎么对你,反映的是他自己的内心。

在人际关系之中,人会忍不住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投射到对方的身上,结果令对方痛苦。

我把这种现象称为,人际关系中的污染。

尤其是在和强者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对方的气势所压倒,被对方的不良情绪干扰,成为对方宣泄情绪的垃圾桶。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如果我们总是被别人污染,那最后我们的身心就会落下很多问题。
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心。

二、别人怎么对你也可能是被你教会的
有时候,别人怎么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
但也有时候,别人怎么对你,是被你无意中教会的。

没有人愿意做无用的事情,因此——
一个人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他觉得,他可以这样对你。

当有人发现他能够通过攻击你、恐吓你,或者发脾气等各种方式来掌控你的时候——
也就是这些方式奏效了,他就会继续这样对你。

很多时候在关系中,我们认为自己不得不这么做,否则对方就如何如何。
这时我们其实是陷入到一种“你投射,我认同”的游戏里。

对方给你投射了一些东西,你觉得你只能认同,不认同不行。

但实际上,当你选择了不认同之后,对方发现这么做无效了,他才会放下那些做法去做改变。


三、不要以为你对别人好,他就会觉得你好

很多人抱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
我不求回报地对一个人很好,对方就会知道我的好,还可能会对我有所感激。

这个逻辑大体上是成立的,但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
对方的心智基本上是 OK 的,而且对方的生活和你的生活,相差不大。

假如你遇到一个人,他不仅外在物质上非常匮乏,心灵也非常的匮乏,你给他好东西,可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当一个人心中严重缺乏爱,缺乏光明,这意味着他的心智主要停留在自恋维度。
那么他的基本感知是,谁高谁低,谁强谁弱。

这时候你以为你是在平等的情感维度上给对方好东西,没有摆架子,装了不起。
但他的感知就是,你是在给他摆谱,是在向他证明你有多么了不起。
因为你给的好东西,是他想要但又创造不了的。
这使他产生了一份很深的羞耻感,甚至会直接把这份羞耻感,变成对你的「嫉恨」。
所以,不要以为你对别人好,他就会觉得你好。
我们要有鉴别的,去做这些事。

这让K11想起了边水往事的一个桥段,沈星处处为郭立民着想,屡次出手相助。
郭立民黑化后,在逼单房,情绪失控把沈星推入水牢,恶狠狠的想要置沈星于死地,他说了一句话,你是在帮我么?你只是在我身上找优越感。

四、不要试图改变他人人生有巨大的合理性
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课题。

懂得人性的人都会知道:
每一个人他本然的状态,都有极其巨大的合理性,我们必须尊重。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每个人都是一部史诗,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无比的波澜壮阔。
当你进入别人的世界,你首先要给对方深度的尊重。
你不能一上来就和对方说:“你不对,你是错的,而我带着正确的东西过来了,我要来改变你。”

一旦我们不尊重边界,去进入对方议题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忽略对方身上的力量。
这时我们就容易进入到共生关系中,甚至是把对方吞掉——
你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我是我,你是你。

无论是亲子关系、伴侣关系,还是密友关系,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意志存在,而对方意志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就对对方人格构成了一种绞杀。
这是个非常可怕的事情。

五、人是不会变好的,除非他能理解接纳自己
很多人努力地去推翻童年的匮乏,推翻旧的逻辑,划分边界,以为这样就能更好的去生活。

这或许是会起到一些作用,让我们感觉变好了一些。
但疗愈不会那么简单地发生。

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并不意味着童年的匮乏消失了,而是它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里。
当它突然间跳出来,就会再次影响你,控制你,令我们失控。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
好好去拥抱童年的匮乏,看见童年的匮乏带来的各种情绪、情感和体验。
当我们去拥抱内在受伤的部分,对它有很深的理解和接纳;才能够把许多被困住的能量释放掉,然后更好地活在当下。

六、心智成熟的人,不会既要又要
心智成熟的人,都会知道:
当你做了一个选择的时候,你获得了这个方向的好处,同时你也就失去了另外一个方向的好处。

而做事容易犹豫纠结的朋友,则会想象这一种可能性——同时获得所有好处。
如果两个方向的好处你都想要,意味着什么?
你要么是混乱的、相互矛盾的;
要么就是定在原地,什么都做不了。

如果你想从犹豫纠结中走出来,我会有这么一个建议:
赋予你的选择,一种尊严,一种价值,一种意义;
让你的心,让你的注意力,专注在这一个选择中;
不要犹豫,不要纠结,不要总想着再获得另一方向的好处。

当然仅仅明白这个道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在现实之中去体验。
并且你会发现,那些行动能力很强的人,他们都具备这一个特征。

七、专注于当下,幸福自会降临
我们大多有一种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的快乐越来越难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很容易执着于过去拥有的快乐,于是不能活在当下。
一比较,便失去了单纯的快乐。

当过去的快乐成了一种阻碍,每多有一种快乐,我们就多少会产生一种渴望,希望能在未来继续复制这种快乐。

快乐越多,这种渴望也就越多。

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就会被一层又一层的渴望所缠绕,从而失去了对当下事物的关注。
但过去的感觉不可复制。

生活的答案是:全神贯注于当下,当下尽兴。

八、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你从未真正活过
生命是一种隐喻,这种隐喻每天都在发生。
你白天过得怎么样,会导致你在晚上睡觉时感受如何;
你这一生过得怎么样,会导致你在面临死亡时感受如何。
如果白天,你的劲没有施展出来,到了晚上你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
如果你的前半生,一直都没有把自己活出来,你必然会有中年危机。
如果你这一生都是这样过,到了 80 岁人之将死,你可能会感到这一生特别的失败,这时候死亡就成了很难面对的事情。
不是怕死亡本身,而是怕而这一生没有活过。
当你能够和这个世界深刻地碰触过,你才会觉得死亡是没那么可怕。

我身体健康、自由,从此世界在我面前,长长的大路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
拥有这种心态的人,人生不会随波逐流,而是想要什么就争取,不喜欢就拒绝。

当你不依靠他人,赚钱养活自己,你便有了不依赖他人存活的自由;
当你学会爱自己,不期待、不讨好、不需索,你就拥有了强大且稳定的精神内核;
当你开始主持自己的人生,保持头脑清醒,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关注自己的需求,并以自己为先,你就拿回了人生的主动权。

这样的人,老天会奖励他们过一种酣畅淋漓的人生。

以上,我是K11,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