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齐鲁文化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内在于整个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所以,一方面,它跟整个中华文明的演进有关系,另一方面,又对整个中华文明的总体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我们今天研究了解齐鲁文化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说我们对齐鲁文化的研究,不是就齐鲁文化孤立地来看齐鲁文化,在很多问题上,我们要把齐鲁文化的形成、发生、发展,追溯到它在整个中华文明进程中这个总体的关系和联系中来考察。孔子在齐鲁大地创立了儒家学派,但是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发生,它之所以能在汉代以后占据中国文化的主流,或者主导的地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儒家思想本身不是孤立地在齐鲁大地上产生的,它本身应该说是中华文明三代以来发展的产物。这不是仅仅从历史进程的结果,或者历史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现象来讲。因为儒家思想是接续着三代文化的传统,甚至可以说儒家是自觉地接续了三代文化的主流传统而产生形成的。儒家思想的一些要素不是仅仅从孔子才开始出现,它在三代的发展中已经逐渐出现,特别在西周,它有成型发展为整个文化有规范意义的趋向。儒家和孔子的思想借以发展的大量思想资料,其实在西周到春秋时代,已经充分地发展出来,而西周的思想和文化,又是以夏商文化历史发展的过程作为背景和基础。西周时代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趋向开始确定成型的时期,而孔子以前的那些儒家思想的要素,正是参与了这个过程的建构,促成了中国文化模式的确定形成。因此,我们一定要联系三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特别是西周文化的发展,来考察儒家思想的起源,来了解儒家思想的文化根源。
一 近人“原儒”
在讲近人原儒工作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儒”字的解释,许慎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这个定义是说,“儒”这个字本意是柔和,但是作为一个名词,这个柔它是指术士而言,所以又说儒为术士之称。
近代,其实从晚清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原儒说儒的学术动向,代表人物就是章太炎。章太炎《国故论衡》有一篇就叫《原儒》,推原儒的原起,他说:“儒之名盖出于需”,又说“需者,云上于天”。《周易》需卦的卦象是上坎下乾,坎为云,云在天上,有待时降雨之象。章太炎说“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就是说儒在古代懂得天文,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发大水。章太炎又说“灵星舞子,吁以求雨者谓之儒”,灵星本来是一种保佑农业的星辰,地上的人们经常要祭祀灵星,来保佑农业的收成。灵星舞子就是在这个祭祀的仪式上跳舞求雨的人,这样的人叫做儒。可以看出,章太炎对儒的解释和
对儒的起源的这种推测,其实是接着许慎的思想而来的。因为许慎认为儒是术士之称,这个术士是指一切有术之士,章太炎的论证,就把这个术士局限为一种知晓天文气候、作法求雨的术士,那么,这种术士其实也就是古代的祝史、史巫。所以,在这种理解里面,术士的术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一种法术,而不是先秦讲的道术。在这种理解中,最早的儒就是法术之士,这种法术之士在古代就相当于祝史、史巫。章太炎的这个讲法表面上是顺着许慎的讲法,是在讲儒字的训诂,但其实他是用这种训诂的方法来讲儒家的起源问题。这个方法在近代以来的学术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近代关于原儒说儒的第一种说法。
微微泉水助江河, 万流入海天下同。 海天一色又成雨, 苍天有情万物葱。 ❤️天道有情,人道有义,地道厚德。人虽微如雨滴,但是可以志在苍穹: 化为泉水,流入江河,成为大海。儒家很了不起。🙏谢谢爷爷老师讲课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