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松-唐-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景云,是盛唐时代的一位僧人,他擅长书法,对张旭的草书尤其衷爱。这是他受邀为画作题写诗文时的感受。
诗人看到画中的松树,就感叹画家的功力非常深厚,画得和真树差不多。画中松树“龙甲虬髯,亭亭千丈”的伟岸雄姿,让他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想来想去,终于想起来了,记得有一年去天台山,好象在古桥南畔,从西往东的第三株就是他。
以上的翻译,是自己个人的理解,其实在唐代,“天台”“石桥”,这些都是泛指,并非真有。
这首诗,他的特点在于不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粹从观赏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递画作的神奇。这样的创作手法,既写出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出画家的艺术造诣,它在同类诗中是独树一帜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