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漫读|拖延是最容易压垮斗志的东西

正观漫读|拖延是最容易压垮斗志的东西

00:00
02:29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如果说懒惰是一种麻痹心志的慢性毒药,那么拖延则是懒惰的兄弟、时间的窃贼,往往是做成一件事、成就一番事业的最大敌人。

《三国演义》中,孟达就为自己爱拖延的恶习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孟达本与法正一同入蜀依附刘璋,后降刘备,奉命与刘封平定上庸等地。公元219年,关羽围樊城、襄阳时,孟达犹豫不决,最终没有出兵帮助。关羽败亡后,孟达畏惧被治罪,加上与刘封不和,因此率众投魏。

如此反复无常,却意外地深受魏文帝曹丕喜爱,因此遭朝中多人嫉妒。曹丕死后,孟达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拉拢下,企图叛魏归蜀。魏国司马懿得知了孟达反叛的意图,立即决定率军讨伐孟达。

诸葛亮得知情报后,特意加急来信,劝孟达赶紧加固城池,提前防备。

而孟达竟觉得诸葛亮过于谨慎,认为司马懿所在的宛城离洛阳八百里,至自己所在的新城一千二百里。即便司马懿知道自己要举事,表奏魏主后再出兵,最快也得一个月。

于是,他慢慢悠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做着防御准备。

但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司马懿在得知孟达造反的消息后,根本未向魏主报告,而是迅速行动,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仅用八天时间,司马懿就兵临城下,再用十六天时间,快速攻下了孟达尚未加固的城池,孟达也就此殒命。

孟达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皆因他处事犹豫不决,办事拖拖拉拉。

真正能毁掉一个人的,不一定是做得不够好,更多的是止步不前、行动迟缓。

拖延是最容易压垮斗志的东西,它只会滋生人的惰性,使原本的计划化为泡影。

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人最好的状态,就是今日事今日毕,明朝事提前考虑。

小事不拖拉,大事、要事提前做,内心才会笃定与踏实,让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