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三关|我第一次说出我的感受后他们说,你变了

闯三关|我第一次说出我的感受后他们说,你变了

00:00
15:57
你好,听音如面,我是K11.

今天要聊的是,做自己。

读出这三个字,K11有种很久违的嘴被粘住的感觉。

我不认为没有人不想做自己,我也不认为有人能完全做自己。
今天之所以分享这篇文章有两个原因,一是文中的一句话,
人的天性就是向上的,追求成长的。如若没有成长,那就是遇到了阻碍。这份阻碍,常常是一个人对真实自己的否认、压抑,导致人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魅力。
我很喜欢这句话,特别是前半句。
人的天性就是向上的,追求成长的。如若没有成长,那就是遇到了阻碍。
一篇文章哪怕只有一句话启发了我,让我有共鸣,我就赚了。

很巧的是,今天上午我和伴侣讨论某个问题,最后的共识是,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他,他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我,尊重彼此的做法,白猫黑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

我好喜欢这句话,再读一遍,
人的天性就是向上的,追求成长的。如若没有成长,那就是遇到了阻碍。

二是因为文章的标题,第一次做自己,是会被讨厌的。

这让我很有感触。
K11以前对我妈说的话是言听计从的,从来不会拒绝。
是我没有主见么?相反,我很有主见。
我的言听计从和不会拒绝,是在我妈花钱方面。

我妈想买个什么,发现钱不够了,一个电话,我立马心甘情愿的到场买单。这样的事情很多。

当我给我妈买了房要开始铺地砖,当时是年底,我说公司很忙,能不能你偶尔去现场看看,我妈会说他什么都不懂,他弄不好。我说那好吧,大冬天我骑着电车,我一边跑公司的业务,一边跑装修市场,一边还要去现场看着进度。

直到有一次,因为什么事我忘了,我拒绝了,对我妈第一次说了不。
当时我妈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他说,你变了。

那次应该是我第一次做自己,其实也算不上是做自己,而是我觉得我被忽略的太久了,不被心疼太久了。
我想心疼心疼我自己了。

你变了,三个字可能不是厌恶,但至少我妈是不适应的,当初那个对他言听计从从不拒绝的我,在他眼里,我变了。
其实我只是表达了我的感受而已。

更戏剧的一幕是,两三年前赶上我妈需要用一笔钱,他自己说他手里的钱是够的,他也知道我那时手里没钱,他还是气冲冲的来问我要钱,我问你不是有钱么,他又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的钱有用。

从“你变了”到“我的钱有用”,这两句话打醒了我——当我不再100%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当我不能在金钱上100%的满足他,意外的让我看到了他对我态度的临界点。
而我,甚至希望这个临界点,我能早一点看到。

做自己,在我眼中,不是一个硬刚的东西,他是有弹性和韧性的。
我不认为没有人不想做自己,我也不认为有人能完全做自己。
表达自己,不一定会有好处,很可能当场就能看到后果。

而我认为表达自己的唯一好处就是,主动制造一个临界点。
你能在临界点迅速看清楚谁是人谁是鬼,谁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你心疼你,谁是玩玩嘴上功夫说一套做一套。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第一次做自己,是会被讨厌的

来自武志红公号,
作者,和小畏
发表于2024年11月08日

前段时间,付航在《喜剧之王单口季》节目中夺冠。
他在决赛中的名言也爆火——
“只要你勇敢地做自己,就一定会有人爱你。”

不过在最近,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声音,部分网友觉得这话太鸡汤了——

“不对,现实是很残酷的!”“如果做自己,只会被人讨厌!”“做自己的人都很自私!”

坦言说,我非常理解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也曾长期如此认为的。

我学习心理学至今10余年,对于「做自己」的态度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最开始,我觉得人就是应该做自己——只要能展露个性、敢于直言,那么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但随着我开始做咨询并遇到各式各样的来访者,才发现一切没有那么简单。

很多时候,做自己不但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引来许多麻烦。

今天的文章,我想分享点和以往不同的:一个人在「做自己」这条路上会遇到哪些困境。

但这并不是泼冷水,有阻碍并不全是坏事,而是让我们对怎样做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以更好地跨越阻碍。


阶段一:有人开始讨厌你
尽管我鼓励大家做自己,但也要说明一个略为残酷的真相:
只要做自己,就会有人讨厌你。

好友小牧原本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她觉得自己不是美女,不好意思打扮自己。

平时在工作中,她的表现也非常被动,有时领导问她能否负责更重要也更高薪的工作,小牧总是婉言拒绝。

其实小牧的业务能力并没问题,她也渴望升职,可由于内心的自卑,她害怕身处显眼的位置。

前段时间,她交了一个很阳光热情的男友,男友经常夸她,也鼓励她活得自信些。

于是,小牧慢慢发生改变,她开始穿好看的衣服、做发型,有时候上班也会画个淡妆。

与此同时,她在开会时发言更加主动,偶尔也会提出让领导眼前一亮的想法,并开始负责更关键的工作。

这一切本是好事,可最近她却得知,有同事在背后说她坏话——说她脸皮厚,长得不好看还好意思打扮,开会越来越高调、爱出风头......

小牧很不解,明明自己没伤害别人,为何会遭人嫌弃呢?
难道要做回之前的小透明,才能平息大家的不满吗?
其实这并非是小牧的错,而是当她自信做自己时,勾起了身边人的羞耻感。

要知道,现实中有许多人无法接纳自己,他们会以自身的想法、特点为耻——

觉得每天打扮漂亮是别有用心;觉得谈钱就是不讲感情的眼里只有钱的......

当小牧把这些特点光明正大地活出来时,这部分人的羞耻感就会被激活,他们感到难受,于是下意识去攻击否定她。

我告诉小牧:“这不是你的错,而是别人的课题,你只管做好自己就行。”

再分享一段我自己的体会。

过去我很不喜欢陈奕迅,经常看到他在镜头前肆意大笑,胡闹搞怪,我觉得很做作。
但学心理学后我才渐渐明白,原来自己内心深处一直以玩乐嬉闹为耻,所以见到别人这样才会心生厌恶。

后来随着我越来越接纳自己,如今我反而变得非常喜欢陈奕迅,觉得他这种松弛嬉闹的个性极具魅力。



阶段二:失去了原来的「朋友」
不少来访者和我说过,当他们开始做自己后,会渐渐失去了一些朋友。

霄霄的个性喜欢安静,休息的时候在家看看书,做做手工,但她身边的朋友都喜欢热闹的活动。

经常到了周末,她本想自己在家安静度过,可朋友总会叫她出来一起逛街或聚会喝酒,而日常的互动常常让霄霄感到不愉快——

有人向她开不礼貌的玩笑,说她不苟言笑,穿衣服太土;有人找她借钱、问她能不能免费帮忙做个手工艺品;还有一些人总吹嘘自己如何厉害,炫耀自己买的奢侈品......

每逢这些时刻,霄霄就想着快点结束活动,这样她就能回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可要是直接说出这话又显得很扫兴,所以一直憋着。
后来她渐渐明白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能太讨好别人。

于是,她开始在面对恶意玩笑时表达自己的不满,在活动累了时提出想要回家,或者干脆拒绝掉一些聚会。

慢慢地,她发现大家似乎不太联系她,朋友似乎越来越少了。

霄霄说:“难道做自己要以失去朋友为代价吗?是不是回到过去那种相处才是对的?”

我问霄霄:“你和这些人聊不到一块去、会被开恶意玩笑,你觉得真的算得上相处愉快的「朋友」吗?”

她沉默了一会,摇摇头。

其实,做自己当然是有好处的,除了照顾自己的感受以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便是:过滤社交圈。

当一个人长期压抑真实的自己,讨好别人,那么就容易吸引来和自己不相匹配的人。

时间长了,身边就会围绕着一群相处起来很难受的人。

而当他开始活出真实的自己,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与不满时,那些想要索取、炫耀的人便会感到不适,然后逐渐远离。

于是,我们便能远离那些糟糕的人和事,让自己活得更舒适。

另一方面,在我的建议下,霄霄去参加了读书会或者手工爱好者的交流活动,交到了和自己更契合的朋友,相处也更加放松自然了。

当你站出来维护自己时,并不会失去真正的朋友,你失去的是虐待者、操纵者和自恋狂。
然后,你会吸引来真正喜欢你的人。


阶段三:把控做自己的「浓度」
我发现,不少人对于「做自己」有着非黑即白的理解,认为做自己就是完完全全,所有事情都按自己的想法来。

当然,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必定会引起很多麻烦。

好友小顾从小生活中强管控的家庭中长大,该吃什么、穿什么、读什么专业、选什么工作,父母都给他安排好了。

一直以来,小顾都默默配合,即使有时候不情愿,但也会在家人的强压下选择妥协。

直到工作后,他越来越发现父母安排的路并不适合自己。

与此同时,随着认识的朋友越多,对比之下他逐渐意识到父母管得太多,而自己也活得太压抑。

于是,他下决心要改变人生,从此再也不听家人的意见,与此同时,和人相处时有话直说,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决心让小顾变得有力量,他确实成功拒绝了一部分父母的控制。

与此同时,当他对旁人有意见时,会不分场合地直言不讳,和朋友聊天时,会只顾着自己一股脑地说,不理会对方是否想听下去。

一段时间后,小顾的虽然没那么压抑,可和身边人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了,一些曾经的朋友也不太想理他。

这使得小顾很沮丧——难道做自己不对吗?

其实,小顾正是在用非黑即白的态度去看待「做自己」。

过去他做自己的到程度是0%,如今是100%,而现实中,这两种都太极端。

我告诉他,倒不必因此泄气,他过去压抑了太久如今一下子爆发,在做自己这件事上用力过猛是很正常的。

这也是一段宝贵的经验,是提醒小顾把握好做自己的「浓度」,选择在关键的事上坚持自己,而不必每时每刻都执着于表达自己。

其实,心理学鼓励大家做自己,更多是鼓励那些从不考虑自己感受、从不表达情绪和需求的人们,尽可能多提高做自己的比重。

就像是一杯酒,它的度数不能是100%,也不该是0,而是要找到适合的自己度数,才能给生活带来美好。

以上,就是「做自己」的路上常见的3种困境。

到这里,我想邀请你重新看付航的那句话:只要你勇敢地做自己,就一定会有人爱你。

这话是鸡汤吗?是异想天开吗?
我认为不是。
首先,怎样才算「勇敢地做自己」呢?

在心理学看来,这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一个人能充分接纳自己。
包括各种情绪、欲望、小心思、不如别人的地方......

如若做不到接纳,经常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没用,到处都不好,那么这种羞耻感会在无形中传递给身边的人,别人容易会觉得你不好。

而当一个人充分接纳自己的一切,无论是积极的部分,或是黑暗的部分,他便不再拧巴和内耗,会变得更有力量去发展自己,展现出活力。

即使是有像怨恨、愤怒这样破坏性的情感,也会因为接纳而变得流动。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曾说,人的天性就是向上的,追求成长的。如若没有成长,那就是遇到了阻碍。
这份阻碍,常常是一个人对真实自己的否认、压抑,导致人失去了生命力,也失去了魅力。

所以,一个能够勇敢做自己的人,他能够自洽,能够欣赏自己、认可自身价值,这份信念也会传递给身边的人。
因此,他也终会遇到爱他的人。
时过境迁,真正让人悔恨的,是从未真实地活过。

以上,我是K11,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