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原文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生活在上海的孙挺开始关注基金行业后,注意到两个现象。一是基金行业,特别是私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中北大、清华和复旦的校友很多,占比显然高于这些名牌大学在大学毕业生中的总体占比。另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偏爱理工科出生的人,特别是如果你去各大招聘网站搜索一下,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偏向天体物理博士、数学博士、生物学博士、计算机博士,原因当然是很多人认为,理工人士在数学能力、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建模和计算机上往往很强,而这些正是金融在大数据时代所最需要的,也人工智能升温后所必须的人才。这种趋势使那些原本学金融和经济学的人士感到自己处于劣势了。
那么,精英大学毕业的基金经理真的就好吗?给他们基金的投资者带来的回报真的更好?理工科毕业的基金经理跟经管科班出身的经理相比,谁在业绩上更厉害呢?我们今天再用数据说话。
好大学毕业真的更好!
在1999年,耶鲁大学金融教授Judy Chevalier和她的合作者发表过一项研究,就是要回答前面两个问题。由于研究要求这些基金经理的好多背景资料,所以到最后,他们只能聚集在1988至1994年间美国492位公募基金经理的数据上,这个取样数量在统计意义上已经足够大。他们发现以下规律:
首先,从耶鲁、哈佛、斯坦福等这些好大学毕业的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基金业绩的确更高,而且即使把风险等其它因素去掉后,这一结论还是成立。他们注意到,如果基金经理是在常青藤大学读的本科,每年的平均基金回报会更高。
为什么精英大学毕业的基金经理业绩会更好呢?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的智商高。你知道,谁都想进这些大学,你的高考分数必须高出很多;否则,不聪明的人是进不去的,而分析公司、判断行业与宏观趋势的能力强又是基金管理者所必须的。但是,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实,之所以耶鲁哈佛的校友做基金经理能带来更高回报,不只是因为这些人的智商高,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在大学期间和之后所建立的关系网络。这些大学的学生毕业后,有很多去不同大公司做高管,或者去政策机关做官员,同时也经常参加各地耶鲁校友俱乐部、哈佛校友俱乐部的活动,包括成为精英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认识很多公司高管和官员。这些网络使精英大学毕业的基金经理具有鲜明的信息优势,让他们比别人更早退出投资仓位、或者更精准地提前布局一些上市公司。
其次,读过MBA的基金经理在投资回报上更高。可是,进一步的分析发现,MBA的这种优势主要是因为这些经理的投资组合里会承担更多的系统风险,跟着大盘走。而一旦去掉系统风险的影响,读过和没读过MBA,区别不再那么显著。从他们的结果看,花十几万美元读个MBA,还不如花这些钱读一个更好的本科大学!
再就是,年轻基金经理好于年长的经理。这似乎跟传统社会的看法正好相反,姜并不是老的辣!尤其是,基金经理每年轻12岁,每年回报平均要高出1%。为什么呢?他们发现,一方面是规模大的成熟基金更可能雇用年轻经理,因为年轻经理更便宜,而这些基金的管理费等成本更低,使投资者到手的平均回报更高;相比之下,那些年长、经验更多的基金管理人工薪待遇高,只有那些管理费高的基金才雇得起,但那就使长者管理的基金业绩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年轻经理更能看懂新兴产业的机会(就像巴菲特一直声称他避免高科技行业一样),年轻基金经理的这种优势对于成长型股票基金尤其重要。而80年代、90年代正是电脑行业兴起、互联网问世的时期。
本科专业重要吗?
所以,美国公募基金的表现似乎跟基金经理是否上过精英大学、是否读过MBA和是否年轻有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内基金业里到处是清华、北大、复旦的校友这一现象。或者说,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基金行业里有这么多名校校友,本身也说明名校的优势在最需要的地方总能发挥作用,有这种优势的基金经理当然能将其用到投资上。
学校重要可以理解,但大学和研究生时期学什么专业也重要吗?
我们看看《量化俏佳人》微信公众号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在研究视角上跟Chevalier教授他们的很类似。他们的样本包含2783只中国公募基金,但考虑到基金经理的背景数据要求,最后只有1476位基金经理的资料完整,其中567位是金融学背景、488位经济学、207位管理学、33位商学,这四项加在一起占了1295位,剩下的有163位为理工出身。从经理的专业背景分布看,金融学、经济学和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显然有进入基金行业的优势,占基金经理群体的87%。
就投资回报业绩而言,从2011年中到2016年中期,经管专业出身的基金经理和理工背景的差异明显。如果管理的是股权基金,那么,经管专业的基金经理平均年化收益3.72%,5年累计回报19.91%,而理工背景的经理年化收益2.59%,累计回报13.54%。通过比较,也明显看出,理工专业的基金经理更加平稳,特别是在2014-2015年股市“疯牛”期间他们并没不顾一切地跟风,这当然使他们在“疯牛”期间业绩落后,但股灾发生后,他们的业绩跌幅也少很多。
对于债权基金,理工背景的基金经理则表现得更优,年化回报6.2%,而经管背景经理的年化回报5.08%,但风险波动率要低一些。
为什么两类不同专业背景的基金经理,在管理股权基金和管理债权基金的相对表现不一样呢?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围绕债券的数理模型已经很发达,这些模型很数学化,管理债权基金就像做工程一样的,对理工背景的经理有利,所以,由他们管理的债权基金胜过由经管背景经理管理的基金。但是,决定股市走向的因素要复杂得多,人的行为因素、政策走向因素、官方的模糊语言等,都会影响股价,导致股票定价数理模型还远不如债券模型那么发达,理工背景的经理在对待股票上就不再有优势,反而是经管背景的更有优势。
他们也发现,有博士学位的基金经理在业绩上显著高于只有本科学位的,也优于只有硕士学位的经理。这一结果跟Chevalier教授他们基于美国数据得到的结论类似,这一方面可能的确说明,能读完博士的人在能力与个性上可能略胜一筹,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读书越久、越多的人,建立的关系网络平均更广泛一些。
所以,尽管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理工专业人士越来越比以前吃香,但市场上的事情并非都像债券那么结构明确、可数理化程度高。对于股票这样的市场来讲,人为因素还是唱主角,所以,经管和其它人文社科背景的人还会比单纯理工略胜一筹,而精英大学和高学历背景也可以帮助提升基金业绩。
今日的要点:
1、名牌大学毕业生管理的基金业绩的确更高,而且即使把风险等其它因素去掉后,结论还是成立。原因不仅在于这些学校的学生平均能力更强,而且也在于进入这些大学,就等于进入了它广泛的精英校友网络,这些网络给这类大学毕业生管理的基金带来信息优势,当然有利于基金业绩。
2、从美国和中国的数据看,有MBA甚至博士学位的基金经理,在业绩上也会超越只有本科学位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年龄也值得投资者注意,特别是对于成长型股票基金,年轻的经理可能更有优势。
3、基金经理的专业背景对基金业绩也有影响。至少自2011年中期以来,在股票类基金中,经管背景的基金经理比理工背景的有业绩优势,而在债权类基金中,理工背景的基金经理更有优势。
二、思考题
今天谈到的这些研究结论,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评估基金,挑选基金。为什么精英大学毕业的基金经理会业绩更好呢?MBA、博士学位呢?你认同这些结论吗?
三、课后加餐
MBA真的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吗?
在本科内容中我们了解到,学历的确有助于基金经理取得更好的业绩回报,但MBA教育给基金经理带来的业绩提升相对较低。相对其它教育而言,MBA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较短,也不够为人所了解。读MBA究竟有没有用呢?
我国于1991年开始MBA教育的试点,以培养经管人才为目的,力图与国家队职业经理人的需求相对应。从一开始,MBA就是以职业为导向的硕士层次教育,而不是和博士等学位相对标的研究型教育。
据贺国斌等(2015)的分析,不同层次的院校提供的MBA教育水准也不一样。普通的院校主要强调MBA教育能带来的区位优势(如,学校在一线城市、为未来工作提供基础等);211院校的MBA培养还体现了行业导向、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985院校的MBA会更加强调人文素养、社会担当,在培养方式上和国际趋势接轨。总体而言,由于作为职业教育的MBA培训市场化程度较高,更能呈现出“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好学校更能够吸引生源与企业资源,使得MBA教育的梯队被逐渐拉开。
在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院校都实行“双导师制”,一位为校内的学术导师、另一位则是职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企业合作与国际合作资源。同时,MBA会组织大量的参访、研讨会等活动来达到第二课堂的目的。MBA学位不一定要完成对应的论文,上课时更多地是使用案例教学法、当堂展示、讨论式学习等,这也与其它的学位有较大的区别。
MBA的劣势也比较明显。首当其冲的是高昂的学费,MBA学位在企业中的认可度也不一而同:有的企业很认可这种制度,但也有的企业认为MBA训练不够严谨。此外,接受MBA教育的人往往兼具工作经验和年轻的特点,处于职业发展的上升期,接受MBA教育的时间成本也非常高昂。而MBA优势主要在于提供了职业训练、拓展视野、提供了人际网络等,著名的商学院都非常重视校友网络的经营。
在对MBA学位有了简要了解之后,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项目的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