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升级态度】你心中的秩序,不必用泄愤维持——稳定重构

061【升级态度】你心中的秩序,不必用泄愤维持——稳定重构

00:00
08:22

【升级态度】 12  你心中的秩序,不必用泄愤维持——稳定重构

我们常常会搞混“公愤”这个词。所谓“公愤”,其实是很多人把私愤累积在一起的结果。我们往往需要借助这个“公愤”,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升级态度】12 如何维持你的内心秩序,并且照顾好你的愤怒|稳定重构

【升级态度】13 他没有那么极端,你没有那么中立|同温层

【升级态度】14 强迫症可能是生活的一种仪式感|脱敏

【彩蛋课】学会合理情绪疗法,摆脱态度带来的困扰


有很多情绪其实是烟雾弹。高明的人,他们放出情绪烟雾弹的时候,是为了要扰乱别人。不高明的人却用情绪的烟雾弹扰乱了自己。


今天的情商课,就是想要在种种情绪的烟雾弹当中,找一种来厘清,当我们正气凛然地说“这件事情真是引起公愤啊”,我们不能够把这个公愤当成是一个抽象的存在。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我们在路上遇到塞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抱怨“都快来不及了,车子还这么塞。”这样抱怨的立场是“我要前往某个地方,可是这场交通阻塞阻碍了我。”我们很少会想“我本人使用车子,就是造成这场交通阻塞的因素之一。不管我自己开车,还是坐在其他的交通工具上面,我都是这场交通阻塞形成的原因之一。”可是我们抱怨的态度,仿佛就是“有人恶意地布置了一场交通阻塞,让我去不了我想去的地方。”


一样的,当我们说一件事情引起公愤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也好像是,就是“其他人都已经形成了共识,大家都很愤怒,我只不过是加入大家一起愤怒。”我们很少会觉得“我的愤怒就是形成这场所谓的公愤的其中一个原因。”所谓的引起公愤的“公愤”,无非就是很多人把TA的私愤累积在一起,大家堆成了一个公愤。


所以今天的情商课我们想要提醒一下,如果你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引起公愤”,你只不过是加入了大家,一块儿感觉到愤怒。那我们要提醒的是,这很可能是你的私愤。而这个私愤是怎么来的?一件公众的事情,为什么你会发出私人的愤怒呢?


第一个要提醒的是,我们很多人只是借由这件事情,来解决我们自己情绪的问题。我们不是在讲道理,我们是在发泄情绪。因为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可以用力骂的对象很少,值得骂的事情也没那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骂别人代价挺大的。可是愤怒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情绪,如果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很难宣泄出愤怒。我们不敢骂同事,不敢骂同学,更不敢骂老师,不敢骂长辈,这时候我们可以去骂谁,来宣泄我们的愤怒呢?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攻击对象,攻击TA不会招来什么反弹,我们应该就会用力地攻击。


有一位作者Jonah Berger,Berger教授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疯传》,《Contagious: Why Things Catch On》。也就是说,传播力是怎么来的?是在于我们唤起了大众的情绪。而愤怒,就是属于高唤醒的情绪,一旦唤醒,能够高速传染。全天下的新闻讲究的都是传播力,所以通通都报忧而不报喜,唯恐天下不乱。如果你喜欢看电影的话,电影史上最有名的一部经典《公民凯恩》(Citizen Kane),里面的男主角,他创办了报纸,他跟报社的同事说,“你们负责做新闻,我负责去搞战争,只要把战争给创造出来,报纸就会大卖。”


自古以来,人就必须要靠着团结才能够生存下去。而善良美好的事情是无法激发团结的情绪,必须要大家一起感觉到被攻击了,危机感来了,大家为了自己的生存才会团结起来。我们看古代的历史,很多国家的君王,当他无法处理好国家的内政的时候,他可能会倾向于在外部找一个敌人来宣战。当全国的人都感觉到“外部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敌人,要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大家就会暂时转移焦点,忘记了内部发生了什么问题,而一致对外。


我们在情商课的一开始就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小王国的国王,所以我们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内部有很多情绪,混在一起无法处理的时候,我们很希望去外面找一个可攻击的对象,把愤怒给发泄出来。我们可以暂时转移焦点,忘记自己的内在有多少的问题。所以,所谓的公愤,恐怕是我们在处理各自私人的情绪,而不是真的所谓的“大义凛然”。


接下来想要做的第二个提醒是,当我们很容易被这种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挑起愤怒的时候,我们要理解,这是一种共情力很弱的表现。也就是说,当我们听到其他人是小三,我们会丢石头,叫这个小三去死;可是当我们自己的姐姐、妹妹是小三的时候,我们却有很多委屈,很多不得已的苦衷想要告诉别人。别人是小三就该死,可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是小三,就有好多可以原谅的理由。或者当我们看到别人欠钱不还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人真是太下流了”;可是当我们自己欠钱没有办法还的时候,我们却有好多的苦衷,好多的委屈,希望别人能够体谅。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越容易为了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而感觉愤怒的时候,我们其实恐怕就是一个共情力越弱的人。孔子说“若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意思就是,如果你想到了其中的种种人情,你要感觉到悲哀,而不是感觉到见猎心喜,抱着一个看好戏的心情。当我们很轻易、很廉价地加入所谓“引起公愤的事情”里面公众的一员的时候,我们要有这种警觉,就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共情力很弱的人。共情力很弱,对情商是关键的伤害,这表示我们永远会以自我为中心,而没有办法对别人换位思考。


第三个我想要提醒的事情,就是当所谓引起公愤的事情发生,而我们义无反顾地参与了舆论,成为所谓的公愤的其中一分子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个误会。我们误以为我们所信赖的价值观很可靠、很坚固,不会动摇。而这种价值观是黑白分明,是世界运行的原则。当我们大义凛然地责备“这些事件的当事人是变态”的时候,意思是他们不应该出现。世界有所谓的常态,而他们产生了变化,他们是变态。而世界的常态是什么呢?就是黑白分明,非常坚固,非常可靠。


可是其实任何成熟的人都知道,现实生活是妥协的结果,世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我们越是相信这些所谓引起公愤的事情是值得愤怒的,这就表示我们越想要接受根本不存在的价值观,把世界当成了一个童话的世界。如果把这种误会当成了真正的信仰,我想我们在真实世界里面会遭遇到重重的阻碍,因为真实世界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你如果误会了你自己的情绪,你也可能会误会你的人生方向。


今天最后的小练习请你回想一下,过去曾经因为什么所谓引起公愤的新闻事件而感觉到愤怒?当时是做了什么事情来发泄这种愤怒的?欢迎你在留言当中告诉我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李阳_az

    拥有黑白分明的世界观,可能是幸运的。因为这样的人不纠结。但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人年轻者居多,而拥有人生阅历的人,往往很少这样。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因为人性使然,我们做不到“感同身受”。但这确实有高下之分,假如你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就会遇到很多想不通、忍不了的事情,久而久之,要么变得偏激,要么变得颓废,总归不能好过。而能够立体地认识世界,不但让我们耳聪目明,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更使我们能够与所处的世界和谐共处。

    米未MeWe 回复 @李阳_az:

  • Shiny玖儿

    其实,我一直觉得,大智若愚是最厉害的。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但是又不被这些规则所累。印象中好像没有说参与过什么公愤,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去对一个与我们毫不相关的人进行愤怒。我记得,老师之前提到过,愤怒这种情绪是比较值钱的,同时也应该控制好我们的愤怒应该圈。理解这个世界有很多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不去看应该怎样,而是去看能怎样。

    沐晨乐曦 回复 @Shiny玖儿:

  • 宁小Q喵

    我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是非黑白分明的人 一直觉得这一点都没错 也保持着这一种态度严格自律不去做“不应该”的事 但一直以来却因为太黑白分明而在现实世界里过的很辛苦 大概就是古人说的水至清则无鱼 我明白现实不是童话现实不是非黑即白 但是有什么方法论能去共情那些灰色地带 说服自己的情绪不要那么极端呢

    米未MeWe 回复 @宁小Q喵: 我们往往需要借助这个“公愤”,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别误会了自己的情绪哈

  • B612_Ohh

    心情不好的时候谁怼我就怼回去

    米未MeWe 回复 @B612_Ohh: 哈哈哈哈 心情最大

  • _王者无敌

    网络暴力就是如此。谁都可以站在道德高点骂一骂那个被网暴的人

    Joanne_k1 回复 @_王者无敌: 刚开始骂时人们会给理由,会有针对性。后面来骂的人想骂的更尽兴些,会人身攻击来宣泄自己情绪。

  • 欧阳行健

    在离开高中后我才有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对煽动大众情绪的信息“免疫”,也不太关注和评论娱乐圈八卦,因为如果满脑子都是这些负面消息,你要么像个斗鸡一样地纠正它,要么对现实世界减少信心,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 拙蔚

    共情是个很厉害的东西,其实就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公愤的情绪越少,那么这个人的共情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情商也就越高。

    水映清莲 回复 @拙蔚: 总结很到位

  • Rita_Z

    上一次生气,就是三色幼儿园事件。别人的事通常会觉得无所谓,什么恋爱结婚出轨之类。但是这个事情确实让我特别忍不住。当时还重新下载了微博,转发了几条新闻信息。虽然没有说话,但应该也算是造成当时转发量和影响的一部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 SummerB612

    所以比如最近发生的公交车司机为了报复社会而把车开进河里,完成无辜生命死亡的事件,如此引起的公愤,也是没有共情的体现吗?这件事情于大多数人来说确实事不关己,但是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内心怎么会没有愤怒呢?

    lightnshadow 回复 @SummerB612: 第一时间我感觉很悲哀

  • ChibiMarukoChaon

    之前对辅导员的不满和生气,现在看来没必要。一方面,我讨厌她的奸诈、官僚主义以及“内部中空”,另一方面,我羡慕她的说话能力。我花那么多时间生她气、表达不满,她不会改变,我更没有变好,不如把时间花在提升情绪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