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鹅、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
好不好吃不知道,相声里听着格外可乐儿。
然而人们日常饭桌上上演的,比起这些更为生活与精致,
那是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油盐酱醋糖的加减乘除的演练,
是不仅能果腹也能使人舌味满足的菜系江湖。
正如“红烧肉、油爆河虾、响油鳝糊、扣三丝、草头圈子、毛蟹年糕、糟钵头、椒盐排条、糖醋排骨……”
一众菜名勾勒出的是响当当的上海本帮菜,是每逢佳节怀旧的故乡美食。
01
浓油赤酱,说的是本帮,更是无锡
本帮菜起源于一个古老的“帮派”——“铲刀帮”。
彼时的上海浦东,农村的人们多用大灶,炒菜也用铲刀。
逢村里红白喜事设宴,烧菜的师傅们熟练地架起大锅,抄起铲刀,就时节取食材,就地就能出就一桌桌美食。
城隍庙
上海开埠后,很多浦东三林人到上海的城隍庙附近开设饭摊,本帮菜也就由此初创。
并在未来取之本地四季食材,合就更多地域菜系的长处,从而融合成今天的上海本帮菜系。
常见的大菜,或许是那道走油蹄髈。
有分量的肉一上桌,这才能感受到过节的仪式感与厚重感。
大块的骨头周围是一圈泛着红色光泽的胶状表皮,
下面包裹着厚实软烂的整块的瘦肉,
满满的汁水自表皮滑下,在整个蹄髈周围形成了一圈的汤汁,
“浓油赤酱、甜上口、咸收口”,
这便是上海本帮菜重酱油、善用糖、味醇厚、保留食材本味的特点。
可要说起这浓油赤酱、善用糖调味的绝妙法则,又不得不让人想起隔壁太湖之上的无锡。
无锡
人家在这一方面,可谓修炼到了极致。
浓油赤酱原就于江浙菜系,尤其是无锡菜。
清末民初,上海自开埠后渐渐发展起来,全国十六帮的菜系汇入上海,如山东的“福山帮”、浙江的“杭帮”,以及安徽“徽帮等,
而本帮,即代表着上海本地厨师烧菜的风格,称之为本帮以区别于其他菜系。
本帮菜在与其他帮菜争霸风云的同时,多借鉴了全国其他菜系的长处,特别是苏锡菜的特点,把浓油赤酱发挥得恰到好处。
色泽诱人、微甜味醇,适应了上海本地人的口味,是很多人记忆中念念不忘的上海本地风味。
正如当年门庭若市的上海德兴馆,那里的厨师将菜做的浓淡相宜,颇有滋味,而所用之材,却不过是普通的鸡鸭鹅。
八宝鸭
苏锡菜中,大部分均为红烧,浓油赤酱是无锡菜的底色,酱油配点糖,特别有滋味。
最具有代表性的莫不过无锡酱排骨,俗称“无锡肉骨头”。
其选用新鲜猪肋骨作为主料,加以生抽、老抽、料酒、八角、红曲米、食盐、糖等多种调味,大灶铁锅烹制。
用火也颇为讲究,柴火取自惠山上的松树根,最适宜用急火烧煮、文火慢煨。
烧好的一盘酱骨头,色泽呈现好看的酱红色,汤汁粘稠,肉质软烂而不腻,口口满足。
当然,锡城本地人家里酱排骨的做法或许不如官方的那么讲究,但是该有的烹饪时间、耐心,烹饪手法、最重要的调味等等要素,无一不齐全。
如果你去无锡的朋友家做客,少不了会有这一道酱排骨,那就是最正宗的锡城绝味,一口气可以嗦掉好几块。
无锡红烧届的另一个扛把子当然就是肉酿面筋了,其主料油面筋是无锡市的土特产。
相传油面筋最早出现于清乾隆时期,当时尼姑庵里的一位师太尤其擅长豆制品菜的烧制,方圆几里外的香客常因这素斋慕名而来烧香拜佛。
一次偶然,几十个乡下老太太定了素斋,第二天却没来,看着好几桌备好的生麸,师太可愁坏了,因这生麸不能隔夜,第二天准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师太将生麸切成小块,用油煎,没成想锅里蹦出来一个个空心的圆球,食之味道还不错,油面筋也就由此而来。
如今无锡油面筋的做法,主要有红烧、搭配蔬菜清炒、用汤等多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酿肉面筋了。
取本地的油面筋备用,内里填上剁好并调好味道的肉馅,再以红烧的手法加酱油等调味,最后放入白糖大火收汁,一盘嚼劲满满、多汁浓郁的肉酿面筋就可以端上桌。
02
锡城对糖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
正如提到川渝,不得不说起辣椒一样,提到无锡,自然绕不开糖。
很多初到无锡的人都说,无锡菜真是太齁甜齁甜了,饭桌上就没有不甜的菜!
不过,真的是这样吗?也是,也不是。
对于吃惯了咸辣口味的人来说,无锡菜无疑是甜的,从上海到苏州再到无锡,菜里糖的分量也就越来越重。
但是往菜里加“糖”,其主要的用意,似乎并不是为了获得甜味,而更像是调味,似酱油调色、生姜去腥,糖则是用来“吊鲜”味的,而产出的甜味更像是副产品。
就像日常生活中,锡城的人会在各种家常菜中加糖,例如常见的炒青菜中放糖、西红柿炒鸡蛋里放糖、金花菜里放糖、凉拌黄瓜也放点糖……
但是糖的用量并不会太多,甜味不会盖过咸的主味,老辈人说道:总归放点糖,吊吊鲜头。
在无锡,没有小笼包一说,这里的人都把这种精巧的美食叫做“小笼馒头”,其甜味尤其之重,但却是为数不多喜欢咸辣口味的外地人可以接受的无锡美食之一。
小笼馒头以全肉为馅,因时节也有蟹粉和虾仁馅料,薄薄的表皮除包裹进满满的馅料外,还会加上提前一天熬制的肉皮冻。
蒸好的小笼,筷子夹起,duangduang不破皮,一口下去,满嘴卤汁,糯丝丝,甜滋滋,紧实的肉馅和贴合的汤汁在口中爆炸,那味道很难让人忘怀。
许多习惯咸辣口味的人即使自带酸醋等调味料,也要各自折磨着尝试这令人着迷的无锡小笼馒头。
一笼小笼馒头不过瘾,免不了要配一碗馄饨。
汤馄饨和拌馄饨是无锡两种常见的吃法。普通的馅料有白菜、芹菜、荠菜,并以肉馅搭之,特别点的是“开洋馄饨”,也就是三鲜馄饨,是以鲜肉、榨菜、虾仁干做成的馅料,因去皮晒干后的海虾在无锡被称为“开洋”,才有了这开洋馄饨之名。
开洋馄饨个头较大,皮也较为厚实,加入高汤,放入蛋丝和香菇,颇为爽滑清香,鲜味很足;或可依本地人之习惯试试拌馄饨,酱汁中加入了盐、糖等调味,不吃辣的朋友或许可以试试。
对糖的用量,锡城人自有他的一套法则。正餐中或许有各种糖的身影,但是甜并不会喧宾夺主掉咸的地位。然而远离正餐,糖则成为了主人,成为纯粹的甜。
菜猪油馅是无锡独有的馅料,本地人尤其爱之,外地人轻易不敢尝试,只因其是出了名的甜。
馅料本身是用青菜、白糖、菜猪油等混合而成,菜猪油的香和着青菜、荠菜的鲜、加上白糖的“齁”甜,一举成为各种锡城人家里边包子、春卷等各种点心的经典馅料。
无锡小吃玉兰饼是菜猪油馅的经典尝试之一。
玉兰饼。图源微博:seasonldh
糯米粉加水揉成团,包入菜猪油馅,入油锅炸或煎,远看像一个个的土豆饼,外表酥脆有之,入口软糯有之,几口一个,甚是解馋。
此外,在无锡,梅花糕也常用菜猪油馅。
梅花糕
实际上,梅花糕原属金陵小吃,并不为无锡独有,传说清朝时乾隆皇帝下江南,尝之梅花糕,甜而不腻,软脆恰到好处,因其状如梅花,以是赐名。因这无锡独有的菜猪油馅,才让梅花糕成了来到此打卡必点点心之一。
无锡的点心无糖不欢,糖芋头自要提名。
糖芋头。图源微博:无锡市文广旅游局
锡城的师傅常将洗净的芋头对半切,水中加碱煮沸后放入芋头煮熟,表面呈现红色后捞出,随后单取一锅另外准备甜汤,在水中加入冰糖红糖以及煮好的芋头,慢慢煮透。
捞出的糖芋头呈现好看的红色,芋头入口即化,清甜软糯,是无锡人秋季最温暖的存在。
03
除却红烧,还有白烧——不甜也可鲜美
“无锡所有的菜都甜”,这可能是初来无锡的外地人对无锡的一大误解。
事实上,锡城人的饭桌上可不什么都是甜的。
拥抱太湖,湖鲜可得,四季分明,菜类众多,除了“浓油赤酱”,无锡菜还讲究个“鲜”字。
红烧之外,另用白烧,除了少量白烧放些许糖调鲜,其他大多以鲜为本,“太湖船菜”就是其代表之一。
无锡自古就占尽天时地利之便宜。
古来作为古吴国国都,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其时一举“专诸刺秦王”,以专诸自太湖向太和公学习炙鱼,以用计刺杀王僚,道出了春秋时期船菜的最初雏形。
地处太湖,无锡水产资源雄厚,仅鱼虾就多达四十多种,“太湖三白”梅鲚鱼、银鱼和白虾久负盛名;地处江南,水土丰沃,鱼池遍地,且盛产膏蟹。
古往今来,才子佳人,闲时泛舟湖上,取味湖鲜,得水独厚的条件注定了无锡可以将江南水乡特色发挥到极致。
古有吴王阖闾,行太湖大宴之风;
清有王、杨、谢、蒋四大画舫船菜招牌,四大家的招牌菜“八宝鸭”“西瓜鸡”“蟹粉鱼翅”“荷叶粉蒸肉”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近代有宋美龄与马歇尔夫妇乘“苹香号”画舫同游太湖、品尝太湖船菜的美谈……
船菜讲究,最是鲜味,注重食材本味,当要跟着时节走。
香酥银鱼
春日湖虾正好,菜花甲鱼正当时,春笋蚕豆皆可入席;
夏时藕,荷叶蒸肉最适宜,黄鳝可上,奶白鲫鱼;
秋入膏蟹最肥美,莲子桂花当是佳品;
冬炖湖鸭、三丝银鱼羹制,云吞入喉、鸡汤鲜出……
总之不同的时节,用不同的食材,或蒸、或焖、或煨、或清炒,锡城的大厨总能鼓捣出最相宜的美味。
太湖鸡头米
——
有人曾道,上海是一个“难民城市”,
各种文化交织,各色菜系重重,
食在上海,却又食在全国。
“浓油赤酱”的本帮中藏着一整个无锡菜式的精华,
有机会,也当去无锡走走,
不仅为寻“甜“,也实为尝“鲜”。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来自微博:无锡市文广旅游局、seasonldh;公众号《上海发布》《无锡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文非商用。
【参考资料】
徐耀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无锡》
赵珩《浓油赤酱话本帮》
· END ·
商务合作
微信/电话: 13392316112 城城
电商合作
微信/电话: 13688913816 Mia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