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在旷野上等待闪电
莫里斯
我经过零零散散的两个月,完成了《开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这本书的翻译初稿。一开始是通过朋友介绍,才得知杰德出了第四 本书,经过中间很多因缘,最后有幸成为它的译者。在翻译和修行这两件事上,我只是新手﹣﹣谦辞到此为止。幸 好,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后者上我们都是新手,因此,我可以再以 同修的身份多谈几句。杰德的第四本著作不改当年"三部曲"的言辞犀利,充满了时 下流行的所谓"金句"。其中,"我想,既然你读到了这本书,应 该不会潦倒到捡垃圾的地步,但这不代表你的生命没有被困在死胡 同里"之类的句子,一般读者乍见,应该都不免汗颜,一方面为杰 德的直接,一方面为他的"狂妄"。但我想,杰德暌违多年再次出书的目的,并非提供我们"另一 个概念的玩物"。请看看他在本书开头引述的笛卡尔的话:
如果你仿效当下流行的做法,懒得考虑我提出的论点的顺序, 以及论点之间的关系,只是针对个别句子吹毛求疵,那么你不会从 这本书中获得多少益处。那些断章取义者也许能找到书里的某些小 漏洞,然后开始挑剔,但他们很难提出有力且真正值得回复的反对 意见。因为在初译前几章时没有读完全书,我一开始并不理解杰德为 什么要把这段"免责声明"式的文字放在这本书前面。后来在翻译 过程中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正是杰德亲自给我们提供的导读。那些断章取义者也许能找到书里的某些小漏洞,然后开始挑 别﹣﹣杰德早料到,本书会有许多逻辑上的"小漏洞",因此提前 给了读者一颗定心丸。比如,他在书中提到,梵(意识)是没有属性 的,但同时,他也反复提到,意识是无限的。在读者的概念里, "无限"显然是个属性,而且是个相当显著的属性。这样的自相矛 盾在书中比比皆是,有时甚至出现在同一个段落中。再往更深的层次看,杰德在书中的一些关键思想上,也有自相 矛盾之处。他是质疑逻辑,以及作为逻辑基础的因果律的。在"山 与兔子洞"这一章里,他提出了问题:"我们不了解兔子洞里的规 则,因为根本没有规则。逻辑本身符合逻辑吗?"其中兔子洞代表 这个世界,这个问题直指逻辑本身的不可信性。如果因果律成立, 那么这个宇宙之因是什么?这是科学家和哲学家苦苦思索的"奥秘"。为什么存在某样东西,而不是空无一物?杰德对于这个问题 的回应简单、直接:"在意识主导论中,这个问题不攻自破……没 有之前,也没有之后: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没有彼时,也没有 此时……"﹣否认了逻辑的存在,逻辑带来的棘手问题也被化为 无效的问题。然而,杰德又在本书中大量运用了逻辑手段,来阐述他的"解 释一切的理论"。甚至在本书的第一章,他与卡尔的对话本质上就 是一个三段论式的证明。他还声称,意识主导论是无法被证伪的, 这里的证伪也是逻辑上的概念。这岂不是一方面用逻辑证明自己,一方面又否认逻辑?一个显然的悖论。这个自称开悟的人怎么了?他昏头了吗?或者,他是在和游乐 场中的读者开玩笑?我无法代替杰德回答这个问题,只能给出我个人的理解。因 此,下面的部分是我被本书引出的个人观点,与那个叫杰德的角色 无关。首先,请考虑下面这个包含两个前提的系统:1.所有黄色的东西都是好的。2.所有水果都是坏的。
在这个系统中,伟大的科学家和哲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香蕉 是好的,还是坏的?这是纠缠了他们数千年的问题,因为香蕉本身 就很矛盾,但它又确实存在着,既是水果,又是黄色的。让我们管它叫"香蕉系统"。在香蕉系统之外的人可以轻易看 出,这个系统是有矛盾的,因为它不能解释香蕉的存在。香蕉在 "香蕉系统"里是个谜团,并不是因为香蕉本身的存在有什么问题, 而是这个系统的假设有漏洞。香蕉只是存在着﹣-香蕉是。看出我的比喻了吗?如果把"香蕉系统"放大千百倍,改名叫 "二元世界"或"意识系统",它不就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模型?请先别发笑。我的"香蕉系统"至少包含了两项与二元对立的 世界极其相似的特点:1.香蕉系统中,包含二元对立的标尺。在此例中,是"好的" 和"坏的",以及隐含的"水果/非水果""黄色/非黄色"。二元 性是这个系统里事物的基本属性,在现实世界中同样如此,只不过 标尺更多、更复杂。2.香蕉系统中,包含一些被不加怀疑地接受的假设。我给出的 两项前提都是这样的假设,在现实世界中同样如此,只不过前提变 成了"宇宙存在""神存在"这样的真理性陈述。
在一个错误的系统中,一定存在漏洞。正如杰德在书中陈述的 那样:"既然意识本身就是现实的基础,又怎么能被恰如其分地描 述为物质世界的某样东西?"正如香蕉系统的漏洞就是它无法解释 香蕉,意识系统的漏洞就是:它无法描述意识。并不是因为意识本 身的存在有什么问题,而是这个系统的假设有漏洞。意识只是存在 着﹣意识是。让我们结束我提出的小例子,回到杰德。根据我在上文中提出 的"逻辑",他在书中的矛盾就可以理解了,甚至让人怀疑他是刻 意为之。正是因为这个二元世界在描述意识的时候存在不可避免的 矛盾,所以语言不可避免地继承了这些矛盾。我所理解的故事是这样的:杰德透过他精心设置的"疏漏", 向我们指出二元世界的疏漏,就像指出一个系统的违和之处或一个 机器坏掉的零件一样。意识主导论的全部内容就是"意识即一切"。我个人的看法是,"意识即一切"及逻辑,是二元对立的世界 内含的自毁程序,顺着这两者继续推导,世界的虚假性会逐渐显露 出来,最后这两个工具也会被毁灭。意识即一切,那么……这里,这里,这里都说不通啊……天哪!
从一个裂缝开始,一个虚假系统崩溃的过程开始了。所谓"千 里之堤,溃于蚁穴"。《开悟者眼中的生命真相》 整本书都在讲道理,是极其智性 的,结论却又导向智性的空无。我想,指出智性的"裂缝"存在, 也许是杰德多年后选择重新执笔,向我们呈现"意识主导论"的目 的,也是他在书中留下许多矛盾的目的。当然,这只是我的故事,谁又能为杰德代言呢?杰德能为杰德 代言吗?为了避免我一家之言的气息太重,请让我提供另外一个人的故事。我在外面翻译这本书时,偶然碰到一个朋友,便和他说起我在 做的事,并给他看了几章我译好的稿子。他看完之后摇摇头,问我,你相信这个人开悟了吗?言下之意,他不相信。我不予作答,把问题抛给他:你觉得他开悟了吗?他表示否定。我问,你怎么知道他开没开悟呢?为什么你觉得 一个没有开悟的人有能力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开悟了呢?朋友开始闪烁其词,只是告诉我,"还是存在一些标准的"。他最后并没有接受我把剩下的书稿发给他的提议。 "存在一些标准",真的吗?杰德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和我们开矛盾的玩笑,而是直接给出他的看法:"在梦境状态中,没有所谓'开悟的人',因为在一个虚 假的背景中,你不可能是真实的。"所以说,杰德开悟了吗?根据他本人的说法,杰德没有开悟。在这里,我只好玩一个在英文里才最有意思的文字游戏:No one can achieve Enlightenment.没有人能开悟。只有"没有人"才能开悟。换句话说,在我们这些"灵性追寻者"的概念里,所谓的开悟 只是幻相。因此,"追求开悟"也是幻想。杰德在书中多次表达了 这个看法,他说,开悟是"只有傻瓜才想要的奖赏"。在旷野中,一群人在等待闪电。在闪电到来之前,没人知道闪电是什么样子。那些有幸被击中 的人,有的再也没有回来,回来的那些告诉大家,只有真正体验过 才能知道闪电是什么模样。与此同时,人们之间有千百种描述闪电的理论﹣-《追寻闪电 三百六十计》。于是,人们在黑暗的旷野中游荡,苦苦求索而不得。没有闪电 提供的照明,周围是一片黑暗。这时,一个被闪电击中的人回来了。他告诉大家,别再找了,
在旷野中还有别的事情可干。他说这件事叫"成为人类成人"。他说,"人类成人,是一切 的起点。"所以,我们也不妨先别等待闪电了,比起傻傻地等着、做没有 意义的寻找,还有别的更有价值的事可做。而且,说不定有一天…一道雷霆从天而降﹣-轰!真相。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