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故事 | 什么包子“狗”都不理?

美食故事 | 什么包子“狗”都不理?

00:00
02:19

站在天津街头,每一个外地人都伸长了脑袋四处打听:“狗不理包子铺在哪?走走走,去吃狗不理包子吧!”好像不吃狗不理包子就白来天津一趟似的。小小一个包子,有什么稀奇的呢?诶,别说,只要你吃过一次,就知道了。这狗不理包子呀,面皮柔软,馅大油多,一口咬下,肉汁四溢,别提多香了。

不过,这么好吃的包子,为啥“狗不理”呢?为什么好好的店铺又叫狗不理包子铺?这呀,可就说来话长了。

在清代光绪年间,天津城北,侯家后一带很是繁华热闹,常常聚满了漕运的船只、大车。南来北往的人都喜欢在侯家后逛逛。这里的店铺鳞次栉比,还有各种货郎穿梭里面。其中,一个专卖包子的摊子人气最是旺盛。这家店只有一个人,既是老板,又是伙计,他从剁馅到捏成包子,从蒸笼下屉到卖给主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老板大名叫高贵友,可惜大家都只喜欢喊他的小名——狗子。熟识的主顾来到这儿,总是两个铜板一丢:“喂,‘狗子’,给我来两个大子儿的包子。”

因为一人一摊,连做带卖,狗子毕竟不是千手观音,常常手忙脚乱。于是,他琢磨出个一个快速售货的办法——在摊头放上一把黑筷子,一摞粗瓷碗。谁要买他的包子吃,谁就放钱到碗里,再把碗端给他。顾客就像现场工厂流水线上的女工,拿碗——放钱——买包子——放下碗筷——走人,从始至终,老板都一言不发,顾客们便戏称 “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于是,这“狗不理”的名字就叫响了。

狗不理包子越做越大,由小摊贩变成大摊贩,由大摊贩变成包子铺,由包子铺变成饭馆,一家饭馆变成三家联号。慢慢地,狗不理包子也成了天津的一大特色,流传至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