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六祖壇經 60 勿輕初學

暢談.六祖壇經 60 勿輕初學

00:00
07:38
暢談·六祖壇經(60)-勿輕初學 - 童子引至偈前作禮,能曰: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能聞已,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別駕言:獦獠!汝亦作偈,其事希有。能啓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童子引」六祖「至」神秀的「偈前作禮,」六祖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我讀一「讀。」《壇經》有三處,六祖聲稱他不識字。歷代有很多考據,認為六祖一定識字,因為其父以前做官,其母應該也非一般人,縱使其父已往生,母親也可以教他。其實,六祖識不識字並非重點。當「時有」一位來自於江西省九江縣的輔佐刺史的「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日用」二字出於《易經》繫辭傳,即「百姓日用而不知」。這講的就是你的佛性。佛性時時刻刻都產生作用,但你卻不知道、不相信。現在在講話的人,不是佛性是什麼呢?你起煩惱的心,你現在在思考問題,這都是佛性。每天在你身邊,每天你在做,你卻不知道。此人以此為名,代表他的父親有學問。六祖惠「能」在五祖處潛修八個多月,他認為因緣成熟了。一般人做事都是隨興、想到就做,智者即有能力觀察因緣。所以,他「聞」了偈「已,因自言:」我「亦有一偈,望別駕」代「為書」寫「。」一般人都是以相取人,故「別駕」對六祖出「言」不遜「:獦獠!汝亦作偈,其事稀有。」惠「能啓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學不二、平等之法,你的心豈能有二法呢?豈能有貧賤、高低之分?所以,你「不得輕」視「於初學;」《圓覺經》中有一句話:「當知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真正的菩薩並不因為你學得比較久,就覺得你跟別人不一樣,而故意抬高你;他也不會因為你是初習、剛入門,而看輕你。這代表菩薩的心是平等的,因「眾生皆有佛性」。地位低的「下下人」也「有上上智,」所謂英雄不怕出身低。你不可以看到一個人現在的樣子、身份地位,就認為他怎麼樣。地位高的,如別駕這樣的「上上人」也「有沒意智。」也會有沒心智、埋沒智慧的時候。「若」隨便「輕」視「人,即」會「有無量無邊」、無法計算的「罪」過「。」從修行的角度來看,「下下人」講的是無明障重的人,只要願意老實修行,也能開啓智慧;「上上人」,如果不老實修行,會障礙自己的智慧。學佛,是來學放下的,不要越學越傲慢。所以,求道與地位無關,而是誰比較執著的問題。執著深就迷得深,執著淺就迷得淺。從第一次見到五祖,六祖講話就不卑不亢,遇到張日用,他講話的模式仍然如此。學佛之人,不要表現出什麼都不懂。該說的,要很肯定地講出來。東方人很含蓄,含蓄雖是美德,用久了就是懦弱、逃避,以修養的方式在包裝自己的逃避。你要會講,但又能折服別人。六祖敢講這樣的話,當然他是開悟的人。一般人是膽怯的,但心中卻有怒、有憤。「別駕」不但是讀書人,也在寺院學佛,是位修行人,聽六祖這麼說,知道自己犯了輕慢人的錯誤。他前一刻還瞧不起六祖,這一刻,他覺得六祖不簡單,馬上改口「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六祖才說幾句,影響力就這麼大。◎聞後思維:你內心經常對人生起輕慢心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