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P144—148
战国时,梁国和楚国相邻,这两国都出产瓜。有一年,梁国人的瓜 获得了大丰收,可是楚国的瓜却由于干旱长得并不好。一些楚国人嫉妒 梁国的瓜种得好,就常在夜里去破坏梁国的瓜田。梁国人气不过,请求 县令准许他们也去破坏对方的瓜田。可是县令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 有允许这么做,反而命令士兵每晚都偷偷地去浇灌楚国的瓜田。楚国人 知道后,很惭愧自己的行为,两国关系本来并不好,可是却因此结下了 很好的邦谊。一个扶危济困的行为却获得了友好的邦交,这实在是化干 戈为玉帛的范例!
对一个人来说,乐于救助别人、乐于帮别人渡过难关,对自己来说 也是人缘的储备。你看过孤僻但是获致成功的人吗?你看过人际关系良 好却穷途潦倒的人吗?对于这两个问题,相信一般的答案自然是否定 的。那些能够成功的人,多数都是因为乐于帮助别人,在平日里种下了 "善因",所以才得到了成功的"善果"。
可是而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确实支配着一部分人的 思想。这种观念实在要不得。须知: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 大,而不可抛弃。它是一颗不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社会舞台 上,永远熠熠闪光。助人为乐是永恒的美德。
对孩子来说,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但会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欢迎, 也能够为自己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做父母的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想孩子成长为 一个助人为乐的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邻里之间 互相关照,心系灾区灾民,为灾区捐款捐物,单位同事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关照,在公共汽车上给需要座位的人让个座,这种教育的作用是 潜移默化的。孩子耳濡目染之后,日久天长自然也就会养成帮助别人的 好习惯。
有名言说得好:关心他人,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得慷 慨;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 会使人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涵 养。孩子自然需要关爱自己,但是不能让他一味陷在自我的圈子里,不 然,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助人和助我并不矛盾,为了养 成孩子健全的人格,父母责无旁贷。
第30讲
利民﹣﹣修桥路以利众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钱氏家训》中有言:"修桥路以利众行,造河船以济众渡。"这句 话的意思是说,要多修路造桥,以利于人们的出行;要多造船只,以利 于人们渡河。
修路、造桥和造船只是具体的行动,《钱氏家训》中的这句话以这 几个典型的行动提醒人们要多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多为百姓做 好事。
《钱氏家训》中的这句话体现的是"利民"的精神,这种利民精神 在我国古代的思想中更多地表现为"和合"思想。"和合"思想在中国 思想史上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所谓"和合"的"和",是指和谐、和平、祥和;"合"即合作、 合心、融合。古老的"和合"文化是化解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 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这些社会矛盾和危机最合理的文化选择,而 多为百姓谋福利就是古代"和合"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
俗话说:"造桥铺路大好人。"造桥铺路历来是民间一项和德修行 的善举,是为社会献爱心,也为来世积德的最好措施,也是"和合文 化"的结晶。修路造桥或造船,都是相当庞大的社会公益工程,募资 是件很艰辛的事,也是必须要做的事,一些有声望的人不辞辛苦四方募 化,而一些有财力的人也愿意慷慨解囊。很多老桥边上记载着捐赠者姓 名的"功德碑",至今还诉说着当年热心公益者的种种事迹。
除了一些官员和大户大力践行"修桥路以利众行,造河船以济众 渡"的信条之外,古代的许多佛教僧人也是这一信条的支持者。他们是不仅积极参加造桥,而且还积极参加铺路和疏通河道。如唐代的道遇和 尚见到洛阳附近的黄河有八节滩、九峭石等险处,船只路过时,时常出 事,于是就和白居易等人发愿打通这条水路。他们不断在附近劝募,人 们为他们的义举所感动,纷纷支持他们的工作。于是,贫者出力,富者 出钱,终于把这条险道夷平。又如在河北结草庵修行的义晟和尚,他看 到当地道路险难,行人经过此地时经常发生危险,于是就发慈悲心,自 持铁锤,修建石路。他独立支撑,苦干多年,终于使道路平坦,获得了 当地百姓的一致赞誉。
古往今来,是否对老百姓有利已经差不多成为人们评判事物的标 准。在当代社会,我国各级政府深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少领导者都 乐于把自己的精力和才华用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受群众欢迎的事情 上,他们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 事,把创先争优的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用干事创业的业绩来检 验创先争优的成效,在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 立业。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做一些"利 民"的事,这更是崇高的道德表现。父母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树立 起正确的价值标准,让他们以"利他""利民"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行 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
钱伟长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 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科学研究中的基 础研究、应用基础、应用和开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 不可的。他主张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必须宏观综合平衡,不仅 是国家的全局,即使是个人的研究实践,都必须把四种研究紧 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几个方面,其注重科学技术应用的思想尤其深入人 心,而他本人也正是这么做的。他在中学时代就在学生刊物上 发表过有关我国古代科学发现的论文,并经常感慨地说:"在 当今经济和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华裔科学家在学术界占据举 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他确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很快就要建设起来。"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推动作用。 他经常努力将自己的科学知识加以应用。1978年以来,钱伟 长经常到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贫困的边远山区参观视 察。在考察中,他针对各地的实际,提出了很多不错的建议。
1980年,钱伟长参观了福建的马尾港。马尾港是一座老 海港,始建于清朝,民国时期以马尾为军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作为商港和驻闽海军的锚地,驻有护卫艇部。钱伟长发 现马尾港中的四个1975年建设的泊位经常淤塞。经过调查他 发现,这主要是由于选址不当造成的。
如果将这些泊位迁至南岸,则不但费钱,而且要花很长时 间。于是,钱伟长建议在对岸水中堆积卵石,束水攻沙,这一 科学理论的应用很快就解决了马尾港泥沙淤积的问题,省下了 一大笔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