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华才能活下去?为何立陶宛会义无反顾地走上反华的不归路?

仇华才能活下去?为何立陶宛会义无反顾地走上反华的不归路?

00:00
10:51

立陶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欧小国。

然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它却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它成了新的反华先锋。

作为国土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大国,我国有14个山水相连的陆上邻国,更有6个一衣带水的海上邻邦。

虽然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国土相接更多的时候也意味着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纷争,再加上历史恩怨和一系列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南辕北辙,除了基本放弃挣扎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大多数国家即便很小也从未放弃过挣扎和争斗,所以邻国之间关系也往往剑拔弩张。甚至势同水火。

再加上我国和绝大多数邻国体量悬殊,实力差距太大,所以我们的存在对于很多邻国尤其是小国而言是名副其实的巨大威胁。

就像优秀影视剧《亮剑》中丁伟少将总结的那样: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动不动手的主动权不在我方手中。”

所以,我们的邻里关系并不和睦,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诡异的是,很多与我们没有领土争端或直接利益冲突的国家,却将我们视为不共戴天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哪怕是在万里之外。

而立陶宛,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立陶宛对于很多国人而言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存在。毕竟,它的体量别说在我们这个大国面前,就是在欧盟那些小国面前也是不值一提。

所以为了更有存在感,立陶宛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两个邻国常常三人成鼠,以“波罗的海三国”的名义出现在国际舞台。

理论上说,波罗的海三国与我们相距万里,别说领土争端,就是骂尽祖宗十八代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好端端的我们就这么招恨呢?

很多人说,立陶宛等波罗的海三国之所以对我们咬牙切齿,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俄罗斯深恶痛绝。

作为昔日沙俄帝国的一部分,波罗的海三国是沙俄在大北方战争中击败北欧强国瑞典后的战利品。

十月革命后,列宁为了巩固胜利果实,力主让苏俄退出一战,并在1918年3月同德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布列斯特和约》,丢掉了西部大片土地,同意放弃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等传统疆域的控制权,于是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获得独立。

德国战败,一战结束后,苏俄曾试图夺回波罗的海三国等势力范围,但西方列强势力也随即到来,在经历了惨烈的交锋后,苏俄最终被西方列强击败。

斯大林领导的苏联东山再起后,与纳粹德国在1939年8月23日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确定了苏德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三国被划入苏联版图。

二战爆发后,为应对可能到来的苏德战争,苏联趁纳粹德国横扫西欧时在东欧开始了疯狂的扩张,在1940年3月强行开入波罗的海三国并将其重新纳入苏联版图。

苏联的侵略行为,激起了波罗的海三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于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三国民众纷纷倒戈德军痛打苏联,加速了苏联在苏德战争前期的溃败。

而随着苏军逐步反败为胜并再度收复波罗的海沿岸,苏联也开始了对波罗的海三国的猛烈报复,大量原著居民被强行迁往西伯利亚和中亚等地,同时大批俄罗斯裔迁入,双方的矛盾再度势同水火。

所以,当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摇摇欲坠时,立陶宛在1990年3月率先宣布脱离苏联自立门户,敲响了苏联解体的丧钟。

而在苏联最终轰然倒塌后,三国不仅迅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去俄化运动,包括恢复自身的语言和文字,还陆续推出了压制俄裔的政策,推动种族反换血。

更重要的是,三国还利用反俄门户的区位迅速投入西方怀抱,彻底与苏联的直系继承者俄罗斯分道扬镳。

可以说,历史的宿怨,让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早已失去了对俄罗斯的最后好感,所以它们对俄罗斯依然是咬牙切齿,唯恐对方死得太轻松。

而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面对立陶宛在内的西方国家围追堵截时,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选择与中方邻国背靠背拥抱。所以本着“恨屋及乌”的原则,立陶宛对我们当然也是恨之入骨。

但问题是,俄罗斯与东方邻国的睦邻友好最长不超过30年,但立陶宛对我们却恨了上百年。在民国时代我们和俄国关系尚且没有情比金坚时,立陶宛的邻居波兰就曾一度上蹿下跳地仇华反华,坚持和日本狼狈为奸,整个东欧都弥漫着仇华的恶臭味,立陶宛当然也“未能免俗”。

所以静夜史有理由相信:所谓的反华绝不是恨屋及乌那么简单。在静夜史看来,立陶宛之所以能在万里之外患上严重的仇华症,本质上是一种“为反而反”,是一种逢场作戏,是一种损人利己的生意而已。

虽然作为欧洲地理中心的国家,历史上的立陶宛大公国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但今天的立陶宛作为名副其实的小国,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与安全问题,或者说是如何安全地吃饭问题。

但问题是,自古以来小国或处于大国夹缝,或处于大国边缘,不仅难有生死存亡的自主权,更缺乏自保的能量。而处于西欧与俄罗斯夹缝中的立陶宛尤其如此,任何一方的哪怕是喷嚏咳嗽,都可能让这个小国死无葬身之地。尤其是卧榻之侧的俄罗斯,在难解难分的历史恩怨面前,立陶宛时常恐惧到无法呼吸。

所以,它要努力,它要奋起,它要寻找更强大的外部势力,保护自己在俄罗斯的阴影下活得下去。

于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前,立陶宛就义无反顾地挣脱了苏联的锁链,并在苏联解体后和其它独联体国家一样,坚定行走在一路向西的大道上。

虽然和俄罗斯本土不相接,但立陶宛却与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紧密相连,为了遏制俄罗斯,西方国家几乎将俄罗斯之外的所有昔日苏联的加盟国和卫星国收入囊中,立陶宛就是其中一员。

2004年,立陶宛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终于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接纳。

不过,虽然成功加入了西方阵营,但立陶宛的内心依然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因为:

首先,虽然立陶宛坚决反俄至死不渝,但毕竟有和苏联同在屋檐下的“前科”,无论当年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让立陶宛的头上被蒙上了一层不被西方信任的阴影;

其次,立陶宛再富,反俄之心再强烈,也不过是一枚小得不能再小的棋子,对于牵制俄罗斯而言作用聊胜于无。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很大,立陶宛从来不是西方国家围堵俄罗斯不可或缺的唯一;

最后,虽然北约的实力远比俄罗斯强大,但毕竟立陶宛在俄罗斯身边,北约在远水不解近渴的同时却能让俄罗斯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以北约嘴炮打得震天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尿性,立陶宛也不可能指望北约在立陶宛有难时两肋插刀。

所以,在成功挤进西方阵营后,立陶宛不等不靠,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开始了寻求自保的表演,包括继续高举反俄大旗,将反俄进行到底。

但问题是是,相比于远在千里之外且一再不靠谱的北约,近在咫尺的俄罗斯虽然综合国力在苏联解体后一蹶不振,但修理立陶宛还是轻松加愉快的,看看今日乌克兰半死不活的惨样,立陶宛对深度反俄的结果应该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本来就是为了一口饭吃,现在为了这口饭竟然可能把小命丢了,立陶宛虽然深知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但在欧盟圈子里吃香喝辣的立陶宛还不想因为一口吃的当场去世。

所以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立陶宛创造性地想到了以反华代反俄,以反华促存在感的思想,于是反华开始成为立陶宛外交政策的主旋律。

对于立陶宛而言,当前的我们因为复兴的脚步一日千里,受到的国际阻力越来越大,所以随大流不挨揍,立陶宛深谙此理;

而且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俄罗斯的近在咫尺,我们却远在万里之外,不可能像俄罗斯这样说来就神兵天降,说揍就左右开弓。所以立陶宛的反华“碰瓷”可谓真正的低风险高收益,甚至是无本万利的买卖。

所以立陶宛的反华之路一经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毕竟对于我们而言,周边上蹿下跳的宵小实在是应接不暇,立陶宛就算喊得再凶也难以首当其冲地被收拾。而对于立陶宛而言,能拿出120%的劲头拼命反华,就算实在没什么效果,但终归会让组织对自己另眼相看,这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所以,立陶宛的反华,本质上是一种以碰瓷换取利益的生意,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成为立陶宛的生存法则。

只不过,随着我们实力的不断复兴,即便对遥远的立陶宛也有能力进行有力反制。而当我们下定决心以牙还牙时,立陶宛的生意也就该真正偃旗息鼓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