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鸡不成蚀把米?印度支持孟加拉国建国,为何成了作茧自缚的典型?

偷鸡不成蚀把米?印度支持孟加拉国建国,为何成了作茧自缚的典型?

00:00
16:39

印度,一个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

话说1947年,那是一个夏天,有一个老人。在南亚次大陆的热土上画了无数个圈圈后,终于等到了英国被彻底打回原形进而不得不卷铺盖滚蛋的那一天。

而为了让南亚亿万人民永远将自己记在心里边,哪怕是咬牙切齿甚至不共戴天,英国殖民者经过长期闭门造车的冥思苦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印巴分治”的历史性构想。

然后,以宗教为分野,偌大的英属印度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因为印度教徒的数量远多于穆斯林,所以印巴分之后,印度的体量也远大于巴基斯坦,本着“拳头等于真理”的原则,印度情不自禁地就把自己当成了英属印度的继承者。

因为在千百年的时间里,从未真正反抗过外来征服者的统治,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更是千方百计地避免暴力,所以直到印巴分治后印度横空出世,这片燥热的大陆都不曾爆发过,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或战争,斗争最激烈的,是印巴分治后引发的一系列宗教仇杀。

由于印度独立后,除没有了英国佬的颐指气使,统治阶级本质上就是换汤不换药。再加上按照英国殖民者的设想,独立后的印度依然如故,尤其是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依然根深蒂固,所以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统治者对于英国殖民者有说不完的亲切,道不尽的感恩戴德。

但问题是,印度虽然没有经历过开疆拓土和叱咤风云的快感,但毕竟追随日不落帝国见过大世面,再加上体量相当庞大,所以印度从一开始就萌生了“有声有色”的远大理想。

尼赫鲁曾说:“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作为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虽然深知印巴分治的实施排除了相当的穆斯林,提升了印度教徒在印度总人口中的比例,客观上有利于维持印度的统一。

但问题是,印度的理想绝不是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能够容纳的,甚至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也不行。在尼赫鲁看来,就算印度不能像宗主国英国一样横行世界,最起码也要称霸印度洋,冲出亚洲去。

而尴尬的是,印度却连冲出南亚次大陆都费劲。尽管印度自诩为英属印度的直系继承者,但英国殖民者却似乎并没有更偏爱这个“长子”,虽然印巴分治前,尼赫鲁执意夺走了东旁遮普和西孟加拉,为印度争得了棉花和黄麻产地,使印巴分治后东西巴基斯坦面积之和也不到印度的1/3。但巴基斯坦在西部占据了印度文明源头即印度河流域的中下游,东部则占据了印度最大河流恒河的入海口,迫使印度不得不借港出海。

更要命的是,东巴基斯坦的存在,让印度本土和东北六邦之间仅剩一条宽仅21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西里古里走廊虽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但只要东巴基斯坦不在印度手中,西里古里走廊就时刻存在着未知的变数。更重要的是,即便东巴基斯坦风平浪静,西里古里走廊也随时有被从北方切断的可能,所以印度才会不顾一切地吞并锡金,并在中印中段边境上蹿下跳地挑衅。

所以印巴分治后,虽然巴基斯坦的体量远不如印度,但却在地理上对印度形成了东西夹击的态势,可以说印度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被巴基斯坦“掐头去尾”的尴尬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想要雄起,首先要解决国土安全问题,所以独立前还是非暴力不合作温顺模样的印度,独立后迅速改头换面,由受害者成为加害者,对周边国家尤其是巴基斯坦展开了疯狂的打击,于是第一次印巴战争在印巴分治后的同年打响。

虽然匆忙开战,但两个新兴的国家却拿出了你死我活的姿态,将英国殖民者故意留下的克什米尔一分为二,印度夺走了土地的3/5和人口的3/4。

虽然夺走了大部分克什米尔,避免了被巴基斯坦泰山压顶的尴尬局面。但巴控克什米尔的存在,首先避免了巴基斯坦被印度压制的不利局面,其次打通了巴基斯坦和北方邻国的桥梁,最后彻底封死了印度企图通过克什米尔染指中亚的希望。所以印度虽然在恢复英属印度版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却依然难以撼动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被动局面。

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印度还需努力”,于是有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战争。

因为印度体量较大,天生适合做棋子。再加上对苏联而言印度是冲出亚欧大陆的窗口,更是美国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的最后一环。所以一直以来,印度始终是美苏等大国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尤其是美国,为了拉拢印度不惜踹开传统盟友巴基斯坦。

因本身实力就强,再加上有大国相助,巴基斯坦在一次次的印巴对抗中逐渐不支。而就在巴基斯坦的前途越来越灰暗的时刻,北方邻国给巴基斯坦带来了曙光。

由于美苏等国不遗余力的争相支持,再加上1961年收复果阿后空前膨胀的自信心,印度情不自禁地加速了挑战北方邻国的脚步,并最终在1962年被打得满地找牙。

中印战争不仅打断了印度的脊梁,将其彻底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更给了巴基斯坦空前的鼓舞和希望,从此中巴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开启了双面打印的新篇章。

1960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北方邻国在印度高歌猛进时给予了巴基斯坦最有力的支持,迫使印度不得不知难而退。

面对北方和西部尤其是克什米尔难以打破僵局的尴尬局面,印度选择了在其它方向兴风作浪,于是东巴基斯坦进入了印度的视野。

对于印度而言,只要让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彻底扭转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被动局面就是胜利,所以印度开始在东巴基斯坦大做文章。

而恰巧东西巴基斯坦也早已貌合神离。由于印巴分治是以宗教而不是以民族作为分治的依据,所以远隔千里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入海口因为共同的伊斯兰教信仰被捏合成一个国家。

但问题是,民族的认同向来比宗教更强大,所以巴基斯坦独立后,伊斯兰教难以作为保持东西巴基斯坦向心力的唯一要素,两地迥然不同的差异让相隔1600多公里的东西巴基斯坦从一开始貌合神离:

首先,两地人种截然不同。西巴基斯坦以乌尔都人为主,说受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影响的乌尔都语,在文化上与中亚和西亚更为亲近;而东巴基斯坦则以孟加拉人为主,说受梵语和印地语影响的孟加拉语,与印度教的关系藕断丝连。

其次,两地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天差地别。西巴基斯坦地形崎岖,气候干燥,在饮食和服饰等方面更偏向于西亚和中亚;而东巴基斯坦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降水充沛,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区,因此当地文化习俗也更偏向于印度教文明。

最后,东巴基斯坦虽然面积只占巴基斯坦的1/5,但人口却超过巴基斯坦总人口的一半,这使得巴基斯坦呈现出明显的东重西轻特点。

但因为西巴基斯坦的面积远大于东巴基斯坦,再加上印巴分治前印度夺走了西孟加拉,大大压缩了东巴基斯坦的纵深。更重要的是东巴基斯坦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所以巴基斯坦独立之初,便将首都定在了交通便利的卡拉奇,然后为巩固对巴控克什米尔的控制将首都迁往内陆的伊斯兰堡。

但无论首都迁到哪里,巴基斯坦“以西为尊”的定位始终不曾改变,东巴基斯坦更像是后娘养的孩子。但巴基斯坦却一直将东巴基斯坦当成奶牛来挤压,导致东巴基斯坦人口多贡献大,但却没地位没重视更没回报。

更重要的是,在人口不及东巴基斯坦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却始终将西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而且但凡印巴对抗,印度就将炮口对准东巴基斯坦,这种霸王硬上弓加上没事就被威胁的做法,加上一直以来的种种不公平待遇,伤透了东巴基斯坦人民的心。

所以,他们脱离巴基斯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从争取孟加拉语的国语地位开始,东巴基斯坦陆续组建了自己的政党,开始为争取更高水平的自治而努力。

而巴基斯坦对这样的僭越之举自然怒不可遏,所以在谈不拢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最终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

而一旦擦枪走火,局面就极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面对东西巴基斯坦互掐的局面,喜闻乐见的印度不等不靠,迅速与苏联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条约,而后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遍访西方各国寻求支持,做足了战前的外交准备。

而后利用巴基斯坦镇压东巴基斯坦导致大量难民涌入印度控制的西孟加拉的契机向巴基斯坦宣战。

为了达到肢解巴基斯坦的目标,印度在西线佯装进攻,通过声东击西的战法,以海军封锁孟加拉湾,陆地上的17万大军则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东巴基斯坦发起了泰山压顶般的猛烈进攻。

在坚持了不到一个月后,东巴基斯坦驻军被迫投降,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印度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第三次印巴战争不仅直接推动了孟加拉国的独立,更彻底扭转了印度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尴尬局面,对印度而言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巨大胜利。

但无论印度还是孟加拉国都不会想到,新的篇章,也是新麻烦的开始。

对于孟加拉国而言,脱离巴基斯坦压迫固然普天同庆,但从此孟加拉国却彻底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在经历了一次印度的包饺子后,孟加拉国彻底成了印度的饺子。

为了改变被印度全面包围的尴尬局面,孟加拉国利用仅有的窗口,和陆上邻国缅甸以及海上邻邦斯里兰卡眉目传情,但问题是无论缅甸还是斯里兰卡都不是印度的对手,斯里兰卡穷得一匹的特点更是让它们没有了睦邻友好的动力。

巴基斯坦时代,孟加拉国虽然被压迫,但终归能得到些许救济。现在虽然可以自收自支了,但国土低平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加上每平方公里超过1250人的巨大人口密度,使得孟加拉国成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进而使得孟加拉国在国际社会几乎没有存在感,连孟加拉虎都比它有名。

所以,相比于伊拉克人民失去家园但获得自由的幸福,孟加拉人民则是获得了自由却失去了希望。

当然,最无语凝噎的,还是一手肢解巴基斯坦的印度。

或许,也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真正懂得这个世界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

虽然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是对当年越南的成功统一而耿耿于怀,但很少有人能够想到,对于越南这样的小国而言,是否统一对国力增减并无太大作用,反而是统一可以让我们将影响力扩散到整个越南。换句话说,南海风云有变,我们在陆地就能给予反制。

孟加拉国的作用无疑也是这样。

首先,东巴基斯坦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巴基斯坦的管理成本,使巴基斯坦不得不疲于奔命。而一旦印巴对抗,印度只需要在东巴基斯坦搞事,就能让巴基斯坦痛不欲生。

现在好了,印度一记重拳下去,巴基斯坦东西分离,虽然失去了一大片土地,没有了东西呼应夹击印度的条件,但巴基斯坦彻底甩开了东巴基斯坦的包袱。

而且孟加拉国在脱离巴基斯坦后,因为共同的敌人印度反而关系有所缓和。

而且因为孟加拉国人口高达1.6亿人,即便印度人口超过10亿也难以彻底予以同化,这意味着印度不可能吃掉孟加拉国,印度借港出海以及恒河入海口被威胁的局面没有改变,印度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其次,当年的巴基斯坦虽然对东巴基斯坦鞭长莫及,但毕竟是自己国土,多远都要拼命施加影响力。

但孟加拉国独立后,没有了巴基斯坦的控制的贫穷的孟加拉国虽然不可能侵略印度土地,但人口增长却彻底失控。

而在土地资源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大量孟加拉人。开始疯狂地涌入周边的印度,让印度非法移民的数量迅速增加。

尤其是东北六邦,本来就人地资源紧张,现在又有了孟加拉人的挤占,矛盾当然更加尖锐。

而因为印度自古以来就不曾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东北六邦的管控更是聊胜于无。所以在孟加拉人的子宫侵略下,东北六邦的离心越来越严重,印度只能独自吞下孟加拉失控的苦果。

最后,也是更要命的是,肢解巴基斯坦并未让印度实现恢复英属印度版图的目标,反而越来越远。

再加上美国不仅对印度将印度洋作为后花园的做法嗤之以鼻,还是不是来个友好打击。所以深感武器不趁手的印度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终于在1998年偷偷摸摸地搞出了核武器,有了在理论上统一南亚次大陆,重现英属印度辉煌的能力。

但各大国明显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在印度拥核的同一年,巴基斯坦的科学家们突然开挂,也在同一年实现了巴基斯坦的成功拥核。

巴基斯坦的拥核,不仅实现了南亚次大陆的核平衡,瞬间拉平了印巴两国的实力差距,更彻底断送了印度想要统一南亚次大陆的野心。

而且因为巴基斯坦成为伊斯兰世界唯一的拥核国家,所以为了安全感,昔日势同水火的的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关系越来越融洽,印度除了打碎了被东西夹击的困境,其余不仅未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反而遭到无情反噬最终弄巧成拙。

今天的印度,是国际社会名副其实的气氛组,先天不良的底子,虽然尼赫鲁志存高远,但印度努力了几十年依然是名副其实的二流角色。

因为对大国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再加上国力的限制,所以印度习惯将每一场战争打成所谓的国运之战,每一次的成败也类似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的豪赌。

只不过,赌博没有赢家,印度更是从来没有真正成功过。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