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章和第2章核心概念

选择性必修2第1章和第2章核心概念

00:00
04:46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一起总结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第1章和第2章的核心概念。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3 . 标记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4.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5.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6.迁入率、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7.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8.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9.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10 . " J "形增长: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 J "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 J "形增长。
11 . " S "形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
" S "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 S "形增长。
12.环境容纳量: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K 值。
13.密度制约因素: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14.非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15.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16.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
17.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18.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19.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0.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21.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22.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即 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23.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4.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25.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6.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7.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8.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9.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以上是选择性必修2 第1章和第2章的核心概念。欢迎留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15737etjz

    老师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