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话 219 核裂变无关善恶,原子弹难言功过

欧洲史话 219 核裂变无关善恶,原子弹难言功过

00:00
19:51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的结尾,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为啥二战后的苏联能够那么强势?答案也不复杂,因为他们有资格。

根据以研究苏德战争闻名的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厄尔·齐姆克(Earl Ziemke)的著作,德军二战期间永久性损失,也就是死亡、失踪和残疾的士兵数量加起来,一共是796万,这里面大概有630万,是倒在了苏联红军脚下,占比是79%;如果按照另一位将军史学家,苏联克里沃舍耶夫的结论(Grigori F. Krivosheev),德军伤亡的总数,包括轻伤后来又恢复的,是1348万,其中被苏联干趴下的,是1076万,占比大概还是79%。

无论哪一位专家的说法,一句话总结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80%左右的武装力量是被苏联干掉的。

即便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自己军队的损失是德国的1.7倍左右,可问题是,它在二战之后,还拥有装备精良的1280万红军,这支力量别说欧洲,就算是在当时世界所有国家里,那都是Number one,第一名。虽然美国1945年也拥有大概1100万军队,但很明显,你让他去欧洲和苏联死磕,绝对没有一个美国人会同意,况且美国军队大部分只是在本土培训,并没有上过战场,和苏联红军这种经过血与火洗礼的军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就这样,1945年的苏联,说一句在欧洲横着走也不为过,仅仅是换个投降仪式的地点和主持人,勒死几个德国军官,那是谁也不敢说啥的。

我们这里顺便说个题外话,法国有一家国际民意调查和市场研究公司,叫做法国舆论研究所(IFOP),成立于1938年,这个机构在1945年,1994年,2004年,还有2015年做了四次民意调查,题目只有一个,从来都没变过:“你认为二战中哪一个国家对打败纳粹德国贡献最大?”1945年,57%的法国人认为是苏联,只有20%投了美国的票,你要知道,这可是在美国人解放了当时大多数法国地区的前提下,它至少说明苏联人的贡献和力量,在那时候的欧洲,是被公认的;但到了2015年,反转了,认为美国才是打败德国最大功臣的法国人占到了54%,而说是苏联的,只剩下20%左右了。这个神奇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确实是一件需要我们长久深思的事情。

一、湘西大捷,亚洲战场形势好

言归正传,面对着德意两个盟友在欧洲的失败,小日本也没怂,至少表面上它没认怂,这家伙一边废除三国轴心公约,痛骂德意两个投降派,公开叫嚣血战到底,一边开始在中国大陆发动了湘西会战。

按照日本公开的资料宣称,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除了摧毁美国设在中国的空军基地,还要保证湘桂铁路和粤汉铁路的畅通。但我个人认为,日本人最本质的目的,可能还是琢磨着打进四川,迅速拿下陪都重庆,然后促成中日和谈,用现代流行话来说,理想嘛,总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可惜,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的中华民国军队,刚刚装备了35个师的美式装备,并且受到欧洲胜利消息的鼓舞,你小日本不来打我,我都可能主动过来揍你。于是乎,一场两个月的大战下来,小日本被打了一个落花流水,损失了27000人到35000人,前者是它自己统计的,后者是蒋介石帮他们统计的,但无论哪一个数字,都比中国军队的2万人损失要大,这也是中国抗战之后,第一次战损比上强于日本,扎扎实实的湘西大捷。

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人接下来在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里,又重创了日本海军,逼近了日本本土,每日里是不断地轰炸日本各大城市,并且封锁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所有出海口。

同时,斯大林也算是信守承诺,在欧洲得到了令他满意的局面之后,逐渐地向远东调动军队,当然,这老小子本质上,还是为了苏联的利益,想着战后能够和美军共同占领日本,为此,他准备再付出百万苏联红军的伤亡。

就在这种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1945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大佬们的最后一场会议召开了,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

这个会议之所以召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丘吉尔。他在罗斯福死了之后,就给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写了一封信,说咱们美英苏三国还是要再聚一下,名义上,这哥们说要讨论如何管理德国,实际上,老丘只是不死心,他听说杜鲁门对苏联的态度并不像小罗斯福那样友好,甚至有些敌视,所以想继续忽悠美国对付苏联。

本来会议是定在6月份,但后来杜鲁门却改主意了,他说还是7月份吧,17号这个日子就不错,为啥?因为美国军方向杜鲁门报告了一件事,说7月16日,我们将进行一场名字叫做“三位一体”的试验(code name Trinity),试验的是一种新型武器。杜鲁门看了汇报之后,就决定推迟会议,因为根据报告,这种新武器实在是太牛掰了,万一成功了,那么他在波茨坦会议上的主动权就很大了。

那啥武器能让美国总统如此上心呢?这便是今天依旧是人类大杀器的原子弹(Nuclear weapon)。

二、原子弹问世

前面我们说过,来自新西兰的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在那之后,这个核里面是啥样的,一直都是科学家们相当关注的事情。居里夫人基于对原子放射性的研究,指出了虽然这个原子核挺硬,但还是会变化,也正是原子核的衰变,才导致元素变成了另外一种,在科学上叫做核嬗变(Nuclear transmutation)。

但如何人为地促使这种嬗变,老一代的科学家们并不知道。一直到了1932年,英国科学家们发现了中子,才让事情有了巨大的变化。

193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Enrico Fermi)用这个中子去撞击一种叫做铀的重金属原子,实验结果让他很满意,自以为得到了一个新元素,可德国科学家诺达克在看了实验之后,说新元素是不是产生了,俺是不知道啊,但您这个轰击的结果,看起来好像是铀的原子核被撞碎了,“分成了几个较大的碎片”。

在那之后,有几个德国的物理学家,开始不断地重复费米的试验,1938年,他们最终确定了一件事,就是用中子轰击铀原子,确实像费米所说,产生了新元素钡原子。但是,钡原子的质量只有铀原子质量的40%,那就不得不追问一句,剩下的质量,它去哪儿了?如果你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过,爱因斯坦曾经在1905年提出了“质能等价”(mass-energy equivalence),那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剩下那60%的质量化作能量释放出来了。

现在,请让我们记住这几个物理学家的名字,奥托·哈恩,弗里茨·施特拉斯曼,莉泽·迈特纳和她的侄子奥托·弗里施,前两位做出了精准的实验,后两位在理论上给出了正确的诠释,并且命名为“核裂变”(nuclear fission),这四位,全是德国人。

在核裂变这个概念提出的第二年,1939年4月,又是德国物理学家,乔格·朱斯和威廉·汉勒两位,提出了这种裂变可能、也许、大概可以用在军事领域,正在野心勃勃计划大战的希特勒,自然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纳粹德国启动了这方面的研究,开始了“铀工程”,参与者里面,就有前面所说的哥本哈根诠释的关键人物,海森堡。

与此同时,一位刚刚逃到美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却相当焦虑,这位叫做西拉德的家伙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他在1933年就提出了核链式反应,并且对此深信不疑,所谓核链式反应(Nuclear chain reaction),就是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产生核裂变之后,会产生更多的中子,如果周围还有铀原子,那么这些新的中子,就会继续轰击这些傻不拉几地不知道赶紧跑的铀原子,造成核裂变在一瞬间以指数形式增长,所有能量都会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来,而这些能量,如果和同样质量的传统炸弹相比,那是千倍万倍的增长,并且伴有杀伤力极大的核辐射。

说到这里,你就知道西拉德焦虑啥了,他是一个坚定的反纳粹者,就怕纳粹德国真的搞出来这么大一个炸弹,那大家可全完犊子了。琢磨了一段时间之后,西拉德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准备给美国总统写信,让美国也研究这种被称为原子弹的东西。

现在看来,西拉德当然是对的,可是当时所有他能接触到的美国官员,没有一个愿意为他转交信件,反而都苦口婆心地劝他去看看心理医生,原因就是大家都不相信他说的,什么只要用几公斤的物质,就可以炸毁一个港口,这种神话,一听就是瞎白话的。

万般无奈之下,西拉德找到了已经移居美国的爱因斯坦。虽说爱因斯坦这时候正在沉迷于引力场的研究,但以他的学识和眼光,很自然地就知道西拉德这家伙是对的,他所说的,完全可能变成现实。于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西拉德信件(Einstein–Szilard letter),就这样被递到了小罗斯福总统的手里。

1939年10月11日,小罗斯福花了几分钟看完了这封信,然后又思考了几分钟,做出了一个决定,启动对原子弹可行性的调查。11月份,他收到了国家标准局调查之后的报告,称铀元素“会提供一种可能的炸弹来源,其破坏力远远大于目前已知的任何炸弹”。

这句话让小罗斯福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了,美国开始了原子弹工作的秘密研究,最后还和英国、加拿大合作,建立了曼哈顿工程区。

1942年9月,曼哈顿计划升级到最高战时优先级的高度,这意味着,一切资源都要向这个项目倾斜,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美国人开始不惜血本地往里面砸钱,砸人,几乎所有的顶级物理学家都参与其中,主要的领导者之一是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此人的故事前段时间还被拍成了电影,他所领导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代号为Y计划(Project Y),是曼哈顿计划的重中之重,承担着最后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工作。

奥本海默现在的外号是“原子弹之父”,但当时在实验室,他的代号是“三位一体”,宗教气味相当浓厚,这个名字就是美国原子弹最后实验的名字,也是导致杜鲁门推迟波茨坦会议的那份报告的主要内容。

简短地说,这时候奥本海默的实验室已经造出来三枚核弹,名字分别是“小玩意”“胖子”和“小男孩”,但这些玩意究竟能不能用,威力如何,就需要一场三位一体实验来验证了,“小玩意”很不幸地被选为了试验对象,这可能和它的名字有关,如果不能用,那就不是个玩意。

1945年7月16日凌晨5点30分,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的一个偏远地区,“小玩意”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如同计划中的那样被引爆了,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它的威力“超出了任何最乐观的预期”,据估算,爆炸的当量约为2万吨TNT。

人类,从此拥有了可以毁灭自己的武器。

三、日德为何没造出原子弹,德国核科学家包括日本731部队为什么没被审批

7月21日,一份长达13页的报告通过快递抵达了波茨坦,送到了正在开会的杜鲁门手上,据当时依旧在场的丘吉尔事后回忆说,这个消息让杜鲁门“变了一个人”,面对苏联表现出了明显增加的自信。

只不过呢,这份自信很快就有点儿不那么自信了。因为当杜鲁门对斯大林说“美国拥有一种具有非同寻常破坏力的新武器”之后,斯大林居然表现得十分淡定,礼貌地点点头说:“那你就好好利用它来对付日本人吧。”然后叼着烟斗,施施然地走开了。

这让杜鲁门十分震惊,他甚至怀疑苏联是不是早就有了这种武器。你要知道,杜鲁门是1944年大选的时候,小罗斯福临时换将,把原来的副手华莱士踢开,换成了他,从1945年1月宣誓就任副总统,到4月份当上总统,三个月都不到,很多东西都是成为总统之后,杜鲁门才知道的,这里面自然就包括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

所以,当斯大林一脸淡定地回复之后,他蒙圈了,因为他确定,苏联、德国、日本都有类似的工程,可是进展如何,他却完全不知道。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了,当时真正研制出原子弹的,只有美国。斯大林之所以表现得漫不经心,是因为此人早就知道了美国曼哈顿工程的细节,在这个连美国副总统都无权过问的项目里面,有无数个苏联间谍,大多数,还是无偿给苏联服务的,就因为苏联一直奋战在抵抗纳粹的第一线,并且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就让很多美国知识分子对他们是心存敬佩和好感,对于这件事,感兴趣的,可以去听一下我的另一个专辑《美国史话》。

顺便说一句,日本没有研究出原子弹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原料,小日本根本就没有铀矿,在所有他们的占领区,他们也没找到铀矿。

而德国这个第一个发现原子裂变的国家,要科技有科技,要原料有原料,更是要人才有人才,当时包括海森堡在内的三位诺贝奖获得者都在为希特勒工作,那为啥没有在美国之前研究出原子弹呢?这里面的原因有点乱,很多资料都没有解密,而公开的消息却是互相矛盾的,据说,有下面几个原因:首先是德国为了保密,把这个项目分成了很多块儿,碎片化了,但部门之间,却没做好协调工作;其次是原材料里面最重要的炭棒,来自于反战的西门子公司,工程师并不知道政府要这么多炭棒干啥玩意,但还是偷偷地做了手脚,导致炭棒纯度不够,实验一次,就失败一次,一直到二战结束了,原子弹研究部门都没找到是这个原因;最后一点就是根据海森堡这位物理学大咖的计算,要想达到完全的链式反应,至少需要一吨多的铀,这么多铀,仅仅是提炼工作,可能都需要几十年,希特勒一听就懵了,这个进度,我孙子能不能看到都是未知数,那还搞个毛?灰心丧气之余,希特勒渐渐地就对这个项目失去了兴趣,去搞导弹研究了,等到1944年重新再想搞,那已经来不及了。

海森堡这家伙在二战结束之后,经常吹牛说自己当年是故意算错,就为了让希特勒造不出原子弹。但这个把戏,很快被一些人揭穿了,你海森堡平时对纳粹的那个态度,怎么可能是故意算错的?而且,你也没有太离谱,人家美国人算出来的数字和你差不多,也是需要一吨多的铀,但最后人家实际干活的工程师非常聪明,弄了一层反射膜,把那些浪费的中子给回收了,换句话说,脑洞大开的工艺,弥补了理论上的缺陷。你海森堡现在这么说,纯粹就是为了要逃脱惩罚,你就是一个怂货。

我们说海森堡到底是故意算错,还是真的为纳粹卖命,这个一点都不重要,也不是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二战之后,如何处置德国这些牛掰的科学家,倒真的是一个难题。这些人里面有很多,那确实是忠于纳粹,忠于希特勒的,他们帮忙研究了无数的杀人机器。可你把他们全整死,那也是人类的一大损失,况且,经过这场大战,美国和苏联完全知道了“科技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

于是乎,完全是不约而同的,二战之后,美苏两国开启了“抢人”计划,美国的叫做回形针行动,转移了大约1600名德国科学专家;苏联的叫做奥索维亚基姆行动,人数比美国多一些,有2200人。两个国家最迫切需要的人才,主要是德国的火箭技术,你要知道,现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这些玩意,当时的德国,那都是碾压式领先的。人抢到手之后,后来也确实对两国的太空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严格来说,这些被转移到美苏的科学家,有很多都应该算是纳粹战犯的。一些人不仅仅是纳粹党员,还是骨干,比如说著名的火箭专家,后来主持美国土星五号火箭设计的韦恩赫尔·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就是纳粹党卫军的一名少校队长,手上沾染着很多无辜者的鲜血。但所有这些人,最后都在美苏的保护下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余生,而美国后来对日本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拿出你们的研究资料,为我所用,就不起诉你们,这导致了731部队几乎没人被审判。在巨大的利益之下,正义不是迟到了,它根本就没来,因为没人想去邀请它。

言归正传,上面杜鲁门在波茨坦收到密件的时候,我之所以说丘吉尔“依旧在场”这四个字,是因为五天之后,这位老先生就不在波茨坦开会了,他倒不是像罗斯福那样出师未捷身先去,魂归天国,不是的,老丘虽然天天骂骂咧咧,但那都是气别人的,他自己的脑血管心血管都好得很,活得很滋润。那不是身体原因,为啥不来开会了呢?罢工了?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三丫家的丫

    在巨大的利益之下,正义不是迟到了,他根本就没来,因为没人想去邀请他

  • 三丫家的丫

    这个沙发好珍贵

  • 321起

    这不是简单的历史,还是科学史

  • 缪因子

    电影奥本海默,非常值得一看

  • 茫然6806

  • 一醉雨听风一

  • 金钰珏

    二战中牺牲和贡献最大的苏联,如今却搞成这个样子,实在令人唏嘘。

  • 听友195378008

  • 董大ye

    来了

  • 卡西莫多李

    都是抢的德国的成果,在自己那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