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10点这场发布会?

怎么看待10点这场发布会?

00:00
11:36

10月8日,国庆假期结束第一天,很多人都在期待一场新闻发布会的召开。

这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这场会将释放哪些增量信号,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接下来的发展态势?很多人都在关注着。

事实上,10月6日,这场发布会的预告一出,就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节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新办发布会,一系列会议召开,一项项利好政策的推出,使得市场预期明显改善,资本市场连续上涨。

国庆假期期间,各大券商都没有休息,假期开户数也创下历史新高。

在这样的情绪下,当看到国新办要举行这样一场发布会时,大家都在期待,这个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篮子里又有什么利好政策,又会放什么“大招”。

发布会前一天下午,我们专门去了一趟国家发展改革委。为了这场发布会,他们已经准备了很多天,我们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时,他们还在为发布会做最后的梳理和完善。

这场新闻发布会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首先,是这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的时间节点恰逢其时。

在谈到这几天舆论场的热切期待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员提到,这反映出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仅来自于资本市场,还来自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更来自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所以,在节后第一天开这场新闻发布会,也是恰逢其时。

梳理时间线,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支撑力的脉络:

||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到,要“加力推出增量政策”;

||3天后,9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要“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实工作”;

||而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讲的,是“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从谋定方向到研究部署再到系统落实,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清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说: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我国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边际走弱的现象,选择在这时开这样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具体的政策举措,展现出了中央对解决当前经济回升中所遇到的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决心。同时,这些举措也表明,我们现在还有充足的政策储备。

此时,距离2024年结束还有80多天。今年前半段,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上半年保持了5%的增速,总体稳健。一般来说,四季度经济在全年经济的占比份量较高。

在这个时刻,需要推出、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让企业、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增强社会的信心和预期,在这关键的第四季度再拼一把,这对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

放在全年的角度来看,这场新闻发布会,同样也是恰逢其时。

这场新闻发布会备受关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出席安排。

出席这场新闻发布会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和副主任刘苏社、赵辰昕、李春临、郑备。

这次“一正四副”的配置,实属罕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分析:

这次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带着四位副主任一起参会,确实不常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副主任都负责不同方向的工作,这次共同参加新闻发布会,也是在向社会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一揽子增量政策是在全方位发力,打出政策“组合拳”。

“组合拳”要打得有力有效,不光意味着“多出拳”,更要讲究策略、节奏、配合。

之所以国家发展改革委提“组合拳”受到外界广泛关注,是因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着政策执行协调中枢的角色。

黄汉权表示:

从机构职能上看,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部门,要负责做好政策间的统筹协调,承担政策一致性的评估,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实施。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部门比国家发展改革委更适合出来讲“一揽子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工作,就是统筹财政、金融、投资、房地产等各领域政策,增强宏观政策的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合力。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这场发布会之后,我们也期待其他部门再对具体领域的政策安排做详细解释。

回看这段时间,先从金融领域发力,立竿见影提振信心、扭转预期,紧接着跟进宏观政策的整体部署,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从而改善宏观经济基本面,进一步巩固市场主体和地方的信心、巩固积极的市场预期,继而开启正向预期下的良性增长循环。

这套“组合拳”的思路清晰,布局长远。

事实上,这也回应了外界关注这场新闻发布会的另一层原因——这些政策密集出台,是否意味着底牌尽出,后续就“没招了”。

黄汉权解释了中国宏观政策的制定逻辑:

当前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一定不是一个短期的刺激,而是可持续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一直强调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

经济发展都有着周期性,当前的中国经济的周期性特点就表现为,实际增速跟我们的潜在增长率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来把经济的实际增速拉回到原本应有的区间。

但是,加大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

所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牵头考虑政策时,兼顾总量与结构,兼顾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考虑提升中长期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比方说,消费是我们现在政策的一个重点,“两新”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拉动了大众消费,但这个政策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对当前消费的拉动,而是包含了对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结构性引导。

因为有全局谋势的思维,才能精准落子到关键之处。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员也提到,一揽子增量政策不单单着眼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单单着眼实现今年的经济目标,它瞄准的是更长时间的发展。

对于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工作人员提到了三个时间点——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为“十五五”打下基础。

这场发布会,只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的起点。

延伸阅读:

大小国务院,同日发利好

昨天,国庆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国家机构开始全面启动了。

上午,素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发改委,一正四副,五位大主任集体出席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下午,国务院在进行“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协同提升实施效果”的第十次专题学习后,又紧接着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上午的发改委的记者会,投资层面并没有太多超预期的东西,确定了明年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将两个一千亿的特别预算,从明年提前至今年,并没有符合狂热的市场预期。

搞的朋友在群里调侃,以后不能让福建人搞发布会,看起来像电.诈。

不过,发改委却在今年的会议中,却隐藏释放了一个重磅的消息,官宣了未来几年中国发力的方向,发展的路径,以及国家重点资金的投向:“续建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

这些内容,清一色都是为了“大国大城”服务,也就是说,明年的经济工作内核,就是推动“大国大城”。

巨大的人口流动,必然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再平衡,今年开始的未来几年,无论是产业投资,还是资产配置,都需要紧密围绕着“新型城镇化2.0”。

下午的总理的专家企业家座谈会,一般一年举办四次,年初的那一次主要是针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4月份和7月份的两次,主要是为了4月和7月的政治局会议做准备。

年底的这一次座谈会,主要是为了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准备,由于比党外人士座谈会、12月政治局会议等重磅会议先行召开,往往也会被视为是对明年经济工作定调的一个风向标。

这次会议有两位老熟人,分别是北大国发院教授周其仁和深圳创投的左丁,都参加了今年5月总书记在济南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

周其仁就不必说了,他的偏右的意识形态举国皆知,深圳创投的再次出现,也标志着独角兽的孵化,国资的分量已经越来越重。

他俩先后出席,也是国家对外的释放的重磅信号。

此外,出席总理座谈的会的还有: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瑜,中银粤财副总,张明,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张水利,厦门象屿集团书记,游玮,埃夫特智能装备董事长,周勇,中建副总。

名单延续了之前每次都会邀请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家以及房地产行业领导的惯例,

但本次也出现了两个特点,一个是清一水的国企,另一个是企业高度集中在东南地区。

此外,对比4月会议和7月会议,我们能够会发现细节上的变化:

4月会议说的是,希望广大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积极开拓市场、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7月会议说的是,希望各位企业家坚定信心、专注创新发展,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

10月会议说的是,希望各位企业家扎扎实实把企业办好,在开拓市场、稳定就业、扩大投资等方面积极作为。

4月说了三次创新,7月说了六次创新,10月一次创新都没说,却着重说了之前两次从未说过的就业和投资。

也就是说,9月政治局会议之后,国务院对企业家的诉求,从专注专注创新发展,转向了民生就业,推动企业扩大投资与生产。

而这个动作,需要国资牵头,国有金融机构投钱,国有企业投产,开启明年的经济新周期。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创新没有用,相反,而是标志着创新将要结出果实了,投资要分化了,要看重点看那些产品已经面向市场的企业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是硬顶着制裁和围剿,全力发展科技创新,三中全会之后,是深入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为成熟的科技创新的产品开拓市场并护航。

而明年开始正式启动的“大国大城”战略,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汇聚,以及国家对城市进行的海量投资,正是为这些成熟的创新科技,提供充裕的应用场景和消费市场。

近期大小国务院,各部委正在做的,就是鼓足士气,喊着“枪在手跟我走”,将民众们的热情激起,发动这一轮新经济的引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