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道德经》第二十章

诠释《道德经》第二十章

00:00
21:59

《道 德 经》

    第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可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儡儡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dàn兮其若海;

liáo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简单解释:

     直言不讳地讲话,与阿谀奉承地讲相差有多远?赞美与批评相差又有多远?

      什么是最可怕的?就是凡夫的无明无智,稍不小心就粉身碎骨了。只要懂得万法皆空,一切都是自己的妄念所现,看破一切,放下追求,修身养心,就会远离灾祸!

凡夫俗子与得道圣人有什么不一样?

     凡夫忙忙碌碌都为小我,却被生活五花大绑,挣扎在生老病死中。而圣人明白生死非真我,肉相是假我,不执著,不追求。

      凡夫众人自私贪婪,巧取夺利,看似丰足有余,其实烦恼重重;

圣者无欲无求,简简单单,傻傻呆呆,看似什么都没有,其实得虚空大我。

      凡夫众人世智辩聪,研究发明,名扬四方;

圣者浑噩无事,不争不强不分别,心如大海。

      凡夫争名争利争地位,有依有为有手段;

      圣者无名无利无声誉,无依无为无技能。

尽管圣者相上庸庸碌碌,与世格格不入,但是内心融入虚空,与天地同寿,独享清净。

详细解析:

       这一章很特殊,全部都在举例说明圣者与凡夫的不同,通过对比来强调“悟道、得道”不仅仅是修行人应该有的,更是一切三界众生都应该有的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唯:诚恳,老实”的意思。

  阿:指“阿谀奉承,逢迎,讨好”。

      意思是:诚恳地,老老实实地汇报一件事情,与阿谀奉承地讲述一件事情相差多少?欢喜那件事物和厌恶那件事物又相差多少?事情是同一件事情,能表达清楚就好。如果听者的心如如不动,管他用什么方式说。如果听者的心有“喜欢”和“厌恶”的分别,那是听者自己有问题。当然,有“二元”分别,也有各人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原因。

   “人之可畏,不可不畏。

    人:这里是指世间凡夫。

     什么最“”?

     是凡夫的“无明”最可怕;是凡夫丢失了本有的【大智】后,自以为是,利用世间邪智、世间阴谋,巧取利益,这是最可怕的。

      但是,无智的世间俗人,不但不畏惧,反而十分执着,十分迷恋这些世间邪智,用得不亦乐乎,根本不畏惧其中的平衡法则,也就是因缘果报。

什么是“不可不畏”?

    世间智慧拥有的越多,越是往下沉沦,越是有无尽的痛苦烦恼!

       修行人也好,世间凡夫也好,不但要远离这些可怕的世间邪智、世间技能和阴谋,更要破除凡夫对世间邪智,世间技能,世间阴谋的执着和喜好。

     “荒兮其未央哉”:

荒兮无边无际,没有尽头。

未央没有结束的时候。

      什么东西没有尽头,没有结束的时候?

     那就是不明“大道”的人,把【三维世界】当成【真实世界】,在虚妄的世界里烦恼痛苦,轮回纠缠,没完没了,没有尽头。这就是“荒兮其未央”啊!

      这个世界为什么变得如此可怕,就是因为凡夫无智。

      实际上,世间凡夫因为活在自我中,活在分别中,所以一辈子在善恶、好坏、喜怒、明暗、生死等这些“二元对立”中挣扎,忙碌;在黑白、是非、得失、利害中权衡,谋划,算计。最终的目标,无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于是大所作为,明争暗斗,拉帮结派,胡作非为。

       因为凡夫活在自我世界里,把这个纷乱虚妄的二元世界当成真实;把这个同业相缠的世俗家庭当成港湾;把来讨债的小鬼当成自己骨肉。

       凡夫不识宇宙真理,不相信“道”的存在,牢牢地被套在“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中:一方面钻进了【四书五经】这些俗不可耐的“学问”中孜孜不倦,求取功名利禄;另一方面,因为几千年来,被封建礼仪压得喘不过气来,想要冲破封建教条的枷锁。

      他们哪里知道,站在道的高度看芸芸世界,无非都是虚幻。如果我们执着这些假相当真实,那你就被假相拖着,在虚妄的六道中,与万物之间痛苦轮换。

        一旦你明白世间是假的,自私小我也是假的,痛苦轮回还是假的,你当下全部释怀,统统放下,彻底解脱,自在啦。

         此时“吾心”成“我心”,提升维度,进入灵性世界看世间,世间全无。既然世间全无,还有你吗?

        有人可能要说了:既然都是假的,那我可不可以去抢银行?可不可以去找女人?老兄啊,你抢钱、找女人,是不是你又执着了?说明你还是把假当成真,你涛声依旧啦,你还停留在“小我当家”的境界中啊。

        各位,如果你真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相,你一定明白我们的肉身也是假的!肉身是假我,“小我吾心”也是假我啊。

        当然,既然有一个假我肉身在,我们也不能违背【因缘法则】,是不是?所以,该吃的还得吃,该穿的还得穿,自己的因果自己还。

         但是,绝对不是去执着,绝对不是去追求虚妄的世间目标:什么存款、洋楼、名誉、地位等,都不要执着,用就是,因为这些都是累赘,是包袱,你执着“拥有得越多越好”,心就越往下坠了。有谁见过,哪只鸟在天空飞的时候身上还背着个鸟窝啊?

         各位,我们之所以跌落在三维度地球世界,就是因为我们身上背的东西太多了,太重啦!还不肯放下?还不愿意让自己往上轻扬?还在执着什么呀?

         只要我们放下执着,随遇而安,用的时候,捡起来;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放下,放得越多就越轻扬,就越往上升!

         当学习《道德经》看透了世间真相后,我们的境界会越来越高。站在“高维度”看世界,发现,原来三维地球世界是那么的渺小,是那么的肮脏,是那么的幼稚。慢慢地,我们的【心】越来越大了,渐渐进入【大我道心】。


         当我们站在【道】的高度看世界时,发现,不光是三维世界,就连神界、天界世界都是不真实的,都是【游戏世界】。于是,我们对世间一切都不会执著了,这种境界叫“无为”。

           \

           当我们对一切都不执著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任何世界里,都能做到随遇而安,都能“随缘应缘不攀缘”,也就是我们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再执着了,这叫“无不为”。此时活在地球世界上是不是潇洒自在了?是不是解脱了?

         现在再问你,还想去抢银行吗?

         注意区别:“吾心”“我心”。

     吾心:六识妄心,是小我,是【人我】。

       我心:七识真心,是灵性,是【法我】。

      灵性越高,维度越高,【心】也就越大,直到【大我心】,能包容世界一切【二元】,没有分别,没有国界,没有法界。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太牢:是指高级牺牲品。这里是指身不由己。

 兆指动的次数多。未兆是安静不动。

       这一句的解释是:众人熙熙攘攘,忙忙碌碌,拼命奔波,无非都是为了满足小我“吾心”的贪求,一个个都像被囚禁在这自私我执中,身不由己,生生又死死,如同野草,春来登台,秋冬枯了。就这样一冬又一冬,一世又一世,无量的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得很哪!

       而对于圣人来讲,哪怕一世又一世地现相入世间,来作梦中佛事,但是,【“我心”不动,“独泊”在家中】。对于变迁的世间境相,犹如【隔窗看风雨,风动雨动心不动】。是不是“我独泊兮其未兆”啊?

       圣人看生死,好比昨天、今天、明后天。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

 沌沌:是混沌无分别。

 孩:是有一点分别。未孩就是还不会分别。

 儡儡:是会分别。

 无所归是不执着。

        刚出生的婴儿都见过吧!小嘴里放进什么,都当奶头吸,有奶无奶都一样地吸,无分别。对奶水也不执著,人奶、牛奶、羊奶,都一样地吸,不分别;对奶瓶也不执着,塑料的、玻璃的、漂亮的,不漂亮的,都一样地吸,不分别。

          各位,看看婴儿多有智慧,只要是奶水,管他什么样的奶瓶。如果婴儿也跟我们一样分别来分别去,不饿死才怪呢。

           若问:得道高人是什么样子的?得道人啊,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不分别,即使有那么一点点分别心,也不会执着。这就是得道高人的境界。

           听好了:一个特别执着的人一定是妄想分别很严重的人,爱钻牛角尖,爱掰世间道理,满嘴都是“正确理由”,情绪波动大,那么身体就很容易出问题。我劝你,赶紧买几个不同的奶瓶,学婴儿喝奶水,有奶就行,别以为自己有一点点“文化”,总盯着奶瓶分别个不停。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余:是多余,很多。

 遗:是少,很少。

 人之心:是小我“吾心”。

     因为世间人毕竟是停留在自我上,是“小我吾心”当家。于是凡夫的世间智慧越来越丰富,贪嗔痴淫杀盗妄就越来越厉害,向外抓取越来越多,然而自己造下的恶业也是越来越重。

      而得道人几乎不执著“小我吾心”,是把“心”的格局放大了,融入了“宇宙大我”,此时已经拥有了“大我圣心”。虽然肉身还在尔虞我诈的世间中,却是“入污泥而不染,濯zhuo清涟而不妖”,清心恬淡,干干净净,一身轻松。这不就是“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吗?

       经典里的“众人”就是指自私的凡夫俗子。

       第十九章讲过,凡夫俗子也分好几个等次,“巧智”越多,灵性越低;世间小智慧越丰富,距离圣佛越远,幸福指数越低,活得就越辛苦。

      、

      【境界】是在我们的内心中,我们内心的境界越高,做人越糊涂,但是幸福指数很高,傻乎乎的,无欲,无事,没有远大的理想,不会去争,也不会去钻牛角尖。

       “我愚人”,就是“圣人比世俗人愚钝”。

       “我愚人之心”是说:“圣人与世间凡夫相比,圣人的“小我吾心”愚到极致。因为圣人停止妄想分别,大智若愚。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昭昭”与“察察”都是表炫目灿烂,名声响亮。

  “昏昏”和“闷闷”则相反,无声无名。

      世间凡夫,巧智取利,大所作为,又是发明又是技能,又是演讲,又是写作,名扬四方,树碑立像。

       而得道人恰恰相反,无为无作,庸庸碌碌,默默无闻。

   “dàn兮其若海;飂liáo兮若无止”:

 澹:是清净而深广。

 飂:是风声急流。

       意思是:“我心”清净,辽阔,与天地合一,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宽容,接纳一切川流而不分别;又像风急云流的虚空,静而无静,空而不空。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

     凡夫众生通过种种手段向外抓取,拥有大量的金钱、地位、名誉、美女等,沉甸甸的那个美啊,走路都地动山摇。

      而得道圣人,清心寡欲,是无财无产无地位,轻轻扬扬无累赘,宇宙虚空任我飞!

       众人的“”,不但是相上的财、物、色、声,还有看不见的世间智、世间谋术,更有无穷的业力纠缠,无尽的轮回苦恼。

       圣者的就是说圣人是现低贱的、贫穷的、没有地位的人。圣者除了光杆子,什么都没有,更没有世间智,没有世间谋术,没有无穷的业力纠缠,没有无尽的轮回苦恼。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贵:指程度很深。

 母:是指虚空。

 食:是融入进去的意思。

      圣人与世间凡夫不一样,凡夫活在小我中,被“自私小我”困死在有形有相的六道中,活在虚妄的生死轮回中。

      而圣人化“小我吾心”为宇宙“大我心”,完全融入虚空,心遍法界,与天地共存,又随时可以从空出有,大作佛事。

各位,圣人之所以不同于众人,是因为圣人心是道心。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坚信,有一天你也会化“世间凡夫”为“得道圣人”,一定的!

      要说明的是,这一切都是活着的时候做到的,因为《道德经》传世的目的,就是来【化凡夫为圣人】,【化“小我”为“大我”】,回归【真我】,与天地合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主播信息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