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

太极拳论

00:00
03:55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等和走架相关的双重。《王论》对双重的基本观点是:“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这种观点是从整体去理解双重的,包括了走架和比手。阴阳是矛盾对立而又协调统一的两个方面。太极是阴阳平衡相合相抱的一个球体。太极球中的某一部分阳的减少同时也是阴的增加,它必然导致太极球中另一部分阳的增加和阴的减少,反之亦然。这就是阴阳交变,互为其根。这种此消彼长、互为其根的变化是在保持太极整体阴阳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是阴阳相济。如果背离了阴阳平衡这个条件,就必然导致阴阳乖离,互相牵制、抵触、排斥,而使太极的整体协调遭到破坏,失去了球体运动的圆转顺随和轻灵的性质,而导致滞重不灵。这就是双重的实质。

  以虚实为例,虚为阴实为阳,右虚则左实,上虑则下实,手虚则足实;两手分虚实,两足分虚实。虚实分清当然是避免双重的方法。但是,只从手或足或是其他局部的虚实变换中去理解双重则是片面的,无法达到整体的阴阳相济,解决不了双重问题。武禹襄《十三势说略》中说:“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就明确无误地说明了局部(如手足)的虚实必须服从全身的总虚实,才能达到阴阳相济。因此,避免双重之病不能只着眼于手和足或其他局部的阴阳虚实,而必须注意全身的阴阳虚实,使矛眉对立的两个方面从整体上统一协调起来,消长转化,互为其根。不互相牵制,不互相抵触,更不互相排斥。这样才能达到全身的安舒、轻灵、圆转、顺随而不出现双重。反之,无论动静、虚实、开合,出现自相牵制、抵触、排斥,即是不知阴阳,双重之病未悟。

  至于比手中出现的双重,其根源仍在于走架中的双重未悟。只是由于另一方的加入,两个运动系统合成一个系统,增加了人我双方的一对主要矛眉使情况更加复杂而已。比手中避双重的关键还是在于保持自身整体的平衡协调,阴阳转化互为其根,达到阴阳相济。正如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中所说:“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要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具体地说,彼以刚采,我以柔应,避其劲端,接其劲侧。保持自身的中正安舒,不偏不倚。通过腰、胯、腿和粘着点的螺旋缠绕,将对方来力的一部分引化到身外(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杏),这就是“走”(阴)。“走”只是阴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