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年诵读《郭文斌说二十四节气之寒露》20241008九月初六

第1年诵读《郭文斌说二十四节气之寒露》20241008九月初六

00:00
10:37

寒露(20241008农历9月初6)


寒露是指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唐代诗人元稹写过《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gé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很好地表达了这个节气的三候特点: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ge;三候菊有黄华。这个时候菊花已经遍地开放,因为天气寒冷最后一批大雁南飞了,古人看到鸟类渐渐在北方消失,而海边又多了很多蛤蜊,因为贝壳的纹路和雀类非常相似,古人认为这是雀变为了蛤蜊,所以说“雀入大水为蛤”。也可理解为古人观察动物和气候变化衍生出来的丰富幽默的想象力。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个时候冷空气占据了主导地位,要注意滋阴润燥、益肺养胃,养生上多食用一些应季的柿子、石榴、芝麻、花生、核桃,晚上泡脚可以提高免疫力,早晨喝一杯淡盐水、晚上喝一杯蜂蜜水来润燥。“寒露”前后要多睡一个小时,早晚注意保暖。也可揉搓大鱼际三五分钟,宜肺养脾胃。我们出门的时候就把大鱼际搓热,然后搓一下鼻梁两侧,揉一揉迎香穴,用这种方法来驱走寒冷,预防感冒。


寒露之后是霜降,之后是立冬,寒露这个节气是由秋入冬的一个过渡性节气。古人在寒露前后有赏菊登高的风俗,后来渐渐归并到九九重阳节里了。两个九用来敬老,重阳节就是敬老节。郭文斌老师在长篇小说《农历重阳》一章描写了从山顶往山底滚锅盔的习俗。作家把锅盔和太阳两个意向做了一个连接,寓意我们吃的面饼事实上是太阳的恩赐,没有太阳庄稼就无法生长,没有庄稼就没有重阳节,所以才有从山顶往下滚的锅盔。小说还描写了一村的孩子在山顶比赛朗诵《孝经》祭重阳过重阳。


中华文化的根基就是孝道,就是感恩。《孝经》表达的孝心跟寒露的联系,对比人生来讲,“寒露”对应的人生就是一个人将要进入冬季,意味着我们要进入老年了。后代子孙对上游要负起责任来。因为养老本身是育儿,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华文化以“寒露”前后的重阳节,来提醒子孙后代来缅怀祖先、孝敬老人。它用的意象就是登高,用双倍的时间就是两个“九”的叠加,用“九九”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用“九九”来祝福子孙后代绵延不绝,用“九九”来祝福一种文化的后继有人。中华文化的象征性就在节气和节日里体现出来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