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受喜受乐到初禅
六、“受喜”,可是还没有受乐。乐从脑起,每一个细胞,都很“爽快”,舒服极了。为什么不是喜受、乐受呢?受是行阴,特别着重于感觉、触受,得喜、得乐,你普通打坐偶然有一下,不要把普通打坐的喜乐触受,当成那个受喜境界,那还远得很呢,程度差别太大了。
七、“受乐”,进入初禅就受喜及“受乐”了。初禅是什么呢?正式的禅定来了,昨天讲过,“心一境性,离生喜乐”。这个时候你杂念一切清净了。“离”这个字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这时才晓得我的知性跟身体感受是分开的,气息和四大也可以分开。第二个意义,才晓得这个时候,如果我这一口气不来死掉了,马上可以跳出来,到另外一个生命境界。所以佛经形容这个生命,自己这个灵魂离开身体如“鸟之出笼”,舒服得很。就像关在笼中的鸟被放出来了,超越肉体物质的障碍。所以说是“离生喜乐”,喜是心理的,乐是四大变化,这就接近了初禅。
如果你修到初禅,配合上心理,你的脾气、个性、毛病都改了,就是现在走了,会生色界初禅天,那不是其他宗教讲天堂的天,比那个高多了。初禅天是色界天,已经跳出了欲界,欲界众生都有性欲的关系,色界没有欲了,一切的欲望都清净了。
这里头有一个问题,你说到了初禅天,像这个时候叫得定了,进入初禅了,还是第一步哦!那前面的工夫难道都不是禅定吗?那是什么呢?前面也是得定,叫什么定?有三四个名称。我们普通打坐是“欲界定”,是欲界的五趣(天、人、畜生、饿鬼、地狱)都可以做到的,偶然静一下很舒服。还有“未到定”,还达不到定的一种境界。有些是“中间定”,好像不动,又好像动,属于中间的。还有“近似定”,接近相似了。所以你们打坐修行也在修定,没有错。真到了除诸身行,离生喜乐,受喜、受乐的时候才进入初禅。不过,静定来了仍是小乘的定境,再配合《俱舍论》心理行为转变,思想转变,智慧都打开了,也许这一生就可以证到罗汉果,也许哦!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第四节 十六特胜的修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念的境界
八、“受诸心行”,前面到除诸身行,这五步统统在气脉里转,对不对?受诸心行这里转了,转到心的境界了,懂了没有?跟身体四大关系少了,跟地水火风的关系变了,感觉感受不同了。受诸心行是由初禅进到二禅境界,由“离生喜乐”初禅,到第二禅“定生喜乐”这个心念境界。当你达到受诸心行时,就不同了,感受到二禅的定生喜乐。
九、“心作喜”,前面不是受喜受乐吗?这里的这个喜同那个喜不同吗?不同。前面那个受喜受乐还带有物质的、感觉的状态;这个是心境的状态,境界完全不同。为什么叫心作喜呢?是心意识在作意,唯识叫做作意,就是“定生喜乐”了,所以心作喜。
十、“心作摄”,心作喜还容易懂,心作摄就难懂了,尽虚空大地归之于一。经典上讲,一毛端可以容纳大海,心细如发,一念万年,都是心的境界。经典上也讲“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看不见了。也就是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心作摄,定生喜乐,进入二禅。
十一、“心作解脱”,这个时候就真的解脱了,一切烦恼根根清净了,二禅进到了三禅。心作解脱是证到三禅境界。
现在讲十六特胜,过了一大半了,初禅、二禅、三禅,快到四禅舍念清净了。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修行的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有修戒作人开始,修定修慧,得解脱,解脱欲界的束缚了。共产党把解脱改一改叫“解放”,修行到真解脱,真解放了,也真见到自性得到大自由、大自在了。不过,解脱以后还要解脱知见。
《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第四节 十六特胜的修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无常 观出散
你们注意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四个,然后就不管知不知了。“知”当然仍在那里,它没有动过啊。除诸身行以后受喜、受乐、受诸心行,没有知不知了,走到心行路线去了,对不对?再进一层心作喜,完全在心了,不管身了。再下去心作摄、心作解脱,清清楚楚都告诉你,到禅定境界,就是心了。佛法不是分“心、意、识”三层吗?前面第六识属于心,第六意识分别思想的根根在第七识的意,识就是第八识。
十二、“观无常”,也不是知,也不是心,也不是身,都不是。观无常,观一切无常,观慧,完全是智慧的境界。后面这几个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观灭尽、观弃舍,并不是到后面才用哦;有智慧的人,一开始知息入、知息出,已经观无常、观出散了。尤其更要注意的是,知道息出入,息不要抓回来,安那般那一进一出是生灭法,我们的念也不要抓回。一切众生习性都要抓。有人挨了我一顿骂,还坐得好好的,你说是他划得来,还是我划得来?这些现象境界还有没有?都过了,诸法无常,不永恒,都在变化。我们大家由婴儿,到现在都五六十岁了,有做婆婆妈妈的,做奶奶公公的,每个都无常。世间一切无常,修行打坐也无常,刚才坐得好好的,都没有了。如梦如幻都过去了,所以是“观无常”。
修行的方法不过是一根拐杖,不要被拐杖困住了,坐轮椅不要被轮椅困住了,诸法无常,观无常。所以从安那般那开始,出入息一进一出是无常嘛!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切皆无常,一切皆苦,一切是空的,一切是无我的。无常、空、无我是三法印,学佛的基本。你用这个方法修行,不要被方法困住了。否则就把无常当成有常了,那就错了。所以不是到十二步才开始观,是你一开始入手就在观无常了。慧跟定配合来修,要有这个智慧再来谈学佛,再来讨论。
十三、“观出散”,有人被气困住了,就观出散,把平常的一切不适丢开,放之于虚空。不管气到哪里,你有个气,就被困住了,没有观无常,没有智慧去破它,没有观出散。你身体有病,乃至衰老,要死,用观出散都把它散出去,丢开了,一切皆空,死也空嘛,老也空,病也是空,出散。所以佛有一个偈子,吩咐修行的,“诸行无常”,一切作为、一切行为,不是永恒的,都是无常,都会变去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来一往,呼吸一样,一进一出都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不呼不吸绝对的清净,呼吸也静止了,寂灭为乐。有智慧的人一看这个偈子,工夫也到了,理也到了,还讨论个什么啊!还有讨论个什么啊!还有讨论就已经在生灭中了。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所以叫你观无常,这是慧观,不是眼睛去看,是智慧解脱,观出散。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