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刘蕊成为“责任规划师”的第5年。作为一名“国家宝藏”的守护者,北京城市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刘蕊几年来和团队成员为了北京长城遗产的保护,带着学生们在燕山山脉和西山山脉间攀爬穿梭,实地勘探调研了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个区的早期长城遗址。“一旦发现了一个新的长城遗迹,我们团队所有的成员都特别兴奋!”
“苏格拉底曾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重要的是如何让它发光。’每位同学都需要找到开启发光键的钥匙。”9月6日,正值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新生开学典礼,刘蕊作为学部教师代表向新生致辞。刘蕊提到,作为一名教师,从教20多年来,“说到最大的变化,我觉得是我越来越喜欢我的学生了。”
复核了66.89公里的长城墙体
刘蕊长期从事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长城遗产保护是她的一项重大课题。刘蕊和团队成员多年来为早期长城的勘测和调研付出了巨大努力。近年来,刘蕊和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对燕山山脉和西山山脉位于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个区的早期长城遗址,进行实体勘探、信息采集、数字化呈现等工作。
在调研过程中,刘蕊和团队成员带领学生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经常是早上上山,下午四五点才下山,其间只能带一些简单的食物充饥。野外勘探的工作不仅艰苦,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早期长城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没有明显的城墙,主要呈石垄形态。在上山攀爬的过程中,随时都有一不小心踩到松动的石块滑倒的风险。
在长城遗产调查中,为了避免植被对遗产调查的影响,最佳的调查时间是在落叶以后,即秋末到冬天开始的这个阶段。此时温度较低,山区的风很大,调研团队成员甚至不得不蹲着前行。“我们在延庆和昌平调研的时候,每次风都很大。去多了也就摸索出一些经验。比如在延庆调研时需要避开早上的风感时段,而昌平的风感时段大概在11点,我们就会尽量在11点前去。”刘蕊说道。
“人还可以克服寒冷,但是机器不行。电子设备在低温的情况下会掉电特别快,勘探用的无人机就有坠机的风险。”刘蕊提到,团队在昌平早期长城调研时,大疆御2无人机突然虚电坠落。“还好大家第一时间听到警报音后,快速组织人员安全避让和无人机人工速降。我们的这些亲身经历也为后面的团队留下了宝贵经验,设备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
“但是每次一旦发现了一个新的长城遗迹,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都会特别兴奋!因为我们为长城遗产保护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遗产点,为北京的遗产版图又新拼上了一块。”刘蕊回忆,2023年,团队对昌平区流村镇马刨泉北齐长城遗迹瓦片和炭块进行碳14检测,把长城的年代确定在公元536~644年和公元559~646年,这是团队的一个重大科研验证。在2023年北京市早期长城资源补充调研项目中,刘蕊和其团队共计复核了66.89公里的长城墙体,在整体调研中新增了180个点位。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建设人民城市的过程中,城乡规划专业其实是通过对国家的土地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和开发,来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的利益。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在逐渐消解的。只有我们把这些可能消失的遗产收集起来,才能让后人去了解它、认识它,并且保护它。一句话来讲,希望把美丽的事物留给孩子们。”刘蕊说道。
带领学生参与湿地保护
刘蕊在学校里开设了《历史遗产保护与设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城市设计》三门课程。此外,她还会在暑期阶段带领学生进行《城乡认识调查研究》,该课程被评为社会实践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刘蕊介绍,在日常教学中,学校设立了数字采集与建模实验室,并和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为学生在遗产保护领域提供接触前沿技术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获取最新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以外,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刘蕊每年都会担任许多学生竞赛项目的指导老师,如北京市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我们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些丰富的经历,能够在本科期间收获成果。”
从2019年起,刘蕊及团队承担了汉石桥湿地保护“责任规划师”的工作。通过对湿地的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准确划定,确定周边生态环境和村庄整体协调发展的最终方案。刘蕊也带领着她的学生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其中。
北京城市学院每年都有学生作为志愿者加入汉石桥湿地的保护工作中,甚至在后期成为专业的研究团队成员。“我们有学生参与汉石桥湿地每年的鸟类环志工作,给一些珍稀鸟类的腿上戴上一个小铁环,对它们进行编号,以此调查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这也是我们对鸟类进行科学保护的一种方法。”刘蕊说道。
刘蕊介绍,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四年内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参与到不同的科研项目中。新生可以参加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大二进入到专业知识的领域,学生可以参加遗产保护的专项研究。等到大三的时候,学生们就可以用学习到的现代信息技术参加数字平台建设、数字分析等内容,并且参与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到大四的时候,学生如果愿意继续研究,就可以跟着刘蕊做毕业设计。“这也是我带着学生们在大学四年期间进行科学研究,让学生们逐渐成长的典型过程。”
城乡规划专业大三学生赵文玺,从大一开始就跟随刘蕊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已经接触过长城沿线城堡的保护、林下空间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等等。虽然还没有正式上过刘蕊的专业课,但刘蕊几乎是她进入大学以来每周见到最多的老师。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赵文玺留在学校做项目,更是几乎天天都要和刘蕊见面。
“刘老师非常细心、非常温柔,同时专业能力非常强。在调研长城的时候,我们全程和老师一起从早上8点调研到晚上10点多,刘老师一直积极地起到带头作用,带着我们爬长城。”赵文玺回忆,因为调研时爬的都是野长城,山路非常陡峭,十分辛苦。刘蕊总是自己背上许多吃的,随时给学生们补充能量。“当我爬到山顶终于看到堡寨的时候,感到非常震撼,觉得这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教师是我一直以来都想要从事的职业”
“我小时候的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我可以选择职业开始,一直都向往师范类方向。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很多同学选择去规划院、政府部门,但我却选择到学校任教。”刘蕊说道。
“教师是我一直以来都想要从事的职业。”考大学时,刘蕊因为很喜欢大自然,报考了园林专业。在大学中就开始担任助教,并在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京城市学院任教。
刘蕊介绍,大学的专业类教师和中小学的师范类教师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的专业类教师必须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获取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体系,才能够带领你的学生在这个行业里面有一定的发展。所以作为大学教师,必须既要懂得教学方法,还要懂得怎么完善专业的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上,刘蕊注重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引导展开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和学生的对话交流。而在课后的考查上,刘蕊自认为是一个严格的老师。“我对课程成果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也会在聊天的时候跟我说‘老师你太严了’‘内容太多了’。但是我会告诉他们,人要在乘风破浪的过程中才能练就坚韧的精神。这种压力往往能够让学生打破身上的桎梏,最后得到好的结果。”
作为一名教师,刘蕊也经常面对令人头疼的问题。“大一、大二的学生因为不太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会感到迷茫,执着于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但是我们的工作一定是要有所创新的。”刘蕊会花大量的精力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光”。“当他们自己发光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自己的成就。”
“从教20多年来,说到最大的变化,我觉得是我越来越喜欢我的学生了,也越来越能够看到他们的成长和成就。”刘蕊说,从教经历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双向奔赴”。并不只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自己也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教学科研舒适区,和学生保持“同频”的成长节奏。正是这种“同频”让她二十年如一日对于教师这份职业保持着热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