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收听由喜马拉雅出品的《曾国藩家书》,学习立功立德立言第一完人曾国藩的千古家训。作者曾国藩,演播涤生老蔡,欢迎订阅。第二卷:劝学篇,第十五集:《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原文如下:
四位老弟足下:
去年十二月廿二日,寄去书函,谅已收到。项接四弟信,谓前信小注中,误写二字,其诗此即付还,今亦忘其所吴语何矣。诸弟写信,总云仓忙,六弟去年曾言南城寄信之难,每次至抚院斋奏厅打听云云,是何其蠢也?静坐书院三百六十日,日日皆可信,何必打听听差行期而后动笔哉?或送至提塘,或送至岱云家,皆万无一失。何必问了无涉之斋奏厅哉?若弟等仓忙,则兄之仓忙,殆过十倍,将终岁无一字寄家矣。
送王五诗第二首,弟不能解,数千里致书来问,此极虚心,余得信甚喜;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兹另纸写明寄口。家塾读书,余明知非诸弟所甚愿,然近处实无名师可从。省城如陈尧农、罗罗山,皆可谓名师,而六弟、九弟,又不善求益;且住省二年,诗文与字,皆无大长进。如今我虽欲再言,堂上大人亦必不肯听。不如安分耐烦,寂处里斗,无师无友,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此则我之所期于诸弟者也。
昔婺源汪双池先生,一贫如洗,三十以前,以窑上为人佣工画碗。三十以后,读书训蒙,到老终身不应科举,卒著收百余卷,为本朝有数名儒,彼何尝有师友哉?又何尝出里闾?余所望于诸弟者,如是而已,然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
买笔付回,须待公车归,乃可带回,大约府试、院试可待用,悬试则赶不到也。诸弟在家作若能按月付至京,则余请树堂随到随改,不过两月,家中又可收到。书不详尽,余俟续县。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翻译如下:
四位老弟: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寄出的书信,想必你们已经收到了。最近接到四弟的来信,提到前信中的小注部分误写了两个字,并已将诗寄回。不过,我现在也忘记了具体是哪些字了。你们写信时总说匆忙,六弟去年还提到南城寄信之难,每次都要到抚院斋奏厅去打听情况,这实在是太不明智了。你们在书院里静坐学习有三百六十天,每天都有时间写信,何必非要等打听清楚差役的行期才动笔呢?无论是送到提塘还是岱云家,都是万无一失的。为何要去打听与寄信完全无关的斋奏厅的情况呢?如果你们总是如此匆忙,那我这个做兄长的恐怕要忙上十倍,到头来恐怕一整年都写不了一封家书。
关于送王五的第二首诗,你们不太理解,特意从数千里之外写信来询问,这种虚心好学的态度让我非常高兴。如果每件事都能像这样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又何愁不能一日千里地进步呢?我已将诗的解析另纸写明寄回。在家塾读书,我明知可能不是你们所愿,但附近确实没有更好的老师可以跟随学习。省城像陈尧农、罗罗山这样的名师,虽然难得,但六弟和九弟又没有好好向他们求教。而且,你们在省城住了两年,诗文和书法都没有太大的长进。现在,我即使想再劝你们,堂上大人恐怕也不会同意了。所以,不如安心耐烦,在简陋的环境中坚持学习,即使没有师友,也要挺立不群,努力成为第一等的人物。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从前婺源的汪双池先生,一贫如洗,三十岁以前靠在窑上为人佣工画碗为生。三十岁以后,他开始读书教书,一辈子都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最终著书立说百余卷,成为本朝有名的儒者。他何尝有过师友的帮助?又何尝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呢?我对你们的期望也是如此。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立志”和“有恒”这四个字。
你们买的笔要寄回,需要等到公车回来才能带回。大概府试、院试时可以用到,但县试可能就赶不上了。如果你们在家能按月将作业寄到京城,我会请树堂随时帮忙批改,这样不出两个月,家里又能收到批改后的作业了。信中没有说得很详尽,我会在后续的信中继续补充。兄长曾国藩亲笔。(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