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00|审美即生活:把艺术向下拉,把生活向上拉|嘉宾:刘悦笛

Vol.200|审美即生活:把艺术向下拉,把生活向上拉|嘉宾:刘悦笛

00:00
58:30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这一切的思考起点却十分简单,那就是有关真理(什么是真的)、伦理(什么是对的好的)、美(什么是美的)。这三点听起来很抽象,但实际上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有关真理的思考表现为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我们现在的高科技生活在文明本初的意义上都是对真理的思考和求索;有关伦理的思考则表现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之中,小到行人不能闯红灯,欠债为什么要还钱,大到一国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国家间、国内不同势力间的战争对不对,是不是正义。唯有“美”这件事很难让人说清楚,这次巴黎奥运会我们看到卢浮宫里的画,感觉都很美,他们很古典,但是到了现代甚至后现代的开幕式种种舞台表达,大家却很难有一致的感觉。

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中国美学?我们中国人文明基因里对美的判断是如何积累形成的?这些讨论离不开一本已经出版了40多年的经典之作——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借博集天卷出品的《美的历程》简装新版出版之机,我们邀请到“生活美学”倡导者、李泽厚先生的友人刘悦笛,和我们一起聊聊这场对中国之美的鸟瞰式巡礼。

【本期对谈】

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刘悦笛,“生活美学”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国际美学学会总执委

【收听指南】

01:09 国潮与新中式,传统生活美学的复兴

06:20 现代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特定美学倾向

09:47 中国美学起源:先秦思想文化与艺术

12:31 上古“巫史传统”:由巫到礼,释礼归仁

16:00 中国文化的早熟与人文理性传统的成熟

22:10 秦和楚的区别恰恰是理性和感性的区别

26:49 魏晋风度:人的主题(内容)+文的自觉(形式)

30:03 苏轼: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35:54 雅俗之辩:文人美学、民间美学、宫廷美学

41:07 明清文艺思潮,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

46:04 对“物”的探索:“日常即道”vs“玩物丧志”

51:23 实践(生活)的美学与美学的实践(生活)

【工具箱】

01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2021年11月2日),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家,湖南长沙人。上世纪80年代,李泽厚出版《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等书,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美学启蒙读物。《美的历程》是他的成名作,更是美学领域绕不开的经典。他所提出的许多概念,比如积淀、异质同构、儒道互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巫史传统、人化自然、有意味的形式、文化-心理结构、救亡压倒启蒙等等,成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资源,也成为文学和艺术家们进行创造实践的思想资源。

02 李硕的《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一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该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

03 《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初版)一书,汇集了田余庆先生在1979年至1989间的十九篇论文,涉及了秦汉魏晋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中《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一文,由秦汉之际的楚地反秦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通过秦政权、陈胜政权与汉政权之间关系,展示了此期的政治发展的宏观趋势。

04 汉学家包弼德(Prof. Peter K. Bol)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一书,是从“文”的角度切入研究唐宋士人价值选择的演变轨迹。在这本书里,包老师分别讨论了初唐朝廷以传承“斯文”为核心的学术和写作风气,中唐韩愈等强调价值独立思考的古文思想与实践,宋初文治政策与文学文化,范仲淹、欧阳修等古文作家注重人事的价值思考,王安石、司马光以建立完善的政治秩序为核心的价值观,苏轼深通物理、寓统一于多样之中的价值取向,以及程颐如何使价值观的基础转向伦理原则等。

05 嘉宾提到明清时期有关生活美学有三本重要的著作,分别为:李渔的《闲情偶寄》、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还推荐阅读《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作者从体现华夏文明精髓的“天-地-人”观念入手,分享了中国人在美食、闲居、游赏、器物等方面极富创造性的审美经验,全面呈现了中国人丰富多彩、饶有趣味的生活美学传统。



06 泰州学派是一个极具创新思想的阳明学派别。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是一个独立的平民思想家。他在师从阳明之前,就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拜王阳明为师后,他在师承“良知说”的同时,注重“自得”。《明史·王艮传》称,王艮在讲学时,“往往驾师说之上,持论益高远”。王艮从百姓生存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说”,要求统治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用”人欲需求,宣称“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这是对当时理学所谓“存天理去人欲”的一种公然对抗。他以“大人造命”的宏伟气魄,宣称要“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故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去教化天下之人,追求实现“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社会。

【本期推荐】

《美的历程》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触摸青铜器“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浪漫洪流”……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contact@eidos.wiki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ophia_rw

    美学专家就这么瞎编啊…

  • 老魏的日语角

    好家伙,这都能扯到中国。。。那印度人也能说,禅宗也是源自佛教,那岂不是起源于古印度,也算印度文化吧?甚至你再往上数,伊拉克也能说,两河流域才是人类文明的源头,现在所有地球文明都是伊拉克文明?那非洲兄弟又要表示不服了,南方古猿还是从咱这嘎达走出去的呢

    月光流淌成海洋 回复 @老魏的日语角: 只要牵扯上中国传统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你敢说不吗?你要说不你就不爱国。主旋律专家。

  • 无梦境

    这么说话和韩国说什么都是他家的有啥区别啊?选专家也要三思啊

  • 幻灯机反馈

    美学一个挺好的学科,摊上这么心术不正又不学无术的“学者”。先造个谣,树个靶子,外国不尊重中国人。然后引申出神论,不尊重是因为中国人不去输出所谓的传统文化。抛开事实不谈,逻辑又在哪?此是其心术不正。苹果手机的极简主义源头是东方的神秘主义?还是现代主义艺术以降,甚至潜藏在人类 dna 中的对整洁的追求?不学无术至此。无愧砖家。后面不听了。总找这号人上节目,对这播客也只能取关了。

    兰若_mh 回复 @幻灯机反馈: 今天还看到“考古”与“思政”,专业不忘跪舔,奴性深入骨髓。

  • 禅是禅非99

    一派胡言,吹牛逼吹到家了

  • 虫工智能

    以这种自大的态度强推所谓中国文化,只能是自娱自乐,限制的是自己。

  • 少年勇士

    强调美学是中国第一哲学,很有启发,现在社会太功利,需要回归审美,找回和谐

  • 你踢到一团棉花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时代都有独特审美气象,既有礼的秩序,又有乐的和谐,感性理性结合,这种特色与西方一神教传统很不同

  • 许磊_mx

    不知道对不对,但《乔布斯传》中他对印度去的比较多。 第二日本禅宗已经很脱离中国韵味,他们讲的侘寂美学。 就算是跟中国很像的宋代审美也差出很多。 不用扯到自己身上,别人也有很多优点

  • 大雪_6e

    美学是感性的,发掘中国的美学特色,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也是东北亚文化寻根。禅宗是中国人对佛教的本土化创新,是哲学化的阐释,包括甲骨文在内的东方文明,我认为都是东北亚人可以依靠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