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Lolita (1997)
纳博科夫的“无所谓”与“有所谓”
纳博科夫的身世与蝴蝶
“文学带来的快乐和慰藉,与在伊朗或秘鲁的山峦中发现一种未被描述过的蝴蝶相比,就算不上什么了”——纳博科夫
戏仿
古典的戏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向经典致敬
近代的戏仿——塞万提斯的《唐吉坷德》——骑士浪漫小说——讽刺性
现代主义的戏仿经典——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戏仿荷马史诗《奥德赛》——批判与建构
后现代戏仿——游戏性、去中心化、解构——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戏仿——《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
《洛丽塔》中的戏仿
对色情小说的戏仿——日记体
对浪漫主义的戏仿——浪漫诗歌
对现实主义的戏仿——美国汽车旅馆的描写
对现代主义的戏仿——艾略特诗歌《圣灰星期三》
对弗洛伊德主义的戏仿
对侦探小说的戏仿——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纳博科夫的戏仿特点
“ 当一只蝴蝶不得不扮成一片叶子时, 不仅一片叶子的所有细目都得到了美妙的表现, 就连被虫咬破了边儿的洞的斑纹也被模仿得淋漓尽致。”
——纳博科夫
“善良的上帝在细节里”
——福楼拜
生物学的“拟态”——文学上的 “戏拟”
“纳博科夫与博尔赫斯都是本质上的戏仿者。”
——布鲁姆
戏仿的目的——唯艺术论——审美狂喜
“戏仿只是一个跳板,目的是向最高层次的严肃情感跃进”。“ 对我来说,虚构作品的存在理由仅仅是提供我直率地称之为审美快感的感觉,在这里,艺术(奇特性、敏感性、亲切和狂喜)是标准。”
——纳博科夫
“把罪行变成喜悦,把痛苦变成快乐,把折磨变成销魂,以及把死的愿望变成压倒一切且不可言状的爱的情感……然后体验一种神秘的狂喜”
——福柯
纳博科夫对“布尔乔亚“精神特质的批判—— “只关心物质生活,只相信传统道德”的人
《洛丽塔》第一人称叙事的“幻象”
“文体是一种对世界的观看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技巧。”
——普鲁斯特
观点:第一人称叙事本身没什么稀罕的,过去的作家用这个方法强调的是叙述者的主观感受,而纳博科夫强调的是它的不可靠——在《洛丽塔》之后的《普宁》中到达巅峰。
“伟大的思想不过是些空洞的废话,文体和结构才是一本小说的精华。”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洛丽塔》的影视改编
1962年版电影《洛丽塔》,纳博科夫亲自编剧,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滑铁卢”。
1997年版电影《洛丽塔》,推动日本和亚洲的洛丽塔热。港译《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苏东坡写张先诗)。
求问福柯人之狂喜的出处😲
李汤解书 回复 @Chloeydd: 出自福柯《性史》
虽然我读的书少,对主播的分析有点听不懂,但是能感觉到你读的书很多,所以信息量很大,因此对作品能从各个评论中找出优劣,对我有所启迪:原来我们以为的许多书,其实有更多的隐意。受教了
李汤解书 回复 @好好听者:
老师,1962年的洛丽塔是苏演的,谢丽温特斯演的是妈妈
李汤解书 回复 @黑衣老佛爷: 谢谢你!马上更正
想起了一部电影《改编剧本》。
这是不想让人听啊!这背景噪声太干扰了!太讨厌了!
舌尖从上颚向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是Lolita发音的动作。神来之笔。
感觉播者超级喜欢作者
谢谢李汤老师。
这么快就更新了,幸福来的太突然啊
李汤解书 回复 @王肚白: 星期三——星期天——星期三,一本书的三期节目基本是这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