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12345热线服务外包,绝不是当甩手掌柜

封面评论 | 12345热线服务外包,绝不是当甩手掌柜

00:00
03:50

□蒋璟璟

近日,山东一家劳务公司中标聊城市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12345”平台服务外包项目一事,引发网友热议。聊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显示,中标企业为山东陌一劳务有限公司,中标金额为16665264.00元。此前该项目招标公告显示,该项目为政府采购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预算金额为1673万元,合同履行期限为1年。记者注意到,在全国范围内,12345热线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并不罕见。

在市民生活和公共治理中,12345热线,愈加为各方所倚重。特别是在自上而下推动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之后,12345更是作为标准化、统一化的“沟通端口”而为人所熟知。毫无疑问,12345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而这就必然要求,其“能力建设”因应形势、跟上节奏。就此,梳理各地的经验做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有“自建团队”“苦练内功”的,也有“政府购买”“服务外包”的。此番,聊城斥资千余万对外招标,无疑属于后者。

“花1670多万元外包12345热线服务”,这一新闻在网络激起热议,其中争论的焦点并不复杂,无非在于“该不该”“贵不贵”。在一些人看来,既然是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理应属于职能部门的权责,怎么能“假手他人”“当甩手掌柜”呢?再者说,不过是“接接电话”的活儿,毫无门槛和技术含量,一年竟要花掉一千六百多万,似乎也有些超乎想象了……凡此种种质疑,看似不无道理,其实多少有些会错意、想当然了。

的确,公权无法转让,12345尽管是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但是其本身的“接线”服务,并不涉及公权力的行使,所以从法理上,将这一服务外包,并不存在障碍。狭义地看,“12345”只是一个投诉收集、意见反馈的管道,它是信息要素聚合、分发的节点,而不是权力要素分配、运作的一环。从本质上说,相关的中后台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而非权力密集型的——这是适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模式的。

一年花1670多万元外包12345热线,是不是贵了?这其实不能“空对空”地臆想,还是应该结合合同约定的人员数量、服务标准、考评要求和支付结构等等来综合考量。毋庸讳言,当市民对12345的接通率、响应度和“服务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与之相关的投入,也必然是要水涨船高的。“招标”是不是公平透明是一回事,12345热线外包是否成立则是另一回事,这两者切不能混为一谈。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跟进选择了将市民热线外包的模式,这其实是公职系统减负瘦身、“放管服”的重要切入口。但需要厘清的是,这种“外包”绝不是“花钱图省事”,而是转化政府角色,真正以甲方和监督者的角色,来敦促服务商尽职履约,以此持续倒逼12345提升效能和群众满意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