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出圈”的,是“饭圈”自己。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两名中国运动员胜利会师。一件“双喜临门”的好事,却被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扫了兴、添了堵。
“喝倒彩”“造黄谣”……如此“谜之操作”,惊掉了国内观众的下巴,也让不少外国友人莫名其妙。
“他们在干啥?”“饭圈,究竟是啥圈?”
人以类聚。“粉丝”英译“fans”,谐音一转,“饭圈”由此而来,通常是指由一群对特定偶像支持和喜爱的人组成的社群,凭借高度的组织化、强大的执行力、强烈的情感共鸣,经常成为热搜的常客、刷屏的存在。
因兴趣爱好而走到一起,成为一个情感共同体,本属正常的社会现象,又何以滋生畸形形态,成为搅动舆论场的一股股“暗流”,时不时酿成“疯狂的漩涡”,不断挑战道德伦理和法律底线?
这一切,其实有迹可循。
“爱着你的爱,梦着你的梦。”
“饭圈”的形成,是时代、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意味着,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见贤思齐焉。追星行为由来已久。心理学家认为,通过追星确立价值认同,在偶像身上发现并追逐“理想的自我”,这种心理投射的现象,是成为粉丝、加入“饭圈”的源动力。“与偶像一起变得更好”,由此而来的“饭圈文化”,的确也能起到互相影响、彼此塑造、共同成长的积极作用。
爱使人疯狂。这样的按语,正契合一些畸形“饭圈”的野蛮生长。一开始是“我们家好”,后来变成了“只有我们家好”,再后来演变成“别人家都坏”。于是“脑残粉”、“毒唯粉”随之而来,对别的“爱豆”搞阴谋论、泼脏水,对不同的声音围攻、举报。丧失理性继而狂热,“饭圈”乱象拉低了底线,荼毒了三观,也侵害了行业生态、平台生态和社会生态。
而且,这股风气有蔓延的迹象。体育健儿为国家争光,为人类拓展极限,凭实力“出圈”,是最耀眼的明星。遗憾的是,个别粉丝以造星模式追星,把比赛简单化为非黑即白的“站队”,赢了拉踩对手,输了辱骂裁判,掀起控评互撕的口水战……竞技体育的纯粹性受到威胁,运动员不屑,观众也不齿。
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如此追星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倘若沉溺幻想、躲在角落、隐匿黑暗,这不仅是对偶像的唐突,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
畸形“饭圈”饱受诟病的一点,就在于以矛盾造热度、以热度换流量、以流量谋利益的惯用套路。
有观点一针见血:“饭圈的本质就是一场生意,一场关于粉丝经济的生意。”
“每一分爱,都明码标价。”从打榜投票,到文创周边,再到社交热度……哪儿哪儿都是“花钱的地方”。“别人家有的我们也得有!”基于这种心理,从经纪公司到社交平台,从“职粉”到“粉头”,都能在偌大的偶像产业市场里分一杯羹。
唯有粉丝,才是整个“金字塔”的底端。粉丝越疯狂,钱也就来得更容易。
吃相不可谓不难看。
把水搅“浑”,才能顺手“摸鱼”。背后的推手,心知肚明,推波助澜。由此不难理解,炮制选手之间的“爱恨情仇”,鼓吹比赛技战术的“阴谋论”,编造冠军家人的“糗事”……营销号刻意制造话题、博取无良流量,而利益链条上的人自然乐见其成,粉丝情绪被挑动起来,利益就能实现最大化。
粉丝被蒙蔽了心智,网友被带偏了节奏,舆论场一地鸡毛。而有人在背后数着钱偷笑。
身处舆论场,每个人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守脑如玉”?
关键是作退一步观,始终保持理性。既要“提防流量生意,切忌走火入魔”,防止自己深陷其中,沦为黑灰产业链中的一环;也要避免轻信盲从,不经意间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爱无需理由,但必须理智和克制。”
纵然“以爱为名”,也绝非无底线。公序良俗,不容挑战。常识常理,必须守护。
畸形的“饭圈”,非治不可、非管不行!
公安机关依法对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恶意编造信息、公然诋毁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一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拘。
网信部门多次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清理负面有害信息,处置违规账号,关闭问题群组。
国家体育总局表示,要把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的意识和要求,融入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安置的全过程,融入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服务、监管的全过程。
针对“饭圈”恶意揣测、拉踩引战、炒作绯闻等违规内容,包括抖音、快手、微博、今日头条在内的多个平台发布治理公告,清理不良内容,对违规账号予以阶段禁言至永久禁言处置。
…………
齐心协力,重拳出击。谣言未必能止于智者,但必须止于法律。
避免“饭圈”成“怪圈”,要敢于堵,该打击的打击,该清理的清理,该惩治的惩治;更要善于疏,情感的表达、平台的规则、媒介的素养,都是精神家园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当然了,“饭圈”不是洪水猛兽。有人直言,“读懂年轻人,从‘饭圈’开始”。无论是从粉丝经济的勃兴,还是从小众文化的分野,“饭圈”的独特价值需要被承认,“饭圈”的局限弊病也必须被正视。
说到底,追星无妨,为粉有方。爱得深沉、炽烈,也要爱得节制、清爽。
请和偶像一起健康成长!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