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初缴获国民党报纸,毛主席这才知道: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梁兴初缴获国民党报纸,毛主席这才知道: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00:00
08:57

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甘肃,攻下腊子口后,党中央和红一军团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

经过近一年的艰难跋涉和惨烈牺牲,又遭受草地分兵等挫折,此时的党中央和红一军团早已疲惫不堪。

但比人困马乏更可怕的是,此时的中央红军依然不知道路在何方。虽然过了腊子口后阳光和煦、豁然开朗,但党中央依然不确定到底在哪里落脚。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等领导人急需获得比粮草更重要的情报,于是党中央决定搞一些报纸来获取最新的情报。

而后,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连长梁兴初的头上。

梁兴初,就是抗美援朝期间威震敌胆的“万岁军”即38军军长,不过此时的梁兴初,只是一个23岁的小伙子。

虽然年轻,但在这个将领平均年龄25岁,战士大部分仅20岁不到的红军队伍中,梁兴初并不“年轻”。事实上,此时的梁兴初早已是红军当中出了名的老兵和猛将。

这个来自江西吉安小手工业者贫苦家庭的战士,从小就饱尝求生的艰辛,更有过铁匠铺当学徒的艰苦经历,铸就了铁打的性格。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后,梁兴初从战士开始,因作战勇猛不断受到上级的表扬,并在参军5个月就被提拔为团部通信班班长。

虽然被提拔,但梁兴初依然保持了冲锋在前的精神,且和同为穷苦出身的战士们打成一片,很快就得到了更大的进步。

1930年11月,梁兴初在活捉张辉瓒的战斗中光荣负伤,痊愈后被分配到36团3连任排长。

1931年9月,梁兴初参加了罗荣桓设立的随营学校政治训练大队,在学习中树立了崇高的政治理想,为其后50年的军旅生涯指明了方向。

1932年秋,梁兴初调任红四军11师31团3连任副连长,随后在战斗中两次负伤并获得红四军红星奖章,同时获得“模范连长”的光荣称号。

1933年1月,梁兴初又被调到11师32团3营任营长,5月由于红四军11师改编为一军团2师5团,梁兴初又改任9连连长。

在随后的战斗中,身先士卒的梁兴初带领全连与敌人血战,一连打退敌人的7次进攻。但敌人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腮穿透头部,让坚持指挥作战的梁兴初失血过多,昏倒在阵地上。

在后方医院中,梁兴初昏迷了整整3天,棺材就放在外边。醒来后,由于医疗药品奇缺,只能用黄药布条包扎,导致伤口感染,遭受了可怕的痛苦。

半年后,伤愈归队的梁兴初,调任2师4团1营营长,再度负伤痊愈后,又调任2师5团3营营长。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梁兴初所在的红2师5团担任中央红军的前卫部队,以凌厉的攻势接连突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在随后的湘江战役中与敌人进行了惨烈的血战,保证了中央红军的胜利突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梁兴初欢欣鼓舞,接连参加了土城战役、四渡赤水、鲁班场等一系列战役战斗,为红军的胜利北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9月,进入甘肃的红一军团进行整编,梁兴初调任直属侦察连连长。

梁兴初的名号,早已被党中央领导人熟知,所以当梁兴初得知左权参谋长给他布置的任务是到哈达铺侦查敌情并筹集粮食和物资时,梁兴初表现得非常惊讶和怀疑。

毕竟,这种难度不高的活,实在没有必要如此心急火燎。果然,在左权布置完作战任务后,毛主席走了过来,说道:

“我只补充一点,就那么一点点,你们想法给我搞点儿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是近期的,各种都给搞几份来,这可是个特殊任务哟。”

毛主席特意强调“近期的报纸”,梁兴初铭记于心,领受任务后。梁兴初立正敬礼:

“保证完成任务!”

为了完成这个特殊任务,梁兴初回到连队后立刻召开骨干开会研究讨论,最终决定还是伪装成中央军进入哈达铺。

之所以一致同意这个方案,主要原因是这样的计策“屡试不爽”,早在4月27日抢占云南马龙县城时,梁兴初就带着一个排全部换上了国民党中央军的军装,自己则伪装成国民党军的团长,大摇大摆地走进了马龙县城。并受到了县长、警察局长、商会会长等县级政要的夹道欢迎。

然后,入城的排抢占要点,里应外合,除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马龙县城,更俘虏了驻守县城的一个人数达700人的滇军团。

不仅如此,占领马龙县城还严重威胁昆明,打乱了龙云的围剿部署,为红军主力巧渡金沙江提供了条件。

时至今日,有某些观点认为,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事实上并未尽全力,因为他需要借助围剿红军的机会深入云贵川等被西南军阀严密控制的区域,打破“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尴尬局面,从事实上促进全国统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军阀为了保住地盘,只能“尽力”配合中央军围剿,好让红军离开自己的势力范围,顺便将中央军礼送出境。而这,势必为梁兴初的以假乱真提供了可能。

于是,在哈达铺,梁兴初故技重施,再度大摇大摆地向哈达铺走来。

见几个陌生人走来,把守镇口的国民党保安队员大声喝问:“站住!什么人?”说着就拉开了枪栓。

说时迟那时快,指导员曹德连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子:“瞎了你们的狗眼!”

见一身中央军装扮,再加上“色厉内荏”的做派,领头的人立刻就明白了:“哦!哦!是国军呀!欢迎欢迎!”点头哈腰地捂着腮帮子把这帮大爷请进了哈达铺。

和上次一样,中央军的突然光临让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小镇沸腾起来了,镇长、镇党部书记和保安队队长等“高官”纷纷赶来迎接,甚至国民党驻岷县鲁大昌师的一个少校副官听说后都过来拜访。

进入镇公所内,梁兴初迅速进入角色。除命令镇长赶快准备1万多人需要的粮草,又暗示指导员曹德连带领其他队员到邮局寻找报纸杂志,副连长刘云彪带两个人控制镇内保安队武装。

过了一会儿,解决完保安队的刘云彪返回镇公所,梁兴初站了起来,少校副官以为梁中校要抽烟,赶忙掏出了亮闪闪的烟盒,毕恭毕敬地递到梁兴初的面前:“长官,兄弟的烟不好,请赏光。”

梁兴初不准备装下去了,大喝一声:“我们是工农红军,谁也不准动!”一声厉喝,在场的人瞬间呆若木鸡,恍惚间都成了梁兴初等人的俘虏。

不过,虽然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哈达铺,但曹德连却没有带回好消息。看着曹德连费尽心思才找到的几份发黄的陈年旧报,梁兴初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这个小镇没见过世面的根本原因,内心不仅有一万只羊驼在纵横驰骋。

正在苦思冥想如何完成毛主席交代任务的时候,作为俘虏的少校副官主动表示自己刚从省城回来,说巧不巧地就带回来一捆报纸,都放在驮子里。虽然日期也不新了,但绝对比贵军找到的老黄历要新。

只是,少校副官很疑惑梁兴初一行要报纸做什么?按说糊墙也不用看年份啊。不过曹德连不想搭理他,只是带少校副官返回住处,找到了那捆报纸。

虽然里面的《大公报》、《山西日报》等最新的日期也是一个多月前的8月,但在哈达铺这样的小地方,这样的报纸依旧是新闻。

而在这些报纸中,清晰地记录着:

“陕甘红军在7月下旬打破国民党军的第2次围剿,歼灭国民党正规军2200多人,解放了延安、保安等县城,将陕甘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徐海东率领红25军连克两当、秦安等地,与陕甘红军会师……”

这样的好消息让梁兴初和曹德连都兴奋异常,他们至此终于知道在不远处的陕北,还有一大块根据地可以落脚。

随后,梁兴初连夜将报纸和那位国民党少校副官押送到军团部。看到梁兴初的战果和报纸上的消息,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也禁不住开怀大笑起来。

随后,该消息上报毛主席,毛主席在多肯定了梁兴初的功劳,并指示梁兴初以后每到一地,办的第1件事就是找“精神食粮”。

随后中央红军进入哈达铺,毛主席在一座关帝庙里召开干部会议,将陕北根据地的消息向全军进行了通报,会议更坚定了“北上抗日”的决心。

随后,党中央作出决定,红一方面军改称陕甘支队,向陕北根据地进发,长征在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跋涉后,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佳辰的老爹

    万岁军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