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除了高温,还有一种“毫米级的蚊子”让人心生烦躁。这种“蚊子”学名叫蠓,它们的个头很小,停在皮肤上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去公园里散个步,回到家一腿的包。”“被咬了之后又红又痒,有些还要留疤。”近日,不少网友反映,这种讨厌的“咩咩蚊”又出现了,花露水对它们也没用。蠓和蚊子有什么区别?被蠓咬了应该怎么处理?如何防止被咬?8月7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
据介绍,蠓的成虫体小约1~4mm,寿命约一个月,雌蠓吸血,而雄蠓只吸食植物汁液为营养。“所以咬人的都是雌蠓。”赵力说,蠓很少出现在家里,因为这类虫喜欢湿润的场所,它的卵在干燥环境中极易干瘪而不能孵化,“所以干燥的环境里很少遇见它们”。
蠓科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中国报道近320种。不同的种类食物有倾向性,有的种类嗜吸人血,有的种类嗜吸禽类或畜类血。绝大多数的吸血活动是在黎明或黄昏进行,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蠓并不会活动,这和蚊子是有区别的。
在四川,常见的吸血蠓是拉蠓,3月开始活动,7~10月中旬是高峰。“三月份咬人的昆虫以蠓为主,其它吸血昆虫例如蚊子还要晚半个月左右才会活跃。而蜱虫、隐翅虫、牛虻等狠角色则要五月份才会出现。”赵力介绍,蠓的飞行能力不强,活动范围限于栖息地周围300米内。
蠓叮吸人血,不像蚊子会向人体注射麻醉物质,所以被蠓叮时是有刺痛感的,被叮咬的地方也会比蚊子咬了之后更痒。“当被蠓叮咬后,简便的办法是涂抹唾液或者热水浸泡。因为唾液里含有分解蛋白质的酶,可以分解蠓的有毒蛋白质,50-60度的热水可以直接使毒蛋白质失去活性。”赵力介绍,有条件时可以立即用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溶液或氨水外搽,可大大减轻局部反应的程度。
如何防止被蠓咬呢?花露水是否有效?赵力表示,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明显。“蠓和蚊子一样,主要被人挥发出的乳酸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引。花露水挥发出的味道对它有干扰作用,但不明显。”如果外出活动,要前往树丛、杂草较多的地方,或是洞穴、湖边等湿度较高的地方,赵力建议,最好的防护方法是穿着长袖和长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