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30年30物|从空白到5G引领,移动通信助推高质发展

互联网30年30物|从空白到5G引领,移动通信助推高质发展

00:00
11:42

开栏语

1994年4月,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今年正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第30个年头,也是“半甲子”的重要节点。

短短30年的发展历程,大潮激荡、风卷云涌,有太多“物”值得铭记。这三十年,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诞生了许多物件、应用或平台。上述物件或应用等价值不只在商业,它更是一种情怀,凝聚着人们生活与情感的长久记忆。

为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推出了《互联网30年30物》专题。希望通过讲述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物件、应用或平台的故事,勾勒中国互联网三十年的演进历程,透视其未来将走向何方。

30年前的一根网线,让中国连通世界。如今,互联网半甲子,中国继“网”开来,方兴未AI。

通信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代的人们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等方式传递信息。而今天,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通讯基本完全利用有线或无线电完成。通信手段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飞跃发展,移动通信实现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式迈进,移动通信已成为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在5G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当前我国5G建设和应用还在继续推进,5G-A的布局和6G的研究也提上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泛联院院长张平表示,我国的通信技术遵循“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规律,“4G技术我们正在很多场合使用,5G在建设中,应用场景还需不断加强,下一个10年则要推进6G技术。”

从1G到5G,从空白到引领

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全球第一个移动蜂窝电话系统,随后该技术投入商用并在美推广。同一时期,欧洲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也积极跟进。我国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则于1987年正式开通并商用。这个阶段通信质量不稳定,容量有限,主要用于语音通话。最初的1G手机,即曾经的‘大哥大’,由于价格昂贵,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品。

1991年,GSM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移动通信跨入第二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标志着从模拟技术迈向数字技术,使系统的用户容量得到了大幅提升。1995年,中国引入2G网络。中国移动等主要运营商在2G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大量投入,提升了网络覆盖率和用户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G的发展和普及成为共识,由此形成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也就是3GPP。中国于2008年开始3G技术的商用服务,主要采用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标准。TD-SCDMA是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标志着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突破和自主创新。3G大幅提升了语音和数据服务质量,还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服务的迅猛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奠定基础。

2013年12月份,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4G商用迎来迅猛发展。2017年,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不但产业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自2013年12月4G牌照发放到2017年3月,我国用3年的时间后发赶超,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

5G则是移动通信系统的稳定、高速、可靠的演进,是4G的延续和增强。2019 年 6 月 6 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获得了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部署阶段。几年来,我国5G建设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74.8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26个,5G网络从“县县通”向“村村通”持续迈进;建成5G行业专网超3万个;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5G在采矿业、电力、医疗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复制,工业领域5G应用逐步从外围环节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深入。5G商用五年来,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缩影、科技创新的典范,也是高科技造福人民的代表性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此前表示,从1G到5G,中国从跟跑到突破和并跑,并进入引领行列,中国已发展成为移动通信用户大国、制造大国和应用大国。

邬贺铨提到,移动通信的发展从1G到4G都是面向个人的通信,但5G不仅带来更宽的带宽、更高的速率,5G更大的发展在于它所定位的应用场景、产业应用和大量未知的应用创新。不过他也表示,“5G半程仍需加力前行”。5G的潜力还有待挖掘。因特色应用开发滞后,5G与4G相比流量增长潜能尚未释放。5G技术进步与用户体验提升也有待形成闭环。

5G-A迎商用元年,6G研究提上日程

今年4月,中国移动在珠穆朗玛峰开通首个5G-A基站,标志着这座世界最高峰迈入5G-A时代。中国移动介绍称,5G-A基站开通后,游客可进行直播、拨打视频电话、观看高清视频,景区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上传监测数据,登山者也可得到可靠的紧急救援通信保障。

不只是珠穆朗玛峰,国内不少城市已经在做5G-A的相关项目。在福建,5G-A通感一体技术先后运用于厦门马拉松赛、海峡两岸焰火晚会等大型活动的现场保障。5月初,山西移动携手华为在运城学院建成首个5G-A高校网络。

一些厂商把5G-A称为5.5G。5G-A是5G和6G之间过渡的一个阶段,其比起5G在很多方面有明显的增强,包括新增三大新场景:上行超宽带、宽带实时交互和通信感知融合。“5G-A可以帮助解决5G技术应用中所面临的一些不足和挑战,比如上行宽带的提升,降低功耗,以及通过简化版降低设备成本等。”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崔凯说。

2024年被视为5G-A商用元年。多家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纷纷投入建设。去年10月,华为发布全球首个全系列5.5G产品解决方案。中国联通则在今年初发布了5G-A十大创新示范成果。3月,中国移动5G-A宣布正式商用,今年还将在300个城市推进5G-A商用部署。4月份,中国电信5G-A落地云南多地。

“不同运营商会根据自身市场地位和竞争态势确定自己的5G和5G-A发展策略。”市场研究机构Omdia首席分析师杨光表示,全球电信运营商还没有就5G-A的发展策略达成共识,但这不妨碍在中国、中东等先行市场的领先运营商首先部署,为其规模发展和商业成功做探索。在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主管合伙人程中看来,多家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加码投入5G-A建设,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5G-A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用化,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芯片、终端、应用等。

5.5大力布局的同时,6G研究也提上日程。今年4月,在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6G创新发展论坛上,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平台成立。该平台将集结各领域精英团队和成员,发挥技术专长,推动面向6G的通感算智融合技术在未来产业应用。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表示,5G技术应用已经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展现出革命性潜力,6G将具备更高速率、极低时延,更大连接密度,实现人工智能、智能感知、算力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通信技术边界拓展到前所未有的领域,引领进入全新的数字化时代。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无线移动通信全国实验室主任陈山枝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说,我国6G技术发展在全球处于前列,6G技术研发取得显著进展,在无线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新场景融合等方面都有明显突破。

“当前6G技术正处于关键的三年发展窗口期,全球各国对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在国家级及各省市地区发展规划中均明确提出了对6G技术的前瞻性布局。”代晓慧说。

中关村泛联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提到,3GPP标准组织计划在2025年开始面向6G标准的预研,2029年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标准制定。产业界共识是,2030年左右会有面向6G的商用产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