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是阿赖耶见?圣凡之见有别吗?如何修大乘圆顿?

哪是阿赖耶见?圣凡之见有别吗?如何修大乘圆顿?

00:00
12:19

三十二页第七行:

【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

这一段是说明物象与见性,界线是清清楚楚,并不混杂。首先辨明一切物象不是见性。佛告诉阿难,叫着阿难跟他说,【极汝见源】,「极」是穷尽之义。「见源」就是能见的见性,尽你能见的这个能力。【从日月宫】,这是举上面例子来说。往上头看,日月宫在我们头顶上,从上看到下,日月宫是物,是物象,不是见性。【至七金山】,这是从远看到近。七金山是须弥山外,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山称之为金山,我们不要误会,这个山完全是金是银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这个山里面蕴藏着金银很丰富,拿现在我们讲的就是矿山,有大量的这些稀有珍贵的金属,藏在这个山下。这个金属体相是光明的,所以这里说,【虽种种光】,虽然这些七宝有种种光明,它还是物象,也不是自己。【渐渐更观,云腾鸟飞】,这一段,这是指近的。看到近处森罗万象,我们一一详细去观察,也是物象,也不是自己。这一段就是叫阿难自己实际上去观察,无论从高处,从远处,从近处,你仔细去看一切森罗万象,皆是物象,不是见性啊。

问的意思,是启发阿难的悟门,换句话说,诱导阿难开悟。在一切物象里面,如果豁然悟得自己见性,这就成功了。经上常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处处都是给阿难做增上缘。那么阿难示现的是头头错过,这是大慈大悲呀。如果佛这样一说,阿难就开悟了,后头就没有经文了。那么我们如果是利根,在这里也可以像阿难一样的开悟。如果是钝根,他悟不了,悟不了,后头机会没有了。所以阿难故意装作懵懵懂懂,不开悟,让佛再说别的方法,这是大慈大悲,是为我们而装成这个样子。我们大众,这个法子不能开悟,再换一个法子。那个法子不能开悟,再换一个法子。所谓是无量法门呢,哪一个法门都是教我们开悟的门路。再看底下这一段,这是正是说明见性不是物象的:

【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前面,说一切万物,是物不是见性,这一段就在一切万物当中,显示出见性。见性显然不是物象啊,所以才再开示阿难说,叫着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这个意思是说,你眼根遍观一切所见的物象,或是高处,或是近处,或是远处,「物性」是指万物的体性,各个不相同。物性虽有森罗万象、千差万别,陈列在我们眼前,同是我们自己「见精清净所瞩」。「所瞩」就是所见。「见精」,这是带一分妄的见,我们前面曾经给诸位介绍过,是阿赖耶的见分,带妄之真。前面有比喻,譬如第二月。

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切物象啊,「同汝」。注意这个「同」字,同是等同,没有分别啊。物象有分别,有不同,有差殊;我们能见的这个见,是等同的,没有差殊的,全是现量境界。在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体会的,诸位是果然悟了,悟了,悟了就俗话是讲悟道啊,悟了就见道啊。注意什么呢?注意是见精清净所见,不是眼识所见,不是第六意识所见。

那么我们现在见一切万象啊,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呢?带着有七转识的见分,带着有相应心所的见分,于是乎就不清净了。实在说,诸佛菩萨见一切万物,难道不带七转识吗?!不带众心所吗?!其实啊,诸佛菩萨们的见,跟我们一样,也带七转识,也带诸心所。为什么他叫清净,我们叫不清净呢?人家虽然带,了了分明啊。我们在大经里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啊,我们所带得是一塌糊涂,不知道哪是见精之见?哪是眼识之见?哪是心所之见?不晓得。不知道这就叫迷,清清楚楚就叫作悟。悟就跟佛菩萨没有两样,悟就是佛菩萨,迷了就叫凡夫。悟了的时候,随心应量,不造众业啊;迷了的时候,起心动念,无不是业。业就有业报,无业是解脱,你看看这个差别有多大。下面两句:

【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这是佛教给我们,应当要晓得,物类有差殊,而不是我们见性有差殊。譬如说物象,有方的有圆的,那是相上的差别。我们性,见性呢,同一清净所见,没有差别。过错在哪里呢?我们见到方的,执著是个方的;见到圆的,执著是个圆的。这一执著,一分别,坏就坏在这里。这就叫什么呢?阿难疑惑的地方了,也是我们大家所疑惑的地方,好像物与见呢,混杂纠缠不清了。实在是清清楚楚,性是性,相是相,既圆融又不混杂,这个才是妙啊。

可是这个真相,决不是用一句话能够把它说得清楚的,在楞严经里面,这十大段,这么长的经文,就说一桩事情:性相是圆融的,性相是不二的。但是这个十大段呢,偏重在见性上说。到二十五圆通,才是不二之说。那么在性与相当中,你看看,着重的是在性。从见性而入,这是圆顿法门;从万相上而入,那是渐修法门。那个路子相当的迂回,也非常的遥远。因为你每个法,每一个相,每一个相都要去研究它,这个法相宗,入海算沙啦。那个入海算沙,给诸位说,走的是正路,还有成就。世间的种种学术,给诸位说,也是入海算沙,但是它走的不是正路,所有的知见,是邪知邪见,无量劫也得不到结果。

中国佛法的特色就是从见性入手。无论是宗门教下,可以说,目标相同的,原则没有两样,就是方式不一样而已,这是中国佛法的特色。严格的说,比原来印度的佛法,要高明得太多了。这些理论跟方法是佛说的,但是在印度过去啊,佛虽然这样讲了,好像没有人真正地体会到,也没有几个人真正用这个方法来修学。而现在南传的佛教,几乎对这个理论是一无所知啊。无所知,要知道自己无知,这能生惭愧心还不错。它并不以为它无知,还要诽谤大乘,说大乘非佛说,呵呵,不是佛说的,把大乘法还否定了,贡高我慢。这是今天南传佛教,我们应当要了解呀。

圆顿入手,说实在话,下手容易,成就高,这就是圆顿教的特色。圆顿教必须要圆顿根性的人来学习。那么也许我们自己怀疑呀,我自己是不是圆顿根性呢?一般说起来,中国人圆顿根性的人多,这是不可否认的。虽然具有圆顿根性,可是现在我们的根性被利欲蒙蔽了,不能现前。为什么晓得中国人有圆顿根性呢?诸位要想想,假如你没有圆顿根性,你在这个地方听圆顿大经,你能够坐在这坐一个半钟点不动,这个是办不到的呀。你叫一般人请他来这儿来坐坐看,你看他坐得住坐不住?我有一个同学,昨天晚上在一块吃饭,他告诉我,你要叫他在那里坐二十分钟,他都坐不住,那难过死了。他坐几分钟啊,总要到外头转转,东看看西看看,坐不住啊。这坐在那里听讲圆顿大经,能坐上一个半钟点,不容易呀。这就证明了,我们确实有圆顿根性,听经能坐得住,道理也似乎懂得了。可是怎样呢?不能悟入。这不能悟入的原因,就是我们心性上有一层障碍。障碍要除掉了,圆悟、顿悟啊,不是难事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