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芜湖发布“声动芜湖”栏目,今天为大家分享:
芜湖大砻坊的历史变迁
芜湖的大砻坊,是一个极具古城气息的地方,历经数百年风雨,见证了芜湖米市的兴盛,以及芜湖早期工业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大砻坊已成为芜湖人心中古城文化的代表。
300多年历史的地名
在芜湖,人们所称的“大砻坊”不仅仅是一条街巷,而是一片区域,东起袁泽桥,西至环城东路。
最早关于大砻坊地名的记载,来源于康熙版《芜湖县志》,在其卷二街市中已有“大砻坊”这一地名。此志是现存《芜湖县志》中最早的一部县志,于康熙十二年由奉天府知县马汝骁主修。也就是说“大砻坊”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此后的乾隆版、嘉庆版、民国版《芜湖县志》中,也都有“大砻坊”地名记载。其中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记载,芜湖除了大砻坊,还有小砻坊。小砻坊位于大砻坊的西侧,大小砻坊中间为官塘路。
见证芜湖米市的兴盛
那么,砻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现代汉语字典》中是这样注解的:砻,去掉稻壳的工具,形状略像磨,多用木料制成。由上臼和下臼、竹盘、推柄、支架等部分组成,最上层是一个广口的竹盆,用来盛稻谷。砻子的使用已有数百年历史。
而“砻坊”是古时经营稻谷去壳加工的手工业作坊。
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自古便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同时也催生了米业的繁荣。据康熙《芜湖县志》记载:东河沿大街长二里许,计砻坊八十所。可见当时大砻坊一带加工稻米的盛况。
1882年,米市自镇江七浩口移至芜湖,芜湖也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首。“堆则如山,出则如江”的规模使得砻坊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芜湖除了大、小砻坊反映了芜湖米业的盛况。同时,还有很多地名与米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米市街、笆斗街、米捐局巷、兴隆街、五面稻场等。
芜湖工业的基地
百年大砻坊,不仅在芜湖米市的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页,同时在芜湖的工业发展史上,也有着令人记忆犹新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大砻坊成为芜湖工业的基地,在大砻坊工厂区相继建立有永康食品厂、长虹机械厂、芜湖火柴厂、弋江酒厂、铝制品厂等十多家工厂,这么多的工厂集中在这条仅有2公里长的老街上,在芜湖是绝无仅有的。
如今,大砻坊科技文化产业园的出现,让整个园区焕然一新,一些文化企业、科技企业的入驻,为百年大砻坊带来了新的生机。让我们共同期待大砻坊未来的辉煌!
主办单位:芜湖市委网信办、芜湖传媒中心
主播:海王星
编辑:张文哲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