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医生遭持刀伤害不幸去世,谴责和反思一个都不能少

评论|医生遭持刀伤害不幸去世,谴责和反思一个都不能少

00:00
05:00

必须严厉谴责这种歇斯底里的暴力行径,并深刻反思这种加害逻辑的形成

7月20日凌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出的一条悼文令人震惊。7月19日13时许,该院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突然遭到一男子持刀伤害,致多处严重损伤。李晟医生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当天21时许不幸去世。该院表示,李晟医生是一名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的医务工作者,全体职工对李晟医生去世表示沉痛哀悼。

院方所述说明,事发突然。可以想见,李医生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倒在血泊中的。而抢救进行了8个小时,也足见行凶者刀刀致命的残暴。7月19日,当地警方通报称,涉事男子在行凶后跳楼,正在抢救中。该男子因何如此丧心病狂,为何又如此决绝地选择事后跳楼,暂时还是不解之谜。

勤勉敬业的好医生,突遭横祸,令人扼腕不已。笔者也有家人在医院工作,非常明白这份工作的辛劳,对于这起惨剧,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愤怒和悲伤。

围绕此事,互联网上颇多传言,从而形成一种杂音四起的场面。然而,在权威机构尚未就此事件作出更多信息披露之前,臆测是无意义的,也是对去世医生的不尊重。

面对这样一起旋起旋落的事件,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成为暴力伤医的借口。不论被害医生是不是行凶男子的目标对象,这种残忍的加害逻辑都不成立。必须严厉谴责这种歇斯底里的暴力行径,并深刻反思这种加害逻辑的形成。

近年来,一些伤人事件中的行凶者表现出不由分说的暴戾习气,甚至无差别地施暴,这既让人困惑,也让人担忧。城市治理再细致,也不可能做到时时处处都进行“安检”,以及时发现一些人怀揣凶器而来。但对于家庭、社区来说,如何及时发现一些人群的危险倾向,如何进行劝诫和阻止,却是一个有价值的命题。不可否认,行凶者多是心怀不满、极易冲动的人。关切那些在角落里滋生的戾气和丧气,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是不可回避的要求。这确实很难,很棘手,但不能不去思考,不能不去实施。

当然,回到这起事件中,由于受害者的身份符号,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医患纠纷。这个视角需要继续扩展,尽可能展现其间的脉络。

如果此事真的是一起极端性质的医患纠纷,那也要正视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和解决,消解那些危险的意识,慰藉那些不安的心灵。近年来,医患纠纷不时发生,也由此引发一些伤医事件。对医生诊疗不满,是一个堪称具有代表性的理由。有意见不奇怪,但本可通过正常途径进行沟通、申诉,何至于一言不合就动刀?究竟是有问题但投诉无门,还是自己“误读”医生言行后一错再错?沿着这样的考量路径“开掘”,发现和应对患者情绪上的“爆点”,是题中应有之义,绝不可小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医院出于防范,增设了统一安检入口。此举的确可以大为减少案发的几率,但必须看到,这种做法只能解决一时之危机。何况,一些医院本就人流爆棚,安检客观上加剧了“堵塞”。最安全的做法,还是将隐藏的矛盾彻底化解。为此改善医患沟通机制、强化医德监督机制,也是必须的。

医患本该是最能体现道义和礼仪的关系,何以经常异化,越发催人深思。显然,我们的分析,并不能仅从个案到个案。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