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摄影展作品俨然游戏截图,是艺术边界模糊带来的困境?

评论|摄影展作品俨然游戏截图,是艺术边界模糊带来的困境?

00:00
05:32

这幅作品面临的质疑,可能也是在技术狂飙的语境下,艺术边界模糊所带来的共同困境

近日,昆明市的同德昆明广场联合云南艺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名为“显象”的摄影专业青年作品展。有眼尖的观众发现,一组名为《为了不再现的再现》的摄影作品不简单,拍摄图片俨然是热门游戏《战地1》里面的截图。

有记者查看了被网友质疑的这组摄影作品,发现该组作品由6张图组成,其中可以看到亚眠战场、A7V坦克等《战地1》的游戏元素。有网友甚至用自己的游戏截图和其中一张图进行了对比,其他网友看后评论:“不能说是十分相似,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这就很尴尬了,似乎这就是一张拿游戏截图冒充摄影作品的事件,当然会让人格外反感。但如果深究这件事,也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网民已经指出了,这个摄影展也有AI生成的作品。这也说明此摄影展并不是传统字面意义的摄影展,而是颇为开放前卫,容纳了多种新型的艺术形式。

而且有记者在一个公众号里发现疑似作者本人对这几幅作品的简介:游戏战地摄影由传统摄影发展而来,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为摄影艺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创造性……笔者参照传统战地摄影 ,将其做了AIGC的创新,还原和复刻了一战时期的众多影像,以虚拟影像再现了苦难与悲歌交织的时代,以期世间不会再现充满战争的境况。

可见,这并不是单纯的摄影——其实用常理也能想到,一位当代的年轻人,怎么可能穿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去“摄影”?这必然需要借助其他手段进行表现,或许就是他本人说的,这是“游戏战地摄影”。

当然,“游戏战地摄影”是不是等同于游戏截图,仍不能简单下判断。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官方公众号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他的毕业作品,学校也不避讳地展示在了官方账号里。这当中或许有某种艺术加工,借助了一些技术元素,是一种“创新”,也可能只是暂时人们还不太能理解。

从广义上讲,这幅作品面临的质疑,可能也是在技术狂飙的语境下,艺术边界模糊所带来的共同困境。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知名案例。如,2023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创意类奖项,颁给了德国摄影艺术家鲍里斯•埃尔达森的《假性记忆|电工》,但这其实是一幅AI生成作品,获奖者也拒绝领奖,表明了他对AI创作的质疑。

不只是摄影,AI带来的颠覆性震撼也蔓延到了其他领域。今年日本文学大奖芥川奖得主九段理江承认,其获奖作品《东京同情塔》有5%是AI直接生成的,并称AI有助于释放创造力。一时间AI的艺术性和主体性引发了众多讨论。

那么回到这起“疑似游戏截图”的事件也是类似的,本质上也在经受“这是不是艺术”的拷问。所谓“游戏战地摄影”,足不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即便就是对游戏截图进行加工,那么这当中的艺术价值到底如何判断?这些还需要更多的互动才能达成共识。

所以,艺术可创新但态度要诚恳,关键是当事人应当更加主动地和公众进行沟通。目前学校、作者和该同学的指导老师,都尚未回应采访。一味回避恐怕只会进一步加剧质疑,这对艺术的大众普及来说也不是好事。与其如此,倒不妨和舆论来一场开诚布公的交流。

对于公众来说,倒也没必要早早地下断语,不假思索地蔑视新的表现形式。艺术和技术的互动,本身就占据艺术史重要的篇幅:壁画、油画、摄影、电影等等,本质上这些艺术类型的出现无不来自于对技术发明的回应,艺术主体性的建立也都经历了漫长的创作探索和理论思辨。

那么同样地,今天也是历史,人们同样在经历这种艺术阐释的过程。人们不妨抱着开放的心态,听听创作者和当事人的说法,从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常识出发,去作出自己的判断。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