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首位倒下的艺术家,被迫下跪,65岁含冤去世

特殊时期首位倒下的艺术家,被迫下跪,65岁含冤去世

00:00
05:47

1966年春夏之交,《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横空出世,无数人的命运迎来剧变。提到这篇社评,人们总会想起蒙难作家吴晗,殊不知,有一位老牌艺术家也因此付出了惨痛代价,而他还是特殊时期首位倒下的艺术家——马连良。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历经风雨磨难的马连良始终背负着沉甸甸的历史包袱,他本人看似风光无匹,实则长期处于痛苦无奈、寂寞无言的忧心惆怅之中,在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人生路上,最悲惨莫过生命最后的时光。还记得1951年重归家乡北京之际,面对毛主席、周总理的热切欢迎,马连良自觉心头一暖,得来不易的太平盛世的确让他的才华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天地,命运也与新中国紧紧捆绑在一起。1958年,“五风”盛行之下,毛主席对党内不敢实事求是以及假大空的作风多次展开严肃批评,因为“海瑞精神”的被肯定,马连良不光推动了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创作,还因为在其中扮演海瑞这个角色变得声名大噪。可当时的他注定想不到,这部作品在日后不光点燃了十年动荡的导火索,也成了他艺术生涯的舞台绝唱。1965年,已经全面掌控北京文化艺术领域的江青,因为恼怒马连良曾和邓拓一同推动《海瑞罢官》的问世,对他下了封杀令,十年动荡来袭,他也成了首当其冲的艺术家。一向生性谨慎且胆小、怕惊吓,面对红卫兵造反派多次抄家与批斗,马连良越发不胜其扰、胆战心惊、苦不堪言。当年,他在北京有两处宅院,红卫兵一度对马家来了长达五天五夜的毁灭性抄家行动,屋内陈设全部被推倒,多年珍藏的古董、字画、摆设全被撕毁砸烂,最令马连良感到痛心疾首的,莫过于他耗时几十年收集、整理的珍贵录音资料被通通毁于一旦。面对好端端的四合院变得面目全非,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找不到,这位顶级艺术家感到五内俱焚,可命运的捉弄哪里会就此终止?1966年,北京的盛夏酷暑难当,被关在“牛棚”中的马连良有着写不完的检查交待,还有开不完的批斗大会,“日伪汉奸”、“反革命戏霸”等等罪名被罗织在他头上,体罚下跪、惨遭殴打成了家常便饭。可想而知,往昔总是整洁儒雅的艺术家被摧残到满面浮肿、衣衫褴褛,再加上65岁的年纪,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变得在所难免。10月1日,他终于得以被释放回家,可往日静谧典雅的四合院已经变成北京红卫兵“西城纠察队”总部,他的“新家”仅仅是位于中和戏院墙角的一间简陋暗房,全部家当不过是一个脸盆、一条毛巾、一只饭盒,还有破桌和板凳。身为重点管制对象,有家难归的马连良只能在中和戏院剧团食堂搭伙,每日和戏院工作人员一起排队打饭,恶劣的生活环境极速地蚕食着他的心力,也预示着悲剧即将来到。12月13日中午,照常排队打饭的他难得有兴致说说话,与一同排队的老搭档张君秋闲聊了几句。“今个儿吃什么呢?”“面条,看上去挺软和,您能吃的!”“唉,今儿个,家里给我送了碗熬白菜,我还惦记着泡米饭吃呢。”就在说话间,马连良开始走神,右手拿着的碗和左手拎着的拐杖一起掉到了地上,而他也因体力不支一头栽了下去,当场不省人事。被送往阜外医院紧急救治后,老艺术家于12月16日含冤去世,宝贵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66岁,直到此时,十年动荡也才开始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有人说,马连良实在太过脆弱,殊不知,早在建国前,因为一场东北巡演让他深陷“汉奸案”风波无法自拔,落难香港之际也一度孤立无援、挣扎求生,他的内心已经被磋磨得伤痕累累。相对于过往的悲惨境遇,十年动荡中屡遭迫害终究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想象,曾对新中国寄予厚望并为之奋进多年的他会有多绝望,急病身亡或许是最好的解脱。1979年3月27日,这位在十年动荡首位倒下的艺术家迎来平反昭雪,张伯驹为其书写挽联。“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只可惜,那东风已经一去不复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