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迷了我?必离哪三种?信了后,如何当下成就?

谁迷了我?必离哪三种?信了后,如何当下成就?

00:00
09:39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一页第七行:

【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这是十番显见第五番显见无还最后一段的结论。这一段经文,我们讲了好多次,可以讲也说得很详细了,这对于我们修学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在修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无过于辨别真妄。佛菩萨无量无边的方便门,都是教我们辨别真妄的方法。凡是真实法,我们应当要取法;凡是不真实的法,我们就要舍弃。那么有舍弃还有要用的,这要看时节因缘。当用的时候,我们要用它,用过之后要能放下。

那么像这些事实的例子,在《大智度论》里面就看得不少。这个底下一段,《大智度论》里面讲十八不共法,里面又有许多的例子,我们必须要明了。同时,有些地方呢,是值得效法的;有些地方呢,是我们目前做不到的。做不到的要知道,做得到要取法。这个「八还辨见」,也是楞严经里面很著名的一段,这就是在实际事相里面教我们辨别哪是真哪是妄。懂得这一个原则了,我们在日用平常当中,就可以运用这一个法则来辨别真妄。凡是虚妄的,我们就不应当计较,不应当执著;凡是真实的,那我们一定要取法。重要性就在这个地方。

那么在这段结论里面,【则知汝心,本妙明净】,这个心就是指的见性,通指六根根性。但是在这段经文里面,是就见性做例子来讲的,所以我们把它看作单指见性,就可以了。「本」这一个字是贯下面三个字的,本妙、本明、本净,这个妙、明、净呢,是见性本来具足的。那么换句话说,妙净明心呢,是我们本有的,并不是修了以后才有的。本来有的,不必修。佛有,菩萨有,我们也有。何为本妙呢?本来具足用不着修的,这是本妙的意思。从来没有为诸尘所染,一尘不染,这就叫本明;我们所讲六尘缘影,也碍不了它的事,这就叫本净。这是见性的形象。在什么地方呢?就在我们眼前。

那么见性是本妙、本明、本净,那么闻性、觉性、知性、尝性无不如是啊。这就是禅家所谓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啊,这是自己真正的主人公。但我们怎么样呢?现在是迷而不知。虽然迷而不知,我们这个妙净明心,还天天在用它。并没有说哪一天你不用它,天天还是用它。天天用它,用而不觉啊。

所以佛底下这是责备的话啦:【汝自迷闷,】由于我们自己昏迷,不能够觉悟,所以不认识宾中之主啊。什么是宾呢?眼根是宾,是客啊;眼根里面的见性是主人。这个才叫作「迷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这个是世尊在前面责备阿难尊者的话。实际上有没有失掉呢?并没有失掉。佛所讲的「性心失真,遗失真性」,是说我们不认识,不认识真性。

今天早晨,我们在八十华严里面读到普贤菩萨的方便,普贤菩萨无量的方便呢。大原则上教我们六个字,这六个字非常的重要。一个是妄想,一定要离开的;一个是妄念;一个是邪见,这三种都必须离开。那么我们想想,这个想、心—心就是指的念呐、跟见解,只要有了都叫虚妄。我特别引唯识的道理,因为想,心、见,全是属于有为法,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大乘佛法里面,了义经论里面,无不是叫我们去这三样东西啊。宗门提倡的,离心意识参,跟华严经里面讲的这个三句,没有两样啊。想是属于意,心是属于识,八个识都叫作心啊。我们可以单指为心是阿赖耶,想是第六跟第七识,见解包括了六识以及相应的心所。可见得,华严里面,唯识里面,以及宗门所提出的,是一桩事情,说得虽然不相同啊,事实是一桩事情。楞严里面讲的,是详细说明其所以然的道理。

那么这个十番显见这么长的经文,如果我们对这个道理再不明了,那真是无可奈何了。明白了之后,我们信不信呢?相不相信六根根性是我们的真心,六根根性是我们本来人,六根根性具足无量功德,决定真实不虚啊?诸位果然要相信了、认取了,我们试问问还有没有生死?你找生死就找不到啦。再问问有没有烦恼?「妙、净、明」里面,这三个字诸位找找,哪一个字里头有生死?哪一个字里头有烦恼?

可见得生死烦恼正如「洪炉点雪,立见消融」。这是古人的比喻,宗门的比喻,像那个炉子,里面烧得红红的,温度很高,你拿那个雪花,滴到那个炉子边上,立刻就化掉了。生死烦恼就像雪花一样,六根根性就跟洪炉一样。那么从这里可以勘验自己,如果我们还有生死,我们还有烦恼,听了这么多,读了这么多,有的时候也点头啊,虽点头不相信啊。或者有那么一点点信,半信半疑,决定不敢认取。那好吧,还是生死凡夫,还要干六道轮回。

什么时候,你认识了、认取了,这个时候你就成佛了。你当下认取,你就立地成佛,你现在就成佛;你明天认取,则你明天成佛;你明年认取,那你明年成佛;你这一生都不认取,来辈子再认取,那好,这一生你不能成就,要来生你再成佛。这成佛之道真是讲绝啦!那么换句话说,要不要成佛,在几时成佛,这个事情操之在自己。只要你肯舍妄证真,谁也障碍不了你啊。

如果我们还是认物为己,就像经里面比喻,不肯认真月—真月是比的见性,而去认水中的月影,那就是佛在此地讲的了,「汝自迷闷」呢,于哪一个都没有干涉。你要是起心动念怪别人,错了,那真是错到底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20628150

    感恩有佛法布施!🙏🙏🙏🙏🙏🙏🙏🙏🙏🙏🙏